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想内涵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1-12-29黄基凤
黄基凤
(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玉林 537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要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国人均GDP超1万美元,这不是新生活的结束而是美好生活的新开端,物质经济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之后,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必将多起来,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时尚的生活方式。文化旅游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体验,以满足身心愉悦、提高精神追求的一种活动。旅游是集行、观、赏、住、吃、购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综合行为,其中蕴含着文化的因素。旅游地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往往也交织在一起,有些旅游更是有直接的文化主题。我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各地不断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区不断努力,文化旅游成果得到有力提升。文化旅游的核心在于对文化的体验,旅游者往往追求身心舒畅、精神愉悦,提高审美、完善人格乃至树立高尚道德情操,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然而,文化旅游供给侧对旅游资源蕴含的思想内涵展现不足,影响着人们对文化旅游的体验效果。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矛盾。旅游供给侧要把供给与需求相结合,以提升思想内涵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让人们在文化消费中汲取精神滋养,从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将隐性领悟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提升文化旅游的意义
我国旅游资源种类较多,有奇美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感人的红色革命文化、振奋人心的时代建设成果等,而且,有些资源还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然而,目前旅游中观、玩、饮、购这些感性活动较丰富,对旅游资源蕴含的思想内涵展现不够,旅游供给侧应当将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在思想价值挖掘、展现出来,将隐性领悟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提升文化旅游的意义,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首先,提炼出旅游资源的思想内涵。从思想层次上来看,第一层次满足大众心理,第二层次完善人格,第三层次唤醒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第四层次激励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这些层次还可以交织并融入旅游资源中。对壮美的自然景观,渲染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对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对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倡导各族人民大团结;对红色革命圣地,激励人们发扬革命精神、继承英雄遗志;对时代建设成果,宣传责任感、担当感与使命感。总而言之,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引导、激励人们向着更高的思想境界发展。
其次,把“物”与“魂”统一起来,将隐性领悟与显性教育相结合。面对一物,人们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是隐性领悟,但如果游客做不到自行领悟,或是产生误解,岂不是失去了文化旅游的真正意义?“实践证明,旅游产品的文化性越强,文化品位越高,就越受旅游者的欢迎。”[1]有思想内涵的旅游才是有灵魂的,自然景观因赋予了思想才有了审美价值。旅游供给侧应当承担着促进人的思想境界提升的任务,要以显性的方式把旅游资源蕴含的思想内涵展现出来,可以以文字、图像、音像、灯光、实物等形式表现出来,把隐性领悟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提供让游客满意的现代旅游文化产品,引导游客开阔视野、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提高思想,让旅游的意义能真正体现出来,进而使旅游的综合效应发挥出来。
二、以思想互动性增加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旅游供给侧在顶层设计层面把旅游资源的思想价值展现出来,可以以静态方式展现,更需要以互动方式展现,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突破旅游资源的局限,把人与景、物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创设多主体互动。文化旅游是一个系列活动,在适当活动环节设计互动,把人与景、人与人、人与媒体、人与活动等都纳入互动,不把人当作是外在的,而是把人、物、景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增加旅游的动态性,把旅游打造成具有充实内容、在互动中能充分享有愉悦、受到熏陶、能感受到生活与生命的价值意义的有吸引力的项目。
二是精心设计有创意的互动方式。文化旅游中的互动不是简单肤浅的,当然也不是过于高深和专业性的。依据旅游中活动、内容、过程等的具体特点,以文字、声音、图像、动作、表情等形式,设计多样方式,让人参与其中,以思想价值引导人们表达情感,以景促思,以思促乐,既增加趣味性,又使游客对景、物的内涵价值有更深的感悟,使旅游不仅停留在表层娱乐上。
三是策划推出主题文化互动活动。为了更好展现文化旅游的价值,可以以节日、民族风俗、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艺术馆、纪念馆、展览馆、红色资源等为载体,设计相关文化主题并突出文化互动性。另外,旅游资源多位于农村,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规划好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提供有效环节让游客参与其中,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参与活动,既可丰富文化旅游的内容,又可扩大乡村振兴的发展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体验式旅游更有可行性,旅游中思想互动性越强,人参与度越高,体验性就越强,既能对人的思想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又能增加旅游的吸引力。文化旅游因有意思而更有意义,使人产生重游的回归意图。
三、发展“智慧+思想”旅游提高文化旅游的品质
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生活、生产与思维中,现代科技与旅游相融合,为旅游注入新动能。科技创新带来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成果已经开始应用到旅游资源中,我们还要把科技与旅游资源更好相结合,以科技助力线上线下文化旅游,发展“智慧+思想”旅游,打造更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文化旅游的质量。一是利用现代科技对旅游资源外观进行改造,把资源蕴含的思想以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科技助力旅游资源内涵提升层次。二是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推送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提供丰富的云展览、云演艺等虚拟体验产品,更好展示旅游资源蕴含的思想价值。三是利用现代科技在提供旅游服务中传递思想。充分借助移动终端,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网站、APP等平台,投放智能科技产品提供咨询、导向、代步、体验等多种服务,在服务中把需要传递的思想价值也表现出来,让游客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身心健康,让人们的休闲生活更有意义。智慧旅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赋予其中的思想性从而提高文化旅游的品质。
四、在新发展格局中以思想促交流扩大跨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见识不同地方的文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向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旅游涉及产业多、范围广,新发展格局中旅游业的改革发展呈现出更灵活与综合性的特点。在新发展格局这个大环境下,旅游产业应顺势而为,把握好以思想促交流,扩大跨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祖国各地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建设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推动祖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灿烂文化。文化有民族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文化旅游供给侧也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我国许多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传统、人情风貌、传统产品等,目前文化旅游供给侧商业性开发较明显,文化思想内涵展现不够、开发层次不够,因而让人们对旅游的意义感受不足。文化旅游供给侧应借助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在跨文化旅游中,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把中华民族文化以喜闻乐见、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并逐步增加互动性、参与性,把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统一起来,使游客将自身的文化与旅游地文化相互交流,形成民族团结、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认识,这也是文化旅游最有价值之处。
随着跨国旅游日益增多,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起来,跨文化旅游也应承担起促进国际文化沟通与交流的任务,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多元文化交织中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在往昔,不同文化的接触曾是人类进步的路标。希腊曾经向埃及学习,罗马曾经向希腊学习,阿拉伯人曾经向罗马帝国学习,中世纪的欧洲曾经向阿拉伯人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曾向拜占庭帝国学习。”[3]在我国的新发展格局中,文化旅游也担当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任务。一方面,文化旅游供给侧提供的国外旅游产品,让国人对他国文化有所了解,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另一方面,文化旅游提供到国外的国内文化产品,要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和阐释好中国思想价值,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世界文化与社会的进步,并给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带来智慧,为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另外,在不同文化交流中要坚持我们的文化内核。各国多彩的文化相互交流中,不同国家文化的价值观会交锋,面对这些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4]我们的文化核心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的思想价值观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这也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要以此来涵养文化旅游的意义。
文化旅游供给侧依据旅游资源内容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资源加以形象建构,把人、物、事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隐性感悟与显性教育手段,能动展现旅游资源的内在思想价值,从而满足人们身心愉悦体验的需要、唤起游客潜在的思想意识追求、提升游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感悟,进而使人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以提升思想内涵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又会带动一系列社会相关方面的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