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略谈山西抗战时期根据地红色文献的出版与意义

2021-12-29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根据地抗战山西

张 潇

(太原市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山西抗战红色文献概述

山西抗战红色文献主要是指山西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文化工作者,在以山西为中心的四大革命根据地(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晋绥革命根据地、太行革命根据地、太岳革命根据地)所从事的新闻时事报道与宣传抗战文化的出版工作成果。在艰苦抗敌的八年多时间里,广大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敌人层层封锁,克服了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军民生活,编辑并出版了大量的图书、期刊报纸、文化教材等多种出版物,及时报道了前敌真实的战斗生活,积极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了根据地军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文化阵地上与日伪及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展开争锋相对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前线战场的军事斗争,也为日后新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以抗战期间山西为中心的各根据地的文化宣传——图书、期刊、报纸出版为例,略谈抗战期间“红色文献”的出版及其意义。

二、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物情况

根据出版物性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图书出版、期刊出版与报纸出版三大类。

(一)山西革命根据地的图书出版

山西革命根据地的图书出版在抗战期间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在抗战初期,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根据地文化相对落后,财力、物力匮乏,编辑出版专业人员奇缺,所以图书出版未能成为根据地出版物的主流,反之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印刷快、时效强”特点的报纸期刊“小册子”成为根据地出版物的主流。随着抗战形势的不断发展,抗战宣传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地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改善,根据地的图书出版事业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直到抗战胜利,山西革命根据地的图书出版事业已基本成熟,出版机构与专业人员配置已基本完整,各种印刷设备与物资也相对丰富,图书发行渠道畅通,一些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要图书可以成套出版,并在印制技术与印刷数量上可基本满足当时斗争与生活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山西革命根据地共建立出版社19家,印刷厂17家,书店10家,出版图书2521余种,发行量达480多万册,这些图书大力宣传了抗战的现实与意义,极大地丰富了根据地军民的精神生活,为最终战胜日、伪、顽等反动势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根据图书出版内容不同可分为:一般性图书出版和共产党领导人等相关著作出版。

1.根据地一般性图书的出版

山西革命根据地所出版的图书内容主要是围绕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所进行的军事斗争与满足根据地军民文化生活要求而展开的。所以一般性图书对象主要是针对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内容以宣传基本革命理论,反映抗战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倡导社会新生活理念、新风俗。为此以山西为中心的四大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晋绥日报社、晋察冀日报社、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晋绥新华书店、华北书店、华北新华书店、太行群众书店、晋西美术厂、吕梁印刷厂等多所出版发行单位,出版发行了大量根据地军民喜闻乐见的图书。尤其为普及文化知识,在晋察冀边区还编辑出版了《文化教育丛书》《新教育丛书》《文艺小丛书》《戏剧小丛书》《世界名诗选》等,为配合根据地扫除文盲活动还编辑发行了《冬学课本》《民众识字课本》等。

论及反映根据地战斗生活最好的大众文艺作品,当属最早的描写敌后抗战生活小说——《吕梁英雄传》。据1949年此书再版序言中,作者马烽、西戎讲到:“要通过对吕梁山区敌后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事迹的真实而生动的描写,热情歌颂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斗争功绩,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作的形象化记录”。该书通过描写吕梁山区敌后一个小山村中民兵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根据地军民抗击强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体现了八年抗战中广大沦陷区军民艰苦抗战的史实与不惧牺牲的革命意志。此书的出版源于1944年底的晋绥革命根据地所召开的第四届群英大会。为了更好宣传英雄事迹,鼓舞抗战士气,1945年春由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所属的《晋绥大众报》编委会决定由马烽、西戎将所有英雄的事迹整理挑选,编写一部具有连续性的故事,并以连载的方式发表于《晋绥大众报》。故事从1945年6月5日连载,直到1946年11月20日止,共95回。该书在1946年后由作者改写修饰,于1946年由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上册),共37回。后来此书被携往重庆,并在《新华日报》连载四个半月,向国统区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华北沦陷区抗战立下的汗马功劳。此后该书不断修改,并一版再版,最终形成了80章回体的长篇小说。1949年5月,该书被收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并由北京新华书店向全国发行,累计印数达200余万册,并以外文版形式在日本、朝鲜、苏联等国家与地区发行,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2.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著作的出版

