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体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42例临床观察

2021-12-29曾玲玉梁旺郑进福田楚练陈秀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阴阳针刺穴位

曾玲玉 梁旺 郑进福 田楚练 陈秀华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36-02

失眠,其特征是不容易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常导致睡眠缺乏和降低睡眠质量。调查发现,有43.4%的中国人经历过或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失眠,且呈现日益剧增的趋势。长期处于失眠状态的病人和健康人比较,更容易出现紧张、抑郁或者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人体内分泌、免疫等功能失调,引发各种继发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失眠在中医学上称“不寐”,《内经》中有“不得卧”和“目不瞑”之称。笔者在研究相关的文献以及通过临床观察得出临床中较多见心肾不交型失眠,其病因病机多为劳倦、思虑过度或房事失节,进而引起阴虚火旺,临证可见耳鸣、腰酸腿软、盗汗潮热、头晕、心悸多梦等。近年来笔者临床运用头体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2例来自2019年至2020年我院门诊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15~63岁,病程5周~28年。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以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诊断标准为准:①主诉:难以维持睡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②睡眠紊乱持续时间不少于1个月,而且每周发生次数不少于3次。③过于专注失眠和极度担心失眠的后果。④睡眠的质和(或)量的降低,由此引起了患者明显的苦恼,和(或)影响了生活和社会功能。⑤经实验室和各系统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1.2.2心腎不交型 不寐,入睡困难或易醒、醒后难复睡,心烦、心悸多梦,可伴头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乏津,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早泄,舌红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1.2.3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的描述:①失眠为主要症状,包括难以入睡、易醒、醒后不易复睡、醒后感不适、睡眠不深、早醒、多梦、疲乏,白天精神困乏。②过于关注失眠的后果。③对睡眠的质和(或)量的不满引起心里过分的苦恼和(或)引起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④持续时间不少于1个月,而且每周发生次数不少于3次。⑤排除继发性失眠,如精神问题或者躯体原因导致的。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埋线治疗,穴位选取百会、神庭、安眠(双),关元、心俞(双)、肾俞(双)、太溪(双)。1周1次,8次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2周。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取一段1~1.5cm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一次性注射针头针尖端置入一段1~1.5cm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大概留置一半的线体在针内,对折线体,然后埋入穴位,使线体全部没入体内,捻转得气后出针,棉签按压止血。

1.4疗效标准 参考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失眠性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内容:可处于深睡眠状态,而且睡眠时间持续超过6h,表现为醒后精神饱满,无疲倦困乏感,此即治愈;相比治疗前,睡眠状态有得到改善,睡眠时间在3~6h,而且表现为醒后精神尚可,无明显的疲倦困乏感,可视为显效;睡眠情况较治疗前有改善,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时间不多于3h,可视为有效。睡眠情况无减轻或反而加重者则视为无效。

2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的42例患者中,经1个疗程治疗,其中临床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

3典型病例

吴某,女,51岁。

主诉:眠差2年。

患者近2年来出现眠差,入睡困难,多梦,月经不规律,有时3~6个月来潮1次,有时1个月来潮2次,经量时多时少。现症见:神清,精神疲倦,眠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多在凌晨1~3点醒来,醒后难再入睡,每晚大概睡3~5h,严重时可整夜不眠,伴心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干,眼睛干涩,纳一般,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

诊断:不寐(心肾不交)

治法:交通心肾,安神助眠

处方:百会、神庭、安眠、关元、心俞、肾俞、太溪,1周1次。

二诊:经过1次埋线后,患者诉睡眠改善,入睡可,易醒,醒后难复睡,仍觉心烦,潮热盗汗、眼睛干涩稍缓解。纳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

三诊、四诊:经过第3和第4次的埋线,患者诉入睡可,梦少,夜眠6h左右,睡眠较前明显改善,心烦、潮热盗汗、眼睛干涩症状均明显减轻,继续上方埋线治疗4次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随访诉其可正常睡眠。

