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漂浮肩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1-12-29高明暄聂德军普星宇迟飞汪能王悦张伟骆文远
高明暄 聂德军 普星宇 迟飞 汪能 王悦 张伟 骆文远
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中段骨折,称为漂浮肩损伤[1]。多系高能量暴力所致,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工业、建筑及道路交通事故中并不鲜见,故对其及时、有效处理受到临床重视[2-3]。因为这类损伤本身相对复杂,加之多数患者同时合并有多发伤,使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目前对此类损伤的诊疗标准尚存争议[3-5]。2014 年 1 月至 2018 年12 月,我科对 12 例诊断为不稳定性漂浮肩的患者采用锁骨 ( 或肩峰 ) 和肩胛颈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临床、影像及功能结果,与文献结果对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1 ) 符合漂浮肩损伤,即肩胛颈骨折合并有同侧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或者肩峰基底骨折等损伤;( 2 ) 所有患者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间隔 ≤ 21 天;( 3 ) 完整的临床、影像学随访资料,时间 ≥ 12 个月。
2. 排除标准:( 1 ) 年龄 > 70 岁或 < 18 岁者;( 2 ) 合并颅脑、脊髓、臂丛或其它严重脏器损伤,不能配合肢体功能评价者;( 3 ) 既往双肩关节外伤手术史,伤前肩功能障碍;( 4 ) 骨折无移位,属稳定性损伤,仅需非手术治疗。
二、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 68 例,其中 14 例属于漂浮肩损伤,所占比例高达 20.59%。本研究纳入其中 12 例( 表 1 ),男 9 例,女 3 例;年龄 28~66 岁,平均( 46.67±12.77 ) 岁。行人被机动车撞伤 1 例,机动车事故乘员、司机 6 例,重物砸伤 2 例,高处跌落1 例,驾电动车被机动车撞倒 1 例,从行驶机动车上摔下 1 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漂浮肩损伤,左侧9 例,右侧 3 例。本组病例除漂浮肩损伤外,合并多发伤者多,伤情重。其中 10 例合并同侧 ( 9 例多发,仅 1 例单发 ) 肋骨骨折,均伴发肺挫伤,6 例病情严重,存在胸腔积液和 ( 或 ) 血气胸等。3 例同时发生了骨盆、髋臼和 ( 或 ) 骶骨骨折。2 例脾破裂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止血、脾切除手术。1 例颅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急诊手术。1 例合并同侧前臂尺桡骨骨折、神经损伤,1 例发生同侧胫骨平台及腓骨头骨折。12 例中仅 1 例无其它合并伤,惟一的单纯漂浮肩损伤。
三、损伤分类
锁骨骨折影像学测量包括断端移位和短缩测量[6]。肩胛颈骨折的测量指标包括[7]:肩胛骨外缘骨折错位 ( lateral border offset,LBO ) ( 图 1a、b );外柱成角畸形 ( lateral angulation deformity,LAD )( 图 1c、d );盂极角 ( glenopolar angle,GPA )( 图 1e、f )。根据 AO / OTA 分型系统[8],本组锁骨骨折,3 例 15.2A 型,3 例 15.2B 型,4 例 15.2C型,所有锁骨骨折均为完全移位骨折,其中另外2 例肩峰骨折相应分型为 14A3 型 ( 表 1 )。因上述分型系统将肩胛颈骨折未单独列出,而是归入肩胛骨体部骨折,本组肩胛颈骨折采用 Goss 所描述的传统分类方法[3,9],A 型骨折线位于喙突外侧,此型骨折非常少见,盂肱关节极为不稳定,被称为解剖颈骨折,本组仅 1 例 A 型,A 型并不符合漂浮肩传统定义,被认为是特殊类型的漂浮肩[10];B 型骨折线位于喙突内侧,喙突连同关节盂位于骨折远端,此型即外科颈骨折,较常见,本组 4 例 B 型;C 型骨折线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上部,横过肩胛骨体部,肩胛盂连同肩胛冈、冈上窝属骨折近端,此型最常见,本组 7 例 C 型 ( 表 1 )。
表1 临床病例资料Tab.1 Clinical data
