APP下载

2019年章丘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分析

2021-12-29张洪专沈红英王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我区章丘血小板

张洪专 沈红英 王凤

[中图分类号]R512.8;R513;R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53-02

发热伴减少综合征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例数在我国逐年增加,病原体是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种新病毒,即为新型布尼亚病毒,其主要是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但是,明确存在蜱虫叮咬的比例较低。发热伴减少综合征以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此,为了了解章丘区发热伴减少综合征的发病情况,本次研究对2019年章丘区报告的病人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2019年发热伴个案调查资料。

1.2方法 应用EXCR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1.3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国家统一的发热伴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所有符合于病例定义的患者逐一调查,内容包括了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接触史等;同时,还需要对疫点周边的人群开展类似症状病例的搜索。

1.4病例的定义 ①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中,在丘陵、山地等工作、生活或是旅游,或是在发病以前的2周中具有被蜱叮咬史)、发热(体温≥38℃)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下降。②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病例标本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体现为阳性的;对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出现阳转或是恢复期滴度较之于急性期超出4倍增高的;病例标本分离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的。

1.5诊断标准 依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中的诊断标准。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进行检测,体现出阳性就是确诊病例。

2结果

2019年我区共报告发热伴病人24例,发病率为2.27/10万,发病率较去年的16例上升了50%,报告1例因发热伴死亡病例。

2.1地区分布 2019年我区有12个镇街报告发热伴病例,发病较多的分别为官庄街道办事处(6例)、文祖街道办事处(5例),其他镇街的具体发病数情况见表1。

2.2时间分布 2019年我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均为5-9月报告,7、8月为发病高峰,占了发病总数的66.67%(16/24)。其他月份的具体发病数情况见表2。

2.3人群分布 ①年龄分布:24例发病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48岁,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年龄为45-岁的发病数为2例,年龄为50-岁的发病数为2例,年龄为55-岁的发病数为5例,年龄为60-岁的发病数为3例,年龄为65-岁的发病数为7例,年龄为70-岁的发病数为4例,年龄为75-岁的发病数为1例。期间各个年龄组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病,55-70岁年龄段的发病数最多,占了发病总数的87.50%(19/24)。②性别分布:男性、女性均有发病,男性发病数12例,女性发病数12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1。③职业分布:农民发病数23例,占了发病总人数的95.83%,其余病例为离退人员1例。

3讨论

3.1章丘区发热伴疫情的特点 ①章丘区的疫情范围仍以文祖、垛庄、曹范、官庄等南部山区、丘陵地区为主,这与传播媒介蜱虫在我区南部山区的广泛分布有关。②在明水街道办、黄河镇、白云湖镇等我区的镇街中、南部镇街也出现了疫情,提示我区发热伴疫区在不断扩大,极有可能与发热伴自然感染的牛、羊交易有关。③发热伴病例的发病时间大多都集中在6~9月,与野外蜱虫活动的时间相一致,也与我区南部山区传统经济作物花椒的成熟时间相一致,在流行病学的调查中发现,多例病例是在采花椒的过程中因为被蜱虫叮咬而感染。④发热伴发病的人群集中在50~70岁的年龄段,这部分人群因为年龄较大,平时以务农为主,在野外活动较多,所以,接触蜱虫感染的几率较其他人群要高。⑤从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来看,发热伴病例大多都患有基础性疾病,一旦发病,病情比较凶险,如果救治不及时,容易出现死亡病例,各医疗机构应重点针对此类人群开展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因发热伴死亡病例。

3.2存在的问题 ①我区医疗机构无发热伴实验室确诊的能力,对于疑似是发热伴的病人只能够上送标本至上级医疗机构确诊,大大延误了病人的确诊时间,容易延误病人的病情。②作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区南部山区广泛存在蜱虫的自然孳生条件,缺乏有效手段清除媒介生物,只能够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但是,由于群众对于发热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其固有生活、劳作习惯不易改变,所以,其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较低,造成防控效果不够理想。③自然感染动物(牛、羊等)交易无法控制,造成蜱虫随带毒动物扩散,疫区范围不断扩大,防控难度增加。

3.3建议 ①加强监测,建议设区人民医院作为发热伴的定点医疗机构,其他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做好发热伴病例的筛查工作,对于具有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的病例,需要及时转诊至区人民医院进行定点治疗。②提高区人民医院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使其能够确诊发热伴病例,有助于疑似病例的鉴别诊断,并减少病人的诊断时间,防止误诊、延误病情。③加大发热伴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告诉群众需要远离蜱虫孳生的场所,在发现家畜或是宠物体表寄生蜱时应尽快清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将相关的暴露史告知医生,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开展行为干预工作,使其能够主动的進行自我防护,防止被蜱虫叮咬。④建议开展我区带毒动物感染率的调查,为我区发热伴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我区章丘血小板
章丘大葱:十三月一根葱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讲话稿
章丘一地鸡毛
章丘区 章丘正式撤市设区 定位济南东部卫星城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重点高校进一步扩大在我区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
世界葱王之乡 绿色生态章丘
我区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