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政治认同培育研究

2021-12-29陈云达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认同感法治道德

陈云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泽普县第四中学 新疆喀什 844800)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初中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面对文化冲击,很可能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因此,在初中阶段需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加强对初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发自心底地爱祖国、忠于祖国,主动维护国家权益,从而为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不断注入活力。

一、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政治认同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概念,对每个科目所需培养的核心素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政治认同被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1]。

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国家的公民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持坚定的拥护态度,国家的发展才能稳步推进,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而且,现如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无一不受到冲击,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就非常容易被带跑偏,会觉得外国的东西比中国好,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甚至当接触到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后,还会认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更没办法坚定地拥护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初中生是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将我国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的爱国志士,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初中生由于年龄尚小,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观,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认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做忠于国家的好公民。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政治认同素养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政治素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政治素养的高低,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在培训中不断增强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理念,在考核中不断督促教师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步,教师要做好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学生们认识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探究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势,让学生从心底真正的理解并认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永远爱国家,永远忠于国家,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对政治问题展开思考辩论,让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在这些激烈的思想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2]。

(二)巧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之一,培养的是学生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师比较依赖教材,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更难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被动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讨论和学习一些实际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将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课堂引入生活化的元素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实践[3]。

比如,教师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教学时,这节课需要让学生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但是这节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比较多,知识容量比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有难度的,单纯利用教材讲述很难培养学生对我国制度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在讲述每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可以加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将学生带入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中。比如,讲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实际案例视频,让学生在视频出找出其中反映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并询问学生讲述自己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政治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制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三)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运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教学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教学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在多媒体上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和视频讲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进步,让学生发自心底的认同国家,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4]。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向共同富裕》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认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认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了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同学们直观地呈现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交通、旅游业的变革,之前出门旅游需要坐绿皮火车,而现在高铁的全面普及,让我们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出行效率有了质的提高,增强了人们出行的舒适感与体验感;之前的服装店生意冷清,而现在服装网店生意火爆,说明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中国的销售和消费模式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或多高污染企业的陆续关停”反映出我国正由数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方面的变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的显著变化,而这些显著变化都离不开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策,由此加深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的一种直接途径,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它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参与实践活动就能很好地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5]。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给学生一个辩论话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法律和道德谁的规范作用更强”两个小组分别持不同的观点,甲方支持法律作用更大,乙方支持道德作用更大,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分组查阅资料、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通过这样的分组讨论、辩论,可以锻炼学生对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点能顺畅的表达出来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国家、社会、家庭、学校都应该重视的教育问题,培养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可以让学生从小在心底播下爱国的种子。初中阶段是每个人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道德与政治课程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的正确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初中政治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政治认同培养的力度,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有效开展政治认同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猜你喜欢

认同感法治道德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