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数学育人模式探究

2021-12-29

科学咨询 2021年34期
关键词:视域育人思政

许 丹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江苏无锡 214028)

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十大育人”体系要求背景下,课程思政也成为课程育人的新任务,而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合至各学科中也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高职数学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发挥数学学科的教育优势,从思政课程视域为基点,挖掘数学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建高职数学育人模式,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建立奠定基础,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落实数学课程育人功能。

一、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一)思政元素在数学教学中未能突出

高职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纯数学是以实现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对象”,也就是说,高职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并没有设置独立的思政内容,所以,在开展高职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很难体现思政内容,进而导致思政元素在数学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凸显,影响了数学育人目的的落实效果[1]。

(二)学生学习中未能注重思想品德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作为高职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数学中蕴藏的思政内容,以便学生将在数学中学习到的思想品德付诸于行动,然而在实际的高职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且教学设计也没有设置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在具体的知识教学中没有延伸以及渗透相关的思政内容,导致现阶段的高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并没有注重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知识,致使课程思政无法在高职数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影响数学育人效果。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优势

(一)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

数学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上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尤其是一些概念类以及逻辑推理类的知识学习更是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加上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在数学学习上常常会“避而远之”。高职数学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较为丰富的,尽管数学教学主要围绕理论概念、相关计算公式等开展教学活动,但是也会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边缘性科学等领域,而通过将课程思政与高职数学相融合,不仅可以以数学内容为基础,借助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文学哲学等渗透德育元素,实现育人的全方位以及全过程贯彻,进一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巩固学生知识根基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学生良好品质、时代责任感等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单一、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有趣化,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饱满,这样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进而使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实现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拓展数学教学资源

我国历史文化深厚,数学领域发展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将思政课程与高职数学相融合,为学生创建良好额育人环境,可以进一步拓展数学教学资源,便于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数学领域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数学文化。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的高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深挖数学教学中蕴藏的育人元素,如数学历史、数学家、数学名题等,并以此为切入点,将正能量与正面导向的数学资源引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探究精神。

(三)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高职院校招生制度也同样处于不断改革与推进中,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不管是在生源结构,还是文化基础层次上都呈现多样化特征,这也进一步导致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自主学习意识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薄弱等缺点,尤其是在数学思维锻炼方面没有加以注重,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为此,针对以上数学教学问题,高职院校也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多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还将数学文化、建模思想等与数学课程相融合,同时,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还会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取得的效果也是较为可观的。但是,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以及行为准则等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而基于课程思政视域背景下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数学课程的全方位育人目标,进而为学生文化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等的培养奠定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2]。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数学育人策略

(一)充分挖掘数学历史,突出思政理念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数学无处不在”。这也进一步表明数学中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此,针对课程思政视域的高职数学育人教学,教师便可以通过对数学教材中蕴藏的数学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的方式渗透思政育人元素,以此突出思政理念。在我国数学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数学家不计其数,不管是华罗庚、苏步青,还是陈省身、丘成桐等都有着杰出的数学成就,基于此,高职数学教师需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之才。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开始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相关历史知识,以便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章节中关于“组合”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关于组合来源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排列组合”最早出自《易经》,并且,教师可以从汉代数学家徐悦的《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八卦算”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探讨关于组合排列的相关问题,之后延伸至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围棋布局总数问题来进一步深化对“组合排列”的理解。除了向学生讲解关于“组合”在我国的起源与发展,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拓展西方世界对组合问题的探索,如欧洲中世纪犹太教士阔多维罗所写的《石榴园》中便讨论了关于排列与组合的一般规律问题,而法国人赫尔贡是第一个写出组合公式的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组合问题进行正面研究的人为汪莱,并在其著作的《衡翟算学》中将组合理论称为“递兼数理”。通过为学生介绍与讲解关于“组合”的相关历史文化,强化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养成乐于探究的数学精神,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历史的海洋中享受数学历史文化带来的新颖体验,进而让学生对数学家产生敬畏之情,利用数学历史中出现的人物所具备的严谨踏实的钻研精神鼓励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观念,让学生养成知难而进的良好品质。

(二)融合数学思维教育,感受思政风采

课程思政与高职数学的融合,本质则是将革命文化、党史教育等整合至数学课堂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数学知识中,以此来构建育人环境,完成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目标,基于此,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数学教学可以融合数学思维教育,打破学科边界限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思政风采,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阶。

例如,“函数”章节中关于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的教学,教师可以从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出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概念进行理解,使学生知道函数中的极大值与极小值只是局部的概念,就好比人生中的低谷与高峰都是处于暂时与局部的状态,引导学生在面对低谷时能够坦然面对,当处于高峰时也应居安思危、谦虚谨慎,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

(三)借助思政相关案例,落实德育发展

数学的发展对人类文化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数学也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必然的关联,在数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为此,基于课程思政视域的高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思政相关的案例,在落实德育的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进而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3]。

例如,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贷款利益的计算”案例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良好习惯,使高职学生能够抵制“贷款”诱惑,强化学生自我约束的意识,避免享乐主义思想的形成。在“平面向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战国策·魏策四》中的“南辕北辙”案例渗透目标思政元素,让学生知道任何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人生目标意识。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蝴蝶效应”典型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是一件小事也能够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采用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开展高职数学教学,既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落实德育教育,实现数学育人思政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数学教师除了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要紧抓思政知识,通过将课程思政与数学课程相融合的方式为学生创建新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处于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对自身思想素质及行为规范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政育人元素,让学生在润无声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此实现学生良好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视域育人思政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