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2021-12-29陈利平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图书馆大学生

陈利平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段时间以来,受错误的思想观念、功利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投向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上,而没有在劳动意义的认识、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锻炼,劳动教育一度沦为理论上“应有”、口头上“可有”、操作上“没有”的尴尬境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意义不言自明,劳动能力和素质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必备要素,而劳动教育也和德、智、体、美等教育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内容。高等学校是实施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战场,是连接青年学生从学校迈入职场、由学习为主转向服务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高校的内设机构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而且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一、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然性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高校图书馆必然参与其中

“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这里的“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通俗地讲就是劳动。可以说,劳动让人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从动物界中脱离出来,一跃成为世界之主。劳动是人这种高等动物特有的技能,学会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又是创造世界、创造历史、让人类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进的原始动力。我们在高等学校里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设置条件、开设课程、赋予学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尊重劳动的精神、对待劳动的态度、实施劳动的能力、形成劳动的思维,为将来学生在社会上凭自己的本事生存、靠自己的劳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种下思想的种子。高校图书馆作为其重要的内设单位,“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2],这使得图书馆在对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中不可能缺席。

(二) 劳动教育的特点要求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其中

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不是高校教务部门和教学单位的“专利”,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内设机构,都是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服务学校实现四大职能而设置的,均应根据职责分工和自身特点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去。“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与大多数专业教育相比,劳动教育组织形式更加分散、开展方式更加多样、考量起来更加灵活,各个环节都不如传统课程那么“中规中矩”,更像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其开放性、包容性、灵活性等特点,无疑十分契合劳动教育的需要,应当积极发挥优势特长,积极投入到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去。

(三)图书馆当前的工作实践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必要借鉴

图书馆在高校内部虽然不是主要的教学承担单位,但各级各类高校的图书馆已经开展的工作实践,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借鉴。图书馆是高校内部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最重要的基地和场所之一。面向在校大学生征集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机会,或与学生管理和资助部门联合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筛选,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大学生和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相应的岗位上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锻炼自己、服务师生。更有部分高校将参与社会实践量化为积分,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来要求。很多学生尤其是地处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学生,在社会能提供实践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校内图书馆这个服务岗位容量较大的地方,这样既能完成要求的实践积分,又方便快捷。诸如此类的探索和实践,为图书馆参与和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经验,便于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

二、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适时进行氛围营造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去做,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改变人的思想的工作,只有想方设法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争取他们内心的认同,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而不是表面上一时的服从和应付,才能达到教育预期。开展劳动教育之前,高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动员和氛围营造。图书馆是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权威机构,在师生心目中信任度高,同时图书馆人流量大、开放时间长、出入自由,是所有教师和学生经常光顾和经过的场所,十分适合开展宣传。图书馆可以在宣传、教务等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组织教师员工通过展板宣传栏、音视频播放、线上推送、知识竞答、趣味运动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意义、内容和实施步骤,使劳动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二)参与制定培养方案

一个好的方案能为后续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驾护航。培养方案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4],可见它的作用是统领性的、指导性的,要实现培养目标、落实要求,应该制定一个完整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图书馆应根据教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任务分工,参与制定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方案。通过信息收集,充分了解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开设特点、就业行业前景,掌握学生的出生成长环境,以及对劳动、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等,做好前期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服务特色、经验积累等现有条件,有针对性确定图书馆实施劳动教育的学时学分、培养模式、教育内容、考核结业等环节。

(三)科学推进组织实施

劳动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没有成熟的“教”与“学”的经验,基于这些特点,图书馆开展劳动教育适合采用综合实践课的模式。比如,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综合知识讲座、在线视听、榜样故事、参观学习等形式,分若干主题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历史观、人民观教育;通过提供大量的、差异化的、时间灵活的劳动岗位,采用分组竞技评比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整理分类、上架下架、信息检索、书籍编排等具体实践中提高劳动技能,领悟团结协作精神;在体验劳动艰辛和愉悦,增强劳动认同和感悟的基础上,将劳动教育向学生日常生活延伸,引导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更加懂得体恤父母、尊重社会各行业的劳动者”[5]。

(四)合理开展考核评价

衡量任何一项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必不可少。对教育来说,它既是一种检验手段,又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倒逼规范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基于劳动教育大多采用综合实践课的模式开展,决定了考核评价时,不便照搬传统的方式方法,更应突出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以及通过动手劳动而体悟到的诸如劳动艰辛、劳动光荣、美好生活靠诚实劳动才能获得等道理,所以宜采用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内容上,应综合考虑上课出勤、小作业完成、服务对象反馈、团队实践评比等情况;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老师点评“三位一体”进行,按不同权重量化计分;评价结果的使用上,既要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学业管理,又要区别于一般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习惯、荡涤思想、指导行动。

猜你喜欢

劳动图书馆大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图书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去图书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