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12-29戎聪学佘建虎左婷婷曾祥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9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微创

戎聪学 佘建虎 左婷婷 曾祥武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048-02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且非创伤脑实质内出血,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细动脉硬化,称为高血压脑出血,该疾病具有病情重、起病急、出血量大等特点。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且患者常常还伴有功能、意识障碍的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治疗能够清除患者血肿,继而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缺血的症状,故而临床上常采用这种治疗方式,并且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也较为有效。与传统治疗相比,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显著等优势。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微创技术已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上。因此,本次研究对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取2018.12~2019.12间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范围38~75岁,50例患者平均年龄(56.25±1.52)岁;发病时间2~24h,平均时间(13.32±1.20)h;出血部位:左侧丘脑出血10例、右侧丘脑出血10例、右侧基底节区出血10例、左侧基底节区出血20例。对照组:男、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31 例、19例;年龄范围:最小者39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56.38±1.85)岁;发病时间2~25h,平均时间(13.67±1.12)h;出血部位:左侧丘脑出血10例、右侧丘脑出血10例、右侧基底节区出血9 例、左侧基底节区出血21 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并进行气管插管,于耳前做一道马蹄形切口,切开皮质直至血肿处,并采用吸引器吸净血肿,止血,置入引流管,最后将颅腔关闭;观察组实施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前常规备皮,并在CT 下明确出血部位,选择合适穿刺点,注意避开大血管和脑部重要功能区域。对血肿与穿刺点头皮间距离进行测量,以便于颅内血肿穿刺针长度的选择。常规消毒后进行局麻,并在电钻动力驱动下,将穿刺针手动插入至血肿中心,并拔出针芯,盖上螺帽,在侧孔一端与引流管连接。首次吸取血肿体积应< 总量的50%,选择体积相同的冲洗液进行反复冲洗,后将尿激酶2-5万U注入腔内,以达到液化血肿目的,待闭管4h 后开放引流,每日1~2 次。结合血肿剩余体积,每日稀释1 次,剩余体积<20% 时拔出穿刺针。

1.3 观察指标 两组颅内压、GC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7.0对研究数据实施分析,分别以t、x检验,结果数据中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颅内压、GCS 评分 见表1。

2.2对比2 组并发症情况 见表2。

2.3 对比2组炎症因子水平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GF-1(171.25±15.31)ug/L、Tau 蛋白(136.42±23.15)pg/ml、hs-CRP(10.23±2.97)mg/L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神经科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死率和致残率高、进展快等特点。脑血肿是造成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原因。脑出血发病后,会导致周围神经受到血肿压迫,同时受伤的血管和神经出现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进一步加重脑水肿现象,预后极其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會有严重的威胁。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时间窗可分为三个阶段,即<6小时(超早期)、6~72 小时(早期)、72小时后(延期)。而在临床中,一般提倡超早期或早期手术,其主要是由于脑出血后4~6小时开始出现脑水肿、24~72小时后脑水肿达到峰值,而早期或超早期治疗能够将血肿有效清除,进而解除对脑组织直接压迫损害,将病灶和周围组织细胞毒性物质大量产生进行阻断,从而避免出现继发性脑损伤,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疾病预后,使生存质量得以提高。临床对于在早期或超早期手术时间的选择方面存在争议,但从理论上来说,越早将血肿清除、其预后越好,故此临床学者主张在脑出血后6~72小时内进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能够有效降低周围脑组织所承受的继发性损害,使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得以缩短,降低并发症风险。手术仍为该疾病的首选,但传统开颅手术存在较大创伤,且在术中通过气管插管、全麻,易存在严重生理干扰情况。而微创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特点,且术后并发症低,术中选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能够提高穿刺准确性和成功率。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均为炎性因子,在该疾病发展、发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该项方式,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Tau蛋白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脑组织循环、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将脑循环血流增加,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微创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哪些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