按语:围绝经期,又名更年期,是卵巢衰退、女性生殖机能即将丧失的时期,激素波动明显,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心主神明”、“肾藏精”,心肾对女性的睡眠情况起着重要作用,水火既济,肾水上济于心以养心安神,心火下降于肾以温肾助阳,心肾相交,维持“阴平阳秘”状态,保证人体睡眠。女子在七七左右处于任脉虚、天癸竭的生殖功能衰退过程,肾精匮乏,不能上承于心,而致心火亢上,扰乱神明,出现不寐、心烦、腰膝酸软等症状。阴精不足,阴虚生内热,出现潮热盗汗、口干和眼睛干涩等症状。而这一系列的症状,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治以交通心肾、安神助眠。此病例患者围绝经期失眠,病程2年,故采用“长效针感疗法”之穴位埋线,延长针刺效应时间,不仅有针刺的即刻效应,因为线体在体内留置的时间较长,还可增强其远期疗效。穴位选取则头体穴相配,远近配穴,利用近取的头部穴位改善脑部功能,统率各阳经,安神助眠;远端穴位则选取肾经原穴、心肾背俞穴以及任脉之关元,“以后天养先天”。此治疗方法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失眠、心烦、潮热盗汗、眼睛干涩等症状,疗效显著。

4讨论

对于失眠的治疗,西医目前仍无特效疗法,包括有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中临床常用药物主要有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虽然能快速诱导睡眠,但副作用明显,而且长时间服用易成瘾。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调节和睡眠宣教等,这种心理疏导的方法主要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疗失眠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方法多样,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包括有针灸、中药、火罐、埋线等。“用针之要,在于调阴阳,……,合形与气,使神内藏”,说明了针灸治疗的精髓在于调神,不仅可以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还可调和气血阴阳,安神助眠。

埋线疗法是针刺的延伸,把多种疗法(放血、针刺、埋线)以及众多作用(刺血、组织疗法、穴位封闭、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于一体,属于传统针刺疗法的范畴。埋线疗法不仅仅创新发展了传统针具,还改进了传统针刺治疗模式,从短效反复的针刺治疗模式发展到了长效治疗模式,符合《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的治疗观念。线体植入人体组织后,在其被完全水解和吸收前均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作用,早期线体刺激效应较强,有效地压制了阴阳失交中偏亢的阳气,后期刺激逐渐减弱,弥补了阴阳的亏损。整个刺激过程刚柔相济,阴阳同调,心肾互交,日寤夜寐。由于线体留置人体会经历软化、分解、消化等过程,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效应时间较长,弥补了针刺效应持续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减轻患者的畏针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在穴位的选取上,远近配合,创新性提出头体配穴法,在失眠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刺激头部穴位能够使阴阳和调、气血健运、经络通畅。其中,百会为“三阳五会”,百脉之宗,位于颠顶头部,神庭为“神之庭院”,密切联系着我们人体的神志状态,二穴同为督脉穴位,可以有效调节脑部功能,督脉入络脑,脑是髓海,也是元神所在,取之能清头目而安心神。经外奇穴之安眠,可安神助眠,是治疗失眠的常用效穴。此为近取之穴,四穴合用可使肝脾肾同调、心肾相交,安神定志助眠。体穴则辨证选取关元、肾俞、心俞、太溪。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肾俞和心俞为背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益肾精养心神,心肾互交而寤寐安。关元为足三阴经和任脉相交之腧穴,是任脉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所,能益肾固本培元。太溪为肾经原穴,益肾气,滋肾阴,泻虚火,调血安神。此为远取之穴,合用可达到交通心肾、水火既济、安神助眠的目的。

头体穴相配,并联合埋线疗法的多效性优势,共奏阴阳和调,水火既济、心肾交合之功,使心烦除而夜寐安,提高了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阴阳针刺穴位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撞树养生不可靠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