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骨折手术与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

2021-12-29梅素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梅素华

【关键词】距骨;骨软骨损伤;微骨折手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43-02

距骨骨软骨损伤是骨外科常见疾病,是临床多发性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患者距骨滑车关节软骨受相关病理因素作用,产生脱离、剥落,或累及软骨下骨引起踝关节的交锁,多表现出关节酸痛和下肢的僵硬、无力等。距骨骨软骨损伤多需手术以修复患者纤维软骨,改善关节活动,提高預后。踝关节镜下辅助的自体骨软骨移植可提供完整的透明软骨从而改善手术疗效,但目前与微骨折手术相比其疗效尚存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自体骨软骨移植同常规关节镜微骨折手术的疗效等,为临床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治疗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90例,入选患者均经X线及MRI确诊为距骨骨软骨损伤,本研究排除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有心、肝肾等基础病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微骨折手术组(A组)及自体骨软骨移植组(B组),每组45例,其中A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8.21±6.30)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3.13±0.74)年,左侧损伤者25例,右侧20例,软骨缺损面积0.5~3.0cm,平均(1.83±0.46)cm;B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9.02±6.61)岁,病程6个月~3.8年,平均(3.04±0.59)年,左侧损伤者23例,右侧22例,软骨缺损面积0.5~3.5cm,平均(1.92±0.53)cm,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及软骨缺损面积等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关节镜微骨折手术组(A组) 患者腰麻完成后于关节镜下仔细检查,手术采取前外侧及前内侧入路,清除脱落或不稳定软骨组织并清理软化病灶,再用刮勺刮去病灶边缘处肉芽组织。微骨折手术通过微骨折尖凿于距骨软骨下骨板处垂直钻进约5毫米,间距控制约2~3毫米。钻孔完成则放松止血带,于关节镜直视下判断骨孔出血渗出是否良好,若见到渗出说明骨孔深度理想。判断手术无活动性出血后行皮内缝合,术毕采取棉花垫加压包扎,常规预防炎症等治疗。

1.2.2自体骨软骨移植组(B组) 患者腰麻完成后根据损伤部位灵活采用外侧、内侧入路手术,注意避开周围重要血管、神经,通过踝关节牵引器扩大间隙,在踝关节镜下观察软骨损伤,清除坏死后视距骨软骨病变情况选用相应大小的自体移植组织,钻孔深度约10毫米,拧断骨软骨栓,取出完整病变部分。再于内侧髌骨旁打开长约5厘米的小口以充分暴露内侧股骨髁,选取合适器械打进股骨髁并把取材器械于距骨损伤处推进所取髌骨骨软骨拴,将其放入距骨中,注意保持软骨面平整。患者术后做好踝关节复位,采取空心螺钉加强固定并做好术后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本研究中,治愈为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症状消失;有效为踝关节功能有所好转;无效为关节功能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bgscale,VAS),总分0~10分,数值越高说明距骨骨软骨损伤术后疼痛越明显,本研究选取的评估时点为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踝关节功能状况评估参考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标准AOFAS,AOFAS得分在0~100分之间,以50分作为分界,高于50分说明踝关节功能状况良好,低于50分说明踝关节功能状况较差。膝关节功能参考Harris评分标准,Harris评分0~100分,≥90分为膝关节功能优秀,80~89分膝关节功能较好,70~79分膝关节功能尚可,<70分则膝关节功能差。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踝关节活动度及Cobb角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检验方法为x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疗效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于术后得到了3~12个月随访,随访观察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或皮肤坏死,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详见表1。

2.2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比较 详见表2。

2.3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3。

2.4两组形态学指标比较 见表4。

3讨论

关节软骨作为透明软骨,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可起到润滑、减缓关节损伤等效果,对其损伤修复应给予重视。距骨骨软骨在踝关节内部,发生损伤后早期可表现为脚踝处肿胀及酸痛,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在休息时出现疼痛,软骨表面的不平整使关节活动时出现摩擦感,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囊变、交锁等,也可能发生关节畸形、关节炎等并发症。年龄较小、损伤面积不大、剥脱软骨较为稳定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可选取保守治疗,但因成熟的透明软骨组织内缺少淋巴管、血管及神经等,病情恢复较慢,如保守治疗3~6个月病情仍无明显好转甚至损伤面积增加,则需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在距骨骨软骨损伤中已得到广泛开展,其创伤小、操作方便。微骨折手术属于骨髓刺激术,通过带角度的手锤于缺损处软骨下骨板钻孔使骨髓、血液通过并附着于粗糙骨面,其中干细胞能分化产生纤维软骨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微骨折手术能够较完整地保留软骨下板,但对于骨软骨损伤较大的修复效果不理想,新生纤维软骨与原来的透明软骨相比缓冲力、弹性均有所下降。本研究中,两组手术均可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术后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等,恢复良好,且B组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踝关节功能等指标较A组更为理想,说明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微骨折手术,前者不伤害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术后恢复。两组VAS评分相比术前明显下降,且应用了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B组疼痛改善更为明显。

因此,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患者,可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相比微骨折手术,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