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应用
2021-12-29刘兴茂
刘兴茂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重心构建的教学模式,其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符合的。在中职音乐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将学所知识融会贯通。本文就此论述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中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中职;音乐表演专业;体验式教学;概念;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26—02
中职音乐表演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动手操作能力,而体验式教学与中职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因而研究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的相关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杜威所提出,强调通过体验来获得知识,从而获得经验。他认为知识的获取必须通过运用、尝试、改造等实践活动来获取,这就是著名的“做中学”[1]。通过“做”让学习者主动活动,通过活动丰富经验,通过反思使得经验具有意义,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而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也得到了提倡,音乐教育学家艾利奥特有一项重要的学术观点,即认为音乐作为一门审美教育课程,必须从实践中来获取审美经验,从实践中获得对于音乐的感知。我国2011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所要求,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并强调:“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可见,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中职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
中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十分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即音乐表演专业需要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各个音乐表演方向的专业水准;强调在实践中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这与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而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理论浅显、对专业技能不熟练的情况;还有些教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认为中职的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因而会完全抛开理论知识的教学,直接传授职业演唱、演奏的技巧。精湛的艺术是建立在技术支撑之上的,而技术又是来源于理论,因此,作为中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中职中专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通常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有计划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这一点而言,体验式教学便能够非常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演唱、演奏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三、体验式教学在中职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1.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声乐演唱离不开具体的声乐作品,而每首声乐作品中都蕴含着特有的情感内涵,因而想要对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就必须首先要能够体验到其中的情感[2]。情感的表达都有一个情感主体和表达对象,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歌剧咏叹调作品都是如此。歌剧中演唱咏叹调作品的主人公便是情感表达的情感主体,如果是艺术歌曲则更多强调的是演唱者的情感主体身份,以一种相应的身份来表现这首作品的情感;而情感表达的表达对象在咏叹调作品中的客体可以是具体的人物,也可以是景物、事物,也可以是较为抽象的叙事、渲染整体剧情气氛、表达人物内心的情绪等[3]。这些在声乐作品创作时都已经设定好了,需要演唱者去理解它,然后代入作品当中并表现出来。如民歌《嘎俄丽泰》讲的是一位青年深爱着一位姑娘,这就需要演唱者站在这个男青年的角度向自己的心上人表达出内心的热烈情感。
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想要演绎好歌剧中的人物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人物动作神态的表现更具有难度。因此,在音乐表演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强调对于人物情感的体验,即可以运用向学生讲述歌曲背后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并站在剧中人物的角度去体验音乐的情感。比如选自歌剧《沂蒙山》的咏叹调《就在山水间》,剧中演唱这首作品的是女主人公海棠。演唱者要把人物形象演唱得丰满起来,就要切身体会到女主角的内心感受。在剧中的结尾,海棠为了救“小沂蒙”,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孩子,这是“小爱”与“大爱”的博弈。海棠虽然十分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小爱”与“大爱”中最终还是选择了“大爱”,因此学生在演唱“我把孩子当亲生养,要比亲生还要亲,要比亲生还要亲,是我的心尖尖”这一句时要注意情绪饱满,把热烈的、亲切的语气演唱出来,表现出海棠内心“抗日事业高于一切,抗日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
2.在聆听体验中提高学生对发声技巧的运用程度。聆听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体验音乐的方式,也是感知音乐美的过程。聆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无意识的聆听,也就是上述的直觉美,听上去是美的,也许观众并没有思考和体会就已经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第二层次的聆听是感性的聆听阶段,观众听到了这一音乐作品,引发了他的情感共鸣,有了感性层面的体会,也能感受到一种美的存在;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聆听,为理性分析聆听阶段,观众对于声乐作品能够分析出这个段落为什么唱得好,演唱者在背后的演唱方法是什么,能够用理性的思维去欣賞作品,。
在声乐表演的教学过程中,相互聆听交流是提高表演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人多的情况下多表演,或是让学生相互表演,对他人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并检查自己身上是否具有同样的问题,从而相互进步。比如,有的学生在看别人演唱的过程中发现演唱者与伴奏的配合不是特别默契,在该平稳的地方不够平稳,而在渐强的地方也没有渐强,因此得以反思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在这种聆听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分析他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在交流中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反馈,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准。
3.在教学体验中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对于音乐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更需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的过程中来,以学生的“教”促进学生的“学”,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他们来扮演“教师”的角色。这种教学角色的互换会让他们获得被关注和被认可的体验,也能引发他们对于教学知识点的思考。
中专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动力往往不够明确,他们经常会被打上“差生”的标签,但事实上有许多中专学生是非常优秀和聪明的,他们对于专业有着天然和执着的热爱。他们需要的不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一个充满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他们同样也需要被关注和认可。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其也扮演“教师”的角色。比如,教师可以在声乐表演课中讲解基础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发声练习,之后再让学生之间相互扮演教师来讲解发声的方法与技巧。当然这种形式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声乐的发声技巧往往较为抽象和模糊,为了避免错误习惯的形成,教师应作为监督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而是成为学习的探索者、研究者,他们之间共同商量、一起学习,与此同时教师适时地参与,或倾听,或引导,以同伴的角色加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新事物,指导学生解决新问题,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十分契合中职中专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孙妍妍.中职音乐声乐技能教学改革[J].黑河教育,2020(06):87-88.
[2]李光一.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4):211-213.
[3]李光一.中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02):145-146.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