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
2021-12-29袁东梅
袁东梅
(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我国的教育事业一路高歌猛进,但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在学生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很多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却并不过多关注学生在学习期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应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强化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家校一体化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建设,为了使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学校应与家庭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大幅度地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对上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并不会过多地对学生的品行进行纠正,导致学生越来越叛逆,甚至出现顶撞老师的情况。针对这种学习现象,教师在讲课期间穿插学生应该遵守的一些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品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1]。
例如,讲授“成长的节拍”时,成长是每个人每个阶段都在经历的事,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家人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家长为了赚钱而忽略孩子的成长,这会导致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长期下来会得学生的心理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讲这节课时,先带着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浏览,了解这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接着教师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在成长期间的一些趣事,对学生的问题一一解答,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分享自己的开心趣事,有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心理问题自然会减少,学生的道德水平也会提升。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家庭更是这个环节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心理道德建设,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学生在初中阶段会出现叛逆心理,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想要尊崇自己的意识,因而就会做一些与自己年龄格格不入的事情,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过大之外,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时,自己意识不到,因而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期间除了讲授教学内容,还要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近期学习状况,这样即使出现问题时,教师也能及时察觉,帮助学生排忧解难[2]。
例如,讲授“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时,学生在初中阶段,叛逆心理开始产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期间,与教师的教学经常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是学生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却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在讲课之前,教师先问学生:“你们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脾气吗?情绪有怎样的变化?”以问题导入的形式开展这节课的教学,以书中的知识点引申到生活层次的教育上,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自然地受到德育。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建设,帮助学生降低学习上的压力。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
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多是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更是需要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以及强大的感化能力。针对学生初中学习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常识,结合学生的问题,再配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疏导学生心中的疑惑,这样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才会更为优异。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在上课期间需要对自己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备课,还要制作一些德育方面的知识进行渗透教育,强化学生的品行,做好学生的问题疏导工作。教师能力的提升不仅能使教学更加轻松,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容易,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例如,在讲“我”和“我们”这节课时,这节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定位。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能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教师在讲这节课时,除了向学生讲述基础的知识,还可在课堂上询问学生有无任何问题,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教师都要一一作出回答。教师在上课时,应针对这节课的知识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做充分的准备,比如,学习一些心理健康上的知识,正确有条理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成长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要综合考虑相应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教育时,都是被动式地学习知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欢乐,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解课堂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喷涌而出,初中阶段的知识内容大都与生活中的知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很好地将课堂的氛围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感受到学习所到来的欢乐[3]。
例如,讲授“在集体中成长”时,集体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集体而独自生存,因此,教师在讲这节课时,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孤僻的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学习成绩的影响,感觉自己无法很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没有将自己当成教学的主体。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这种行为,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比如,教师在上课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自己上学时班级中的趣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一边与学生交流一边讲课,将课堂内容融入生活,这样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才会更加高效,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更强。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初中是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万事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要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规范学生在课上的行为。
五、将言行融入教学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人生榜样。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教学期间,免不了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练习,而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因此,免不了遭受教师的谴责,很多学生的问题因此产生。针对这种学习现状,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自己与学生交流时的措辞,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从而减少学生问题的产生[4]。
例如,讲授“师长情谊”时,这节课主要是讲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师在讲这节课时,正好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彼此之间的看法,彼此之间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在教学期间不可能兼顾到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因此,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都是非常真挚的,但每一位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却是不同的,一些学生会感觉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的瑕疵,一些学生感觉教师的教学太过严苛等,教师应倾听学生的诉说,并在后续的教学期间加以改正。想要提高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德育水平,教师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表率,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总而言之,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基础的课程知识,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在教学期间,除了要准备自己在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还要准备相关的德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将德育内容带入课堂,端正学生品行,同时,与学生常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注意自己与学生交流期间的一言一行。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安抚学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跨过心理上的障碍。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构建,从教师自身出发,为学生做表率,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