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类APP的应用分析与指导

2021-12-29陆永芬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交流游戏家长

陆永芬

(江苏省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400)

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年轻父母,对于科技产品的接受度高,青睐儿童教育类APP[1]。教育类APP已经成为他们为孩子选择玩具和教育用品的首选。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年龄小,应该远离这些“干扰”。这样的呼声很高。不可否认,幼儿应用APP的确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味地“躲避”“不允许”肯定是不恰当的,只能是因噎废食。APP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与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正视在应用APP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视力的问题、与成人同伴交流等问题;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我们应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指导,让幼儿教育类APP为幼儿的成长所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一、幼儿对教育类APP的应用现状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幼儿甚至低幼宝贝也开始成为新一代的移动用户,有的玩得比爸妈还溜呢!苹果、安卓的应用商店(APP STORE)里,随处可见让宝宝们爱不释手的小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APP的寓教于乐、趣味性的特点,比较适合幼儿。各式各样别出心裁的APP已经成为孩子的成长伙伴、爸妈的育儿好帮手了。

疫情期间,家长被动地成为了“老师”。原来幼儿白天在园,教育的任务,家长们放心交给老师。疫情期间,家长在向“老师”过渡的过程中,对教育类APP的使用率大幅度提高,也因此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频繁更换,眼花缭乱

虽然教育类APP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的格局,但是这些APP的开发不一定都有幼儿教育专业人员的参与,有些不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有的APP打着益智、教育的幌子,实则就是纯粹的游戏,娱乐性远远大于教育性;有的APP只是相当于电视的功能……家长们面对丰富多彩、良莠不一的幼儿教育类APP,在为孩子选择的过程中,不知怎样选择;难以把握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和APP的匹配关系。家长们一般都是在同龄人或爸妈群或是网上评价里获得信息,下载安装使用。使用几天后,有的觉得不适合或是不健康等,于是频繁更换;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二)APP带娃,父母撒手

有些家长自认为找到了适合孩子的APP,孩子也是非常喜欢的。就把孩子推给了APP。使得孩子长时间与APP为伴,缺少与成人同伴的交流。也随之带来了影响幼儿视力、幼儿过分依赖手机平板、交往困难等问题。

(三)APP教育,机械重复

纵观市场上的幼儿教育类APP,有很多的类型。但是有很多APP都是灌输型的,单向的。幼儿只是被动地在手机或IPAD前面看或听。因为反复听、看,孩子记住了一些儿歌、三字经等,家长们认为APP有功。其实,只是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对孩子的发展并没有多大作用。有些APP看上去设置了一级又一级不同难度的内容,其实通过简单的排除法作答就能解锁下一关。幼儿也只是在机械地点击而已。

二、对幼儿教育类APP的应用指导

(一)APP选择,标准是幼儿发展

选择APP,看介绍、看评价,这是家长们都驾轻就熟的。但是,就算看了很多,为什么还是挑不到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APP呢?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可以和家长一起研究。自己的孩子在哪个年龄段,各方面的发展如何?APP适合什么年龄、什么能力水平的孩子玩。还有,不能盲目,要针对具体的类别。比如,孩子喜欢益智类游戏的、故事类的;或者家长希望给孩子音乐类影响的。有针对性地看评价、搜索,缩小了范围、减少了盲目性。

1.操作性、交互性

“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2]。”是的,幼儿阶段的学习,需要动手操作与互动。所以要关注APP是否能满足幼儿的操作、是否能与幼儿互动。不要选择仅仅是电视或播放功能的APP,孩子们只能被动地听和看。儿歌、故事类的APP,相对来说看、听的成分比较多。贝瓦、兔叨叨这两个APP就做得比较好,在讲完故事之后,和孩子做一些语言互动。孩子可以提问,“叨叨”能回答,锻炼孩子思考与主动发问的能力。再比如益智类的APP,应该有有趣的情境、实物图片等,幼儿可以进行实物图片的操作,并且能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及时的评价反馈。这样的互动型APP,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经验的积累与提升,能够引发孩子联系生活、生活应用。

2.教育性、游戏性

一般儿童类的APP都会兼有游戏性。也正是因为游戏性,有趣味、有情节、有可爱的人物形象,才会受到幼儿的青睐。但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辨别游戏性与教育性的比重。有的APP只是顶着一个“XX教育”的名称,内容完全是在打打杀杀、或是娱乐。也存在一些过分教育性的APP,虽然标注着2~6岁、3~5岁,但却全是知识性的内容,而且缺少趣味,完全不顾及幼儿的学习特点。比如,有个益智类的APP,就是让孩子进行加减计算。枯燥乏味,与传统的拿纸笔做数学题相比,毫无优势。好的APP,应该在趣味性游戏的带动下,让孩子积极思考。

3.专业性、规范性

这里所说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是指幼儿教育领域的。比如故事、儿歌的APP,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有感染力;音乐类的APP,歌曲的旋律是否正确、音乐有是否美感;故事儿歌类的,语句的长短、语义是否能为孩子所理解;益智类的APP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APP的色彩是否满足孩子喜欢鲜艳而不刺眼的需求等等。