山西革命根据地图书出版事业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党的领导人的著作出版,即中国共产党的各部门领导人及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国际共产主义领导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中涵盖了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针对时局所发表的讲话汇编,革命理论著作,重要会议讲话、文件及马恩列斯的经典学说及革命纲领、经济学著作等。现今,仅在山西档案馆就保存有当时出版的领袖著作共214种,计528册,由此可见各种革命领导人著作在当时发行品种之丰富,及时给实际革命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山西革命根据地最早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著作是1938年末,由邓拓组织编辑发行的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是晋察冀根据地所出版的第一本铅印书。其后在1940年12月由张磐石主编,新华日报社华北分馆出版的《毛泽东论文集》,内收录《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与前途》等二十余篇时政论文,是抗战期间根据地所出版的领袖著作的代表。最重要的是1944年经过精心组织与策划编辑,晋察冀边区的晋察冀日报社出版了第一部精装五卷本《毛泽东选集》,这不仅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系统的总结,也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传播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为日后编辑出版同类文集奠定了基础,在现代革命文献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现根据山西省档案馆馆藏的现存根据地所出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著作来分析可知,1938年前根据地初创阶段,各类出版物很少,保存下来的领导人著作仅有19种,占现有资料的9%;1939—1941年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时期,现存领袖著作出版物34种,占现有资料的16%;1942—1945年,在党中央延安整风运动及当时战争形势转换下,各革命根据地编辑发行了大量关于整风运动的文件及干部学习材料,这一时期保存下来的领袖著作有47种,占现有资料的23%左右;1945年后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范围内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各根据地的出版事业也达到了高潮,这段时期所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领袖著作达110余种,占现有资料的半数以上。

由以上出版图书分析,山西各革命根据地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著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机密性。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地所出版的领袖著作多为党的领导人对时局的见解或对工作的指导意见,有些甚至就是我党高级会议的意见汇编,故具有机密性。在具体编印发行中为防止敌特发现常进行一些伪装,如将毛泽东撰写的《论新阶段》书前加页,伪装成章学成的《文史通義》等。

(2)时效性。抗战期间山西各革命根据地所出版中国共产党领袖著作都是和时局紧密结合,往往就是为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撰写的,具有极强的工作指导性。如在中共七大召开之后,晋察冀日报出版社就迅速整理了七大的相关文献,并出版了《论联合政府》《论解放区战场》,及时地对根据地乃至全国抗战任务及新阶段我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明确的思想指引。

(3)全面性。山西革命根据地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著作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军事、党建、民族、时事等诸多方面,体现了我党当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当时抗战工作的指导与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4)广泛性。山西革命根据地所出版中国共产党领袖著作,在那个严酷的战争年代中,除了一批根据地出版社正规出版物以外,各级地方及军事单位为配合当时政治形势及中心工作的重点转移也大量翻印各类正规出版物,以供各级党政军机关人员学习。很多这样的资料也通过各种渠道与路径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沦陷区与国统区,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革命思想传播到祖国的各个地方,乃至海外。

(二)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期刊出版

1.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期刊出版的概况

期刊出版工作在山西各革命根据地的出版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因为期刊编辑出版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且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发布与传播,尤其适于军事斗争的宣传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因为办报从清末以来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与物质基础,相对图书编辑容易,条件要求不高,在严酷的军事斗争条件下容易解决,所以相比图书出版,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期刊出版则相对活跃,即便是1940—1941年间日军对我革命根据地进行严密封锁与疯狂扫荡的情况下,根据地发行并保存至今的期刊仍有近70种,而这仅仅是保存下来的部分,当时的发行的品种当远超此数。

2.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期刊出版分类情况

(1)综合文化类期刊。早在抗战初期,山西革命根据地就有如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山西牺盟会所组织编辑的《政治周刊》《大众化》《妇女之光》《黄河文艺》等。1941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彭真在中共北方局全委会议上指出,边区政府也要编辑出版一些综合性的文化刊物,以满足根据地抗日军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此后综合性文化期刊的编辑出版形成了高潮。具有代表性的如《抗战农民》《青年与儿童》《青年文艺》《太行工人》《边区妇女》《太行记者》《新大众》《晋西群众》等。这些文化期刊针对不同阅读人群的需要,向大众传播新知识、新观点,及时反映国内外反法西斯斗争的近况,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新动向,深受广大根据地军民及国内进步阶层的欢迎。

