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与党的历史的正确认知
——基于1949—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总结的分析
2021-12-29张丽娴郑丽芳
张丽娴,郑丽芳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告别革命”等随之涌现,企图冲击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抹杀党的历史。进入新时代以来,这些思潮又披着新的外衣涌现,这些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冲突体现在如何科学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一问题上。科学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明确党的历史总结的方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系问题上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强调既不能用前者否定后者,反之亦然。“两个不能否定”命题,蕴含着对如何科学总结党的历史这一问题的正确看法。1949—1976年期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总结遵循了“两个不能否定”命题的基本精神。正确认识“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总结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借鉴学习改革开放前的这一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历史总结与评价,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统一对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正确认知。历史与现实都证明,科学总结党的历史,党才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永葆生机活力。
一、1949—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科学总结
关于1949—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历史总结,各专家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过概括和总结。尽管叙述详细不一,但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
(一)理论成果的概括
1949—1976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即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科学总结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成果也就是科学总结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大方向看,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总结。从横向看,这一时期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从纵向看,1949—1976年的这一段时期,又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时期,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这一时期,形成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提出“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形成了“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共同纲领》的颁布、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开展、土地革命以及整风整党运动的成功,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完成的。1953—1956年是三大改造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方针,提出了处理过渡时期的工业化道路和方式、过渡时期协调农业、农村和农民关系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在这一时期结下的果实。其最大的成就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6—196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沿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产生了一系列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济建设、所有制结构调整等方面探索的成就,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1966—1976年,则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二)经验教训的总结
1949—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总结,不仅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也科学的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科学总结这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必须正确理解党取得胜利的必然性与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首先,主客观条件共同决定了党的事业的曲折性,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主要体现在:第一,党内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左”倾错误思想一度占据上风;第二,固有的阶级斗争模式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内思想转变困难。加之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缺乏系统的了解,对于很快就到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应接不暇;第三,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一味学习借鉴苏联经验,导致党内教条主义横行;第四,短期内巨大成就的取得,使得党内骄傲自满情绪蔓延等等。当然这些教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统治长达几千年,各方面都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总之,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影响,这些历史留下的教训都值得谨记。
其次,党在这一阶段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其历史必然性。党在探索过程中不论成功或者失误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是其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前提。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根本任务,抓住中心任务。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都是紧紧抓住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第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是一切成就取得的必要前提。第四,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优秀文明成果。第五,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这些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总的来说,这是一段失败与成功交织,经验与教训并存,但经验多于教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二、“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总结的内在统一
“两个不能否定”命题的提出有其必要性和科学性,1949—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总结基本与这一命题强调的科学精神相契合。正确认识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总结之间内在联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总结统一到“两个不能否定”命题蕴涵的本质精神上,对党的历史的总结具有重要启示。
(一)对“两个不能否定”命题的正确认知
1.对这一命题的两种错误认知
关于“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主要存在两种极端看法。一方面,针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有人认为这一时期出现过很多失误,导致社会主义“误入歧途”,失误大于成功。另一方面,针对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有人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是学习西方的成果,应该“彻底改革”;也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些看法尽管不同,但本质上是对这两个历史时期两者之间的割裂。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从敌对势力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否定改革开放前后其中一个时期或两个时期的历史,其根本目的在于摧毁社会主义事业、阻止中国的崛起。在对待“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时,人民内部也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人民内部之所以存在这一错误认知,一方面是由于对党史理论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人民内部对党史的正确认识,事关党执政根基的巩固,必须严肃对待。人民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不能正确看待党在探索进程中犯下的错误,势必会动摇对党的历史自信、进而动摇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最终损害人民自身的利益。在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历史的正确认知。
2.“两个不能否定”命题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之初,理论界就曾对改革开放前党的历史的总结、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新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重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2]