图1 肩胛颈骨折移位指标在 X 线片和 CT 三维重建影像中的测量方法 a、b:肩胛骨正位测量肩胛外侧柱骨折移位,LBO;c、d:外侧柱骨折断端间在 Y 位 ( 或可理解为侧位 ) 的成角畸形;e、f:肩胛骨正位示盂极角的测量Fig.1 Measurement of scapular neck fracture displacement on X-ray and 3D CT a - b: Lateral border offset ( LBO ) measured on AP X-ray and 3D CT views; c - d: Lateral angulation deformity ( LAD ) measured on scapula Y X-ray and 3D CT views; e - f: Glenopolar angle ( GPA ) illustrated on AP X-ray and 3D CT views
四、手术适应证标准
锁骨、肩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 ) 手术适应证参照标准包括[6,11-12]:( 1 ) 锁骨骨折移位 ≥ 10 mm 或较对侧短缩 ≥ 20 mm;( 2 ) 肩峰骨折移位 ≥ 5 mm。肩胛颈骨折适应证[7]:( 3 ) LBO ≥ 20 mm;( 4 ) LAD ≥ 45°;( 5 ) LBO ≥ 15 mm 并且 LAD ≥ 30°;( 6 ) GPA ≤22°;( 7 ) 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和 LBO ≥ 10 mm;( 8 ) 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 ( the 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 ) 两处破坏;( 9 ) 锁骨、肩胛骨外侧柱两处骨折移位均 ≥ 10 mm;( 10 ) 肩胛颈骨折块卡压肩胛上神经、血管束证据。
五、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侧卧位,患侧上肢置于无菌术野,便于术中活动肢体配合骨折复位。锁骨取上侧切口,肩胛骨取外侧缘直切口。锁骨易于显露,切口长约 6~8 cm,仅显露锁骨上,保护断端血运,完成复位,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远、近端各 2~3 枚3.5 mm 螺钉固定。完成锁骨复位及固定后,行 X 线检查,同时观察肩胛颈骨折是否间接复位 ( 图 2 )。肩胛骨外缘显露[13],沿体表投影,切口长约 6~10 cm;向外牵开三角肌后部,自小圆肌与冈下肌间隙分离、显露,此过程中避免损伤三边孔内的旋肩胛动脉,以及外侧四边孔中的旋肱血管、腋神经。前者多在肩胛颈下 5~6 cm 处,后者多在骨折断端外侧及深处[14]。显露肩颈后面时,保护肩胛上神经、血管[14]。完成显露,纠正骨折移位及成角畸形,着重恢复肩胛颈、肩胛骨外缘对肩胛盂的支柱作用,采用点式复位钳、穿克氏针等方法临时固定,术中 X 线透视监测,锁定加压接骨板,远、近端各 2~3 枚 3.5 mm 螺钉固定。外侧柱骨折线邻近关节盂,螺钉避免穿透关节面。
六、术后处理及随访方法
应用头孢唑啉钠 1 g,手术前半小时第 1 剂,共3 剂应用至术后 24 h。术后 1 周颈肩吊带保护,肩关节仅作小幅度钟摆式运动,肘、腕关节主动活动正常范围。术后第 2~4 周开始增加肩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度,术后第 8 周,骨折 X 线和临床愈合后渐行负重恢复练习[7,15]。
术后 1 个月,2 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 1 年随访行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评价,以后每半年随访。上肢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 ( 1 ) 局部无压痛,无叩击痛;( 2 ) 局部无异常活动;( 3 ) X 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 ) 患肢能平举1 kg 重物达 1 min。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评价采用Constant-Murley 量表[16],比较患侧与健侧,分值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七、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围术期情况
