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浇灌 静待花开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美术灵感
2021-12-29孟蕊
孟 蕊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魏庙镇中心小学 江苏徐州 221600)
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既要做好教学工作,也要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创作灵感一并得到启发,同时要做好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
一、生活即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创作灵感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以执教的美术科目为例,美术课体现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天赋,部分学生存在兴趣不足、畏难、自律性差等现象,有些孩子甚至放任自我,产生绘画惰性,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加之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缺失,家长长期的疏于管理和辅导,很多学生的美术功底较薄弱、不具有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导致无法积累创作素材,学起美术更难了[1]。
(一)家庭因素导致绘画困难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居多,从小受特定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学生相比,往往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有的孩子父母常年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自身的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不当,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不易改变的,但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种状况,只有我们的关注、爱护和正确引导,才能帮助他们,才能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教育环境导致学习困难
教育环境,不仅指整个学校教育大背景,更重要的是指教师创设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美术课堂灵感薄弱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广大教师。步入高年级之后,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方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变成一种负担,还有部分教师无法转变心态和方式,放任其自由,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这既违背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也忽视了关爱学生的本质。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教学启示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2]。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同类型的美术基础差的学生,他们绘画基础较差,课堂主动性不高,面对种种问题,笔者从自身做起,做出一些改变帮助他们,把美术能力提上来。面对不擅长绘画的学生,教师需要平心静气的思考和研究,不能一味地抱怨和指责。教师静下心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困生,我们更要学会等待和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独特的灵魂,唯有用爱心浇灌,用真情感化,用智慧启迪,才能帮助那些“迷失方向”的孩子重拾信心。
(一)用心关怀,用爱感化
爱得真诚、深沉、博大是陶行知先生师爱思想的重要内容,“爱满天下”是他一生奉行的格言。在学困生教育上,广大教师更应该用仁爱之心唤醒孩子,感化孩子,让这种爱润物无声,深入孩子的心田,抚慰他们的心灵。陶行知正是以博大的爱心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愿望——“知识化成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知识化成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
笔者所在的小学有不少家庭较为困难的孩子,有的还是留守儿童。在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笔者发现一些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陪伴和辅导,不仅功课基础差,且形成了内向、怯懦的性格,很少与人交谈、也很少参与课堂的互动。笔者会经常找他们聊天,试着慢慢走近他们的内心。笔者也会经常准备一些表扬卡片和小礼物,关注他们点滴的进步。笔者坚信,唯有关心与爱护才能呵护学困生的健康成长。爱和信任可以打破他们内心那道坚实的防线,让孩子在爱与和平中成长。
(二)融洽师生关系,轻松课堂氛围
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想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笔者看来,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更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学习上的伙伴。平等的师生关系,会缓解孩子在课堂中的紧张情绪,孩子的课堂专注力就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在关于学困生的研究中,笔者十分注重自己理念和行为的转变,并把这种转变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笔者总是反复设计教学环节,在交流和探索中提升思维品质,巩固知识。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和大量的实物、图片是笔者在课堂上用来调动气氛的工具,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观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轻松的学习氛围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善用鼓励评价,关注点滴改变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在课上,笔者会培养孩子学会赞美的品质,每当有同学取得小小的进步,笔者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他赞美和鼓励,并让孩子们为他送上热烈的掌声。关注孩子们点滴的进步和成长,让掌声,赞美声,笑声久久回荡在课堂之上,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教学活动案例
笔者以“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为主题的美术公开课为实际教学案例,详细阐述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课的影响,为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带来的启示和教学意义[3]。
教学主题: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教学目的:1.让家长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的不足,并能够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健康成长。2.讲解新课标改革下的美术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学习要求、教学结合,使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美术课堂,也能够更明确地知晓要协助孩子积累更多的美术创作素材,为美术绘画和审美做好奠基作用。3.向家长汇报学生目前在美术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4.和家长互动,互相阐释学生心中的问题,交流教育方法,共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地点:六(3)班教室
教学方式:美术老师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参与这一次的美术开放课。
教学准备:开放课之前应布置好教室,给家长以干净、整洁、明快之感,提前通知任课老师做好开会准备;安排学生做引领员,引领家长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
教学流程:播放PPT,PPT上面是一幅精美的插画,配上一首小小的诗歌。笔者会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这幅插画的内容,带动家长一起思考。
提问:看了这幅插画,你有哪些体会呢?
学生1回答:这幅画上有青青的草地、暖暖的朝阳、艳丽的鲜花,还有两只蜗牛在一起散步。我就像一只走不动的蜗牛,平常在学习的时候,总是跟不上老师和家长心目中要求的步伐。
学生2回答:这幅画告诉我们,我们在画画的时候,不仅可以画上主要物品,我们还可以从主体激发出自己的绘画灵感,加上和它有关的图片,使整幅画面灵动起来。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棒。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又何尝不是一只小小的蜗牛呢,孩子们在尽力地向前爬,奈何每一位孩子的天赋和学习接受度不一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每次面对孩子糟糕的成绩,家长的心态是比较坏的,只会一味地指责、甚至谩骂,从来没有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状态会变得更差。
此时,大部分的家长都进入了沉思,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请一位家长发言。
家长:看到插画和诗歌,又听了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做家长的觉得非常地愧疚,我们确实没有做好引路人,教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率真和真情,也没有正确审视孩子独特的视角,这是我们做家长所缺失的。
老师:对家长而言,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只不紧不慢的蜗牛,我们做家长的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不仅要学会平心静气地和孩子沟通,还要善于带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就像诗歌中温柔的风,像鸟叫虫鸣,像漫天的星斗,这都是孩子在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素材,这也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历,更是孩子和家长增强亲子关系的纽带,何乐而不为呢?对学生而言,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要善于发散自己的灵感,不局限于常见的绘画问题和审美方式,笔者希望通过今天的开放课,孩子们能够在课后交出一份满意的画卷,可以是这场开放课你受到的启示,也可以是这两只蜗牛带给你的创意。
教学总结:第二天,同学们交上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画稿,家长群里家长们对这一次开放课评价很好,这就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具体践行,用爱的教育感化,用教学合一的思维学习,以爱之名,静待花开。
四、结束语
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笔者也会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慢慢帮助这些孩子,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以爱唤醒,用心转化。正如田野中那些美丽的花骨朵儿,总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才能见证它们美丽绽放的时刻,教育转化工作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智慧。只要用心,只要有爱,便总有花开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