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策略
2021-12-29刘萌
刘萌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积淀,其蕴含的积极的价值观,与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新精神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其积极作用。对此,我们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进而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关键词】学校管理;传统文化;要求;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074—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有、传承、发扬这份独特的“文化基因”,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深入开展,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必要、重要之举,现就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实施策略探讨如下。
一、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架构管理网络,根据师生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设置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顺利进行[1]。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育人先达己”,各学校首先要注重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积极为教职工的学习、提升创设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夯实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人文素质和文化品味[2]。学校制定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整体水平为目标的全员师资培训规划,制订以文化学者、精英、专业艺术传承为使命的重点培养计划,发掘整理当地鲜活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及非遗项目的学习和传承,多措并举发展教师,带动学生,做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楷模。
3.丰富形式,注重实效。学校要根据实际,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广泛化、体验化、兴趣化的特色,多样化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实现从简单诵读到深刻理解,从领悟内涵到实践行动逐步推进。活动要贵在精不在多,要注重内涵实效,切忌“走过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实在在地开展好[3]。
4.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这样显然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要想深入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就必须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5.广泛宣传,善于总结。学校要注重活动宣传,利用新媒体、网络、广播电台、微信圈等工具,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善于总结和梳理优秀的经验和做法,以小结、简报、信息等形式报送教育局教研室,以便于大家交流和总结[4]。
6.资金保障,有效实施。学校应当给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校园文化建设、校本教材的开发、教师培训、师生活动各个环节给予支持和保障。同时,学校应以专题申报的形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以保证相关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策略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传统文化新时代特色。(1)着力抓好经典诵读教育。在学校原有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比重,要制订详实细致的诵读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在学校开展“每日一读、每周一课、每月一评、每期一考”的“日读、周课、月评、期考”等常规活动,做到新旧知识衔接,持久有效构建学校诵读体系。(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教师应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不定期邀请文化学者来学校讲解文化知识、文化思想,营造更加浓厚、和谐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还可利用晨会、班会,用典故、事例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3)搭建国学经典诵读平台。每星期开展一次“谈经典”活动,兴趣小组成员交流本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围绕文化精髓、国学经典等内容,以诗文朗诵、情景剧、器乐演奏等新颖活泼的形式,丰富学生诵读学习;利用广播电台和网络媒体关注国学经典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定时收听国学知识讲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及经典诗文讲解等[5]。
2.编写国学经典系列礼仪校本教材。学校应当大力支持校本教材的研发和创造,以语文教研组为编写主体,抽调传统文化功底扎实的骨干教师,夯实传统文化基础,努力编写一套符合学校实际,能够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国学启蒙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需努力搜集、挖掘、整理当地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既能体现地方特色,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风貌,又能将文化学习和热爱家乡结合起来,形式上灵活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
3.坚持开展德育常规系列活动。我们应在学校政教处、团委、少工委的领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将传统文化学习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内化素养,外化行为[7]。同时,我们要按照学生年级特点和心理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合理开展学校德育活动,进而形成德育培养体系。此外,我们还要抓学生礼仪、促进学生行为养成等活动,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将传统美德贯穿到学生的具体言行中。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学校应从创建人文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入手,充分发挥校园环境陶冶情操、潜移默化之功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经典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伦理道德,感知文化韵味。学校在规划校园文化建设,选择各种教育教学设施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一面墙壁、每一处景物都会“表情达意”,让学生走入校园就能鲜明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进而被學校浓烈的文化气息所感染,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产生质的飞跃。
5.注重传统节日活动,传承文化特色。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突出体现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人文追求,是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开展过节日、思先烈、抒情怀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活动中,广泛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教育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通过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由来、表现形式等,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6.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地方传统文化资源離学生生活更近,更亲切,更能自觉地学习和传承。具体实施时,首先应将地方传统名人轶事、文化遗迹、民间艺术等资源有效整合,研究编写地方文化教材,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承。其次,要利用地方人文特色、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陈列馆、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等载体,培育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教育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后,要开展好相关活动,促进民间艺术、剪纸、高山戏、本地歌谣等传统文化的学习挖掘和传承发扬。
总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他们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齐丽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策略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2]闫婷.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策略[J].英语教师,2020(06).
[3]徐爱萍.传统艺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
[4]李建华.学校教育如何转化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生活教育,2014(02).
[5]单忠平.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8(07).
[6]张文娜.初中舞蹈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5).
[7]王慧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J].企业导报, 2014(09).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