本组 12 例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见表 2,受伤到手术时间间隔 3~20 天,平均 ( 11.42±6.04 ) 天;术中失血 110~500 ml,平均 ( 259.17±110.74 ) ml;手术时间 90~215 min,平均 ( 144.17±43.32 ) min。仅 1 例肩胛骨外缘切口因缝线反应,引起脂肪液化坏死,细菌培养阴性,经拆除原可吸收缝线,重新冲洗,清创缝合,术后 2 周切口愈合,另外,此例患者外伤时术区软组织挫伤重。其余切口均 Ⅰ 期甲级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病例。所有病例未出现腋神经、肩胛上神经麻痹等副损伤并发症。以上结果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漂浮肩,术中失血少,多数病例手术时间适中,手术副损伤发生率低,正确操作,手术相对安全可行。
二、手术前、后影像
术前锁骨移位 11~43 mm,平均 ( 19.50±10.19 ) mm (n= 10 );术前锁骨短缩 -8~36 mm,平均 ( 13.30±13.47 ) mm (n= 10 )。术前 LBO 7~63 mm,平均 ( 35.58±15.77 ) mm;术前 LAD 10°~42°,平均 ( 28.17±10.47 ) °。术后 X 线片示锁骨移位、短缩以及肩胛骨外缘移位和成角畸形完全复位 ( 图 2、3 )。术前肩胛骨 GPA 8°~38°,平均( 20.58±9.19 ) °;术后 GPA 27°~40°,平均 ( 32.50±4.36 ) °,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523 )。通过手术前、后对比,锁骨及肩胛骨骨折影像学指标改善明确,畸形纠正完全,正常解剖结构得以重建。
图2 病例编号 10 a、b:漂浮肩损伤单纯锁骨固定术后 X 线片及三维 CT,即使锁骨解剖复位,肩胛颈外侧柱 LBO 及GPA 矫正非常有限;c:单纯锁骨固定术后三维重建 CT 侧面观,外柱 LAD 畸形并没有纠正;d:再次行肩胛颈固定术后 X线片,肩胛颈骨折满意复位,上述畸形得以矫正图3 病例编号 7 a:术前正位 X 线片,漂浮肩损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及肺挫伤;b:术前三维 CT 重建前面观,锁骨及肩胛颈骨折移位重;c:术前三维 CT 重建后面观,肩胛颈部骨折呈粉碎性,移位重;d:锁骨、肩胛颈骨折固定术后 X 线片示锁骨解剖复位,肩胛颈解剖结构参数恢复Fig.2 Ιmages of case 10 a - b: X-ray and 3D CT showed limited LBO and GPA correction after anatomic reduction and plate fixation of clavicle fracture; c: Lateral view of 3D CT showed the LAD was not corrected; d: Post-operation X-ray of the scapular neck showed that the deformities mentioned above were corrected completelyFig.3 Ιmages of case 7 a: The AP X-ray view illustrated floating shoulder injury combined with multiple rib fractures and lung contusion; b:Anterior view of 3D CT showed severe clavicle and scapular neck fracture displacement; c: Posterior view of 3D CT showed comminuted scapular neck fracture and severe displacement; d: Post-operation AP view showed clavicle reduction and restored scapula neck parameters
三、随访临床功能
本组 12 例随访 12~55 个月,平均 ( 30.08±13.94 )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 15~26 周,平均 ( 19.83±3.71 ) 周。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 Constant-Murley 评分,患侧 58~94 分,平均 ( 79.33±12.51 ) 分,健侧 81~100 分,平均 ( 93.75±5.29 ) 分 ( 表 2 ),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临床及X 线检查未发现骨折再移位、骨折延迟及不愈合,未见内固定失用、松动、断裂等,2 例术后随访中诉局部受压时疼痛、敏感,存在接骨板刺激软组织症状,1 例为肩峰骨折处,1 例为锁骨处,两者局部软组织浅薄,骨折愈合后均于术后 12 个月取出内固定,上述症状消失。超过 1 年以上的随访表明,同时手术固定锁骨 ( 或肩峰 ) 和肩胛颈治疗漂浮肩损伤,骨折愈合良好,愈合率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疗效优良。