4.先试玩、再投放

虽然APP是孩子在玩、在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大都充当着第一次选择、筛选的角色[3]。所以,作为筛选者,试玩是最重要的筛选方法。以上说的几个注意点,其实首先都是通过家长、教师的试玩才能做到的。家长们的试玩,可以进行初步的筛选;教师的试玩,可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进行专业的甄别。还可以利用班级群的优势,一起来交流,从而形成班级教育类APP资源库。当然,也可以请部分幼儿参与试玩,或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二)APP好玩,家长陪伴不可少

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如果任由APP和孩子,就会出现上面提及的一些问题。所以,APP好玩,家长陪伴不可少。把自己当成孩子一起应用APP的玩伴,可以和孩子约定一定的时间,和其他活动交叉开展。比如APP玩30分钟,运动30分钟,做家务30分钟等等。一方面可以防止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另一方面也给孩子多样的活动,锻炼身体、参与家务等。家长也可以做自己的事,一段时间后来关注一下,和孩子互动一下。还可以和孩子轮流玩,你一局我一局,也许孩子一直赶不上家长的分数,会思考、观察,从而发现家长在应用APP时的一些好方法。家长就相当于一个玩伴,有竞争有交流。总之,孩子在应用APP时,需要家长的关注、陪伴、参与。

(三)APP好用,同伴交流获得多

在APP应用的过程中,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相互的交流。这时,班级群的便捷交流又开始显现。选择同一个APP的家庭可以在一起探讨。怎样规避APP应用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怎样更好使用等。

这样的交流,其实幼儿也是需要的。可以约好一些孩子一起上线,交流某一个APP的使用情况。教师的组织,能够帮助幼儿深度互动,充分交流。“学生之间应该开展深度互动。他们会感到比较轻松,交流的语言比较亲近有趣,容易产生共鸣;对不同意见,从产生分歧到彼此理解再到达成共识……[4]”的确是这样,交流中幼儿津津乐道:发现了什么小窍门,在哪个特定的情境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惊喜等等,会从同伴的发现中学到新方法。教师可以旁听,在需要的时候,帮助幼儿设置新问题,提出新挑战。

(四)APP进园,游戏教学巧运用

有些人一听,APP进幼儿园,可能又要惊呼:不妥!其实,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已司空见惯。一些专门教学类的APP如希沃、SMART等等,老师们经常在运用,通过软件来制作教学课件,已经成为常态。但是,常常苦于技术问题,有时做课件花费很多时间不说,质量、效果也还有待提高。教育类APP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技术层面,肯定是优于教师设计的。老师可以选择好、运用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1.游戏中,APP提供更多元的材料选择

幼儿在家长手机上应用的一些APP,可以投放在区域游戏中。比如:凯叔讲故事,是家长和幼儿都喜欢、也是运用比较广的一个软件。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投放在语言区或图书区。幼儿可以自己来选择喜欢的故事听,也可以由同伴推荐,几个孩子一起来听。幼儿园的艺术区,可以由幼儿自己来推荐使用过的、喜欢的音乐类APP、美术类APP,可以通过孩子们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来获得提高。再比如数学类的APP“OSMO”中的击落泡泡,内容是:点卡的组合、相加来击落泡泡拯救小鱼,根据数量的大小设置了不同的游戏“局”,非常适合大班的孩子,可以投放在益智区。玩过的孩子,可以运用自己关于数量相加方面的经验探索泡泡里的多种秘密,观战的孩子可以初步了解游戏玩法、调动数学方面分合、加减方面的经验,以及击落哪个泡泡最优、获得更多加分等方面的思维的挑战。

幼儿教育类APP,与其他区域材料一样。是幼儿选择的一种可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

2.教学中,APP与其他教育手段交相辉映

集体教学,面向的是全班孩子。我们可以借用APP的情景来组织教学,APP与其他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达成有趣、高效的课堂。仍以OSMO软件中的击落泡泡游戏为例:通过希沃白板课件的展示与互动操作,鼓励孩子们充分交流在玩第一关时的发现;再通过IPAD投频,请个别孩子来操作APP,大家一起来观战、出主意,很好地运用刚才的分享的经验。强大的技术,使得教学效果显著,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企及的。

APP与传统教育方法的结合,一热一冷中,脑力激荡。在以OSMO软件中的击落泡泡游戏为基础组织的集体教学中,通过与APP同款实体材料的操作,来攻克挑战难点,并且在APP中运用。实体点卡材料的运用,给孩子静下来思考,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而APP的应用,让幼儿锻炼思维;一体机投频展示,给更多孩子参与APP的应用与交流。这样的集体教学,APP、投频、希沃互动、实体材料操作,多种教育手段、教育材料有效融合,相得益彰,促进了幼儿的交流与学习。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教育类APP。毕竟幼儿教育类的APP还只是在发展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而且,幼儿的学习更需要实物、生活、与成人与同伴的交流。因此,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来使用。前几年,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广泛推广,出现了因技术而技术的一些不良的教育教学方式,过分依赖技术、嫌弃传统教育手段。我们要以此为鉴。

幼儿教育类APP,因为疫情的发生,使用率攀升。人类的努力,疫情终将会过去。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不可阻挡。幼儿教育类APP的应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是一种常态。我们应该以平和、广博的心态接纳。它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的教育钥匙;它就是幼儿的玩具、教具、学习材料;它就和图书、绘本、音乐、玩具一样,都需要我们的挑选,需要家长陪伴、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合理的运用。

猜你喜欢

交流游戏家长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