(2)军事政治类期刊。处于全国抗战一线的山西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任务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各类军事政治类期刊出版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些期刊不仅及时报道全国各个根据地对敌作战的情况,同时还将党中央的最新方针、政策与对时局的判断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至广大基层官兵及工作人员之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扩大了我党的影响范围,为外界了解抗战实际情况提供了窗口。据现有资料来看,当时在山西各根据地所出版的各类军事政治类期刊超过15种。其中部队出版的有《战术研究资料》《抗日战争》《前线月刊》《部队工作通讯》《抗敌画报》等,中国共产党党政机关出版的有《党的生活》《抗战生活》《战斗》《红星》《党内生活》《工作通讯》《工作通报》等。具有代表性的当属1938年3月创刊的《战术研究资料》,此刊物为32开油印本,出版时间不定,刊物内容为作战经验总结、苏联战术理论、敌军文件及战术教材等。

(三)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报纸出版

报纸发行出版较图书、期刊出版更为灵活、简便,物资与技术保证也较低,所以在根据地各类报纸的编辑与发行则更为活跃。从现有资料来看,山西革命根据地最早出版的报纸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的机关报《抗敌报》,1940年11月后更名为《晋察冀日报》。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以山西为中心的四大革命根据地先后有22余家报社出版各类报刊达400余种。

根据地编辑发行的各类报纸,旗帜鲜明地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服务,及时发布抗战前线的战斗消息,并大力宣传党的革命纲领与政策、主张,为鼓舞根据地军民的抗战热情,对外扩大政治影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敌报》《前线报》《实话报》《工人报》等;晋绥根据地的《战声报》《火线报》《每日新闻》《学习快报》等;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胜利报》《中国人报》《新华日报》(华北版)等;太岳根据地的《太岳日报》《人民报》《晋豫报》等。

三、“红色文献”挖掘的现实意义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是1942年时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悼念在山西对日反扫荡战斗中牺牲的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的挽诗。全诗以悲愤的个人情感与昂扬的革命热情诠释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及与日寇战斗到底的坚定决心。此诗所记录史实及所体现的豪迈的革命意志恰恰是中国全面抗战八年间作为敌后抗战主战场的山西战场的真实写照,是根据地抗日军民不屈意志的体现。

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对中国这个近代灾难深重、饱受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的彻底变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首先,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是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实现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维护了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避免了“亡国灭种”的厄运,尤其在世界舞台上重塑自我形象,赢得世界的尊重;其次,抗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重新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并使全民族在组织与思想上得到锻炼与升华,为紧接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次,通过抗战中华民族大家庭与社会各阶层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发奋图强的洪荒之力,是实现中国社会革命与民族崛起的核心所在;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敌后军事斗争与根据地政权与经济文化建设,由小变大,由弱及强,锻炼并储备了各类人才,实现了自身执政能力的飞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为最终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抗战期间全国各抗日根据地除了艰苦的军事斗争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地方政权的建设,尤其在敌后沦陷区,抗日地方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对于打击敌寇,坚持抗战,发动民众,凝聚信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政权建设与巩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建设,即根据地的抗敌文化宣传与我党“红色思想”的广泛传播。

抗战红色文献是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广大人民与势力强大的日伪顽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军事斗争及根据地军民火热的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中所蕴涵的为国为民、坚持真理、笃定信仰、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等的核心理念,恰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精髓核心的升华,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是一种充满阳光朝气与人性光辉文化。这种文化承接历史,服务现实,延伸未来,包含着内容丰富的精神层次,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以及勤俭节约、爱岗敬业、不惧挫折、奋发有为、爱岗敬业等优秀的红色品格。在今天国家全面改革开放、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社会发展大潮下,积极整理与发掘“红色文献”,继承与发扬先辈的革命意志,弘扬红色文化对现实工作的指导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故应重视并迅速开展这些山西抗战期间红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以丰富工作经验,坚定奋发图强的信念,为时代服务,向理想奋进。

猜你喜欢

根据地抗战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