表2 手术和随访信息Tab.2 Operation and follow-up data
讨 论
肩胛骨骨折患者中,大约 25% 合并同侧锁骨骨折,6% 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2-3,17],属于复杂肩胛带损伤[17-19]。统计约 90% 以上合并平均 3 处以上的其它多发伤[18],如多发肋骨骨折、胸肺损伤、腹部脏器伤、脊椎脊髓伤以及血管神经等合并伤,初诊时多病情危重[18-19]。流行病学特点,本组与文献结果一致,12 例中仅 1 例单纯漂浮肩损伤无其它合并伤,其余 11 例均为多发伤。
自 1992 年,Herscovici 等[1]描述漂浮肩损伤以后,学术界对这种复杂损伤的认识不断深入,从受伤机制、病理解剖、生物力学等不同侧面进行了多种阐述[9,20-23]。期间 Goss 等[9,21-22]提出了 SSSC 概念,SSSC 是由一个骨韧带组织的“环”和两个骨性结构,即“上支柱”和“下支柱”组成。“环”由肩胛盂、喙突、肩峰等骨性突起结构,和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及肩锁关节组成;锁骨中 1 / 3 为“上支柱”;肩胛颈及肩胛骨外缘为“下支柱”。SSSC包括三个亚单位[24-25],( 1 ) 锁骨 - 肩锁关节 - 肩峰;( 2 ) 锁骨 - 喙锁韧带 - 喙突;( 3 ) 肩胛盂、喙突和肩峰与肩胛骨体部的结合部。作者认为 SSSC 中两处以上的结构破坏,才造成“真正的”漂浮肩,即盂肱关节不稳定,这就需要手术修复[21]。根据肩胛颈骨折线、损伤结构等因素,Goss 将漂浮肩分成如前所述 A、B、C 三型[3,9,24-25]。Goss 将漂浮肩由最初的单纯骨折定义引向骨与韧带结构破坏,就发生机制和病理基础进行了实质性推进。随后,于 2001 年,由 Williams 等[23]开展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提示即使 SSSC 两处以上破坏,但只有喙锁和喙肩韧带的断裂,或者与其相当的损伤,如喙突或肩峰骨折,才会产生真正意义的“漂浮肩”,学者们认为这是最严格的漂浮肩定义[5]。
漂浮肩的定义至今无明确定论,许多不同治疗方案均有满意疗效报道,选择困难。Edwards 等[26]报道了 20 例非手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 28 个月,95% 愈合,平均 Rowe 评分为 95 分,与健侧比较,功能无差异,因多数病例肩胛骨骨折移位 < 5 mm,建议骨折移位在此范围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但是 Cole 等[27]和 van Noort 等[28]采用非手术治疗漂浮肩发现复位不满意,骨折畸形愈合,肩外观“塌肩”,活动度下降,肩胛带无力,反应迟钝,远期合并肩峰下撞击、创伤性关节炎等。Cole 等[29]发表了一组病例经保守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不得不行矫形手术,改善功能。Cole 等[7]最初报告漂浮肩时采用了单纯固定锁骨治疗 7 例,随访 48.5 个月,功能良好;而未经手术治疗的 2 例“塌肩”畸形合并肩关节活动度减小。单纯锁骨固定,笔者的发现与 Hashiguchi 等[30]以及 Kim 等[31]所发现一致,即使喙锁及喙肩韧带不存在损伤,术中锁骨解剖复位,内固定后,并不能纠正肩胛颈骨折的移位,尤其是 GPA 没有明显变化( 图 2 )。Lin 等[32]对 39 例随机分成非手术治疗、单纯固定锁骨和锁骨及肩胛骨都固定三个组,发现DASH、Constant 评分和 GPA,锁骨和肩胛骨都固定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而且 GPA 与关节功能高度相关。盂极角 GPA 反映肩胛盂关节面倾斜度,其正常参考值为 30°~45°[33]。Romero 等[34]认为 GPA <20°,即存在肩胛盂严重旋转畸形,因此,这一项作为本研究手术干预的标准。本组 12 例,术前 GPA平均 20.6°;术后 32.5°,明显改善。
因漂浮肩损伤发生率相对低,本组仅 12 例,进行分组治疗存在困难,故仅与文献结果对比,所得结果证据力有限。另外,本研究手术适应证主要参照目前多数学者认同的影像学指标制订,并未结合年龄、骨折线具体表现及分型,故存在局限性。
综合评价本组病例,不难看出,漂浮肩损伤本身存在固有不稳定性,同时固定锁骨 ( 或肩峰 ) 和肩胛颈手术,恢复解剖结构,可靠固定,便于术后早期功能康复,促进骨折如期满意愈合,达到肢体功能良好恢复,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