近年来,在纪念改革开放中出现一些错误的言论,“忆苦思甜”“痛说革命家史”等企图懈怠人们的斗志,动摇人们的信仰,进而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否定社会主义,其目的昭然若知;“历史虚无主义”企图抹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告别革命”企图忘却党在革命年代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历史。对“两个不能否定”命题的错误理解,必然会导致否定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也必然会导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否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
面对新的时代环境,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正确对待“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两个不能否定”命题是解决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迫切需要;是关乎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执政根基牢固的重大问题;是统一人们对党的历史的认知,增强对党的历史的自信,筑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自信的思想基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认知,有助于我们辩证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统一关系,更好的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总结统一到“两个不能否定”上来
“两个不能否定”命题,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其实质是对如何科学总结党的历史这一问题的重申,为我们科学总结历史奠定了方向,即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党在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绝不过分夸大也坚决反对歪曲丑化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改革开放前,即1949—1978年期间的这段历史,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准备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借鉴了苏联模式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一段经验与教训并存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则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这两个历史时期不可割裂,辩证统一。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总结的内在联系,必须把握两个重点。第一,必须正确认识并看待党在改革开放前的这一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党在这一时期的失误和错误有其客观性和主观性,不能因为犯了错误就把整个时期抹杀掉。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与毛泽东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总结这一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也就是科学看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而这一结论在党的历史文件中已作出基本结论,这为我们研究、总结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时提供了基本的方向。第二,必须正确认知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改革开放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承接着改革开放前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物质、制度准备。在总结1949—1976年的这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我们已经积累了经验。在总结之后的历史当中,我们也必须坚持这一基本原则,正确认知这一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两个不能否定”命题指明了党的历史总结的方向,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总结统一到“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上来,也就是强调辩证统一的观点,即正确认识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成就与失误,既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要看到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局限性;既看到党取得胜利的必然性,也看到失误的不可避免性,在总结历史中前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总结统一到“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上来,实事求是地评价这段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从中汲取优秀经验,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的里程。
三、科学总结党的历史,团结一致向前看
“两个不能否定”命题蕴含着党的历史总结的基本指向。只有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坚持重大历史问题基本结论的统一,我们才能科学总结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经验,从而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坚持党的历史主题、主线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一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第二次结合”;主题是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探索。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必须牢牢掌握其主题和主线。
1949—1976年期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无论是1949—1976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其历史主线是一脉相承的。对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的统一,从更深层次来说也就是对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指导思想、领导核心、根本制度、奋斗目标的把握。1949—1976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或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时期,都必须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并且把这一指导思想作为党自始至终的基本遵循;1949—1976年期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其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发展也必然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党的领导也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事业自始至终必须遵循的核心力量;1949—1976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其社会属性是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将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历史规律;1949—1976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其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也必然承接这一伟大使命。
实践证明,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题和主线,是彻底纠正所犯错误、总结经验与教训的科学前提,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的坚定力量。
(二)坚持党对重大历史问题基本结论的统一
“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事关党对自身历史的科学总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科学总结。在党的一系列文件中,党对一些重大问题已经做出了基本结论。“两个不能否定”命题蕴涵着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的科学内涵,也体现在坚持党对重大历史事件基本结论的统一上。
在党的历史上,两个历史决议曾对党的不同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虽然这两个文件并未提到“两个不能否定”之类的字样,但其贯穿的精神与“两个不能否定”命题蕴涵的科学精神内在一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第一次对自身历史进行系统总结。这一决议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党内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即科学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指出党内“左”、右倾的偏向是错误的,及时总结并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思想;对党内一些领导人所犯投降主义、冒险主义、机会主义等种种错误进行总结。总之,这一决议系统总结了这一时期党内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并指明新的方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1949—1981年期间党内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系统总结。《决议》正确解决了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问题,针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基本结论;科学总结了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思想;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即“文化大革命”本身是错误的,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十年,党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些文件作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与党的文件的经验总结蕴涵的基本精神保持一致,是对这些基本结论的概括和升华,体现了党的领导人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前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两个不能否定”命题,就是坚持党的文件对重大历史问题做出的基本结论。
(三)从党史、国史中汲取精神滋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面对同样的情景,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否定自身的历史,而是要统一对党的历史认知,科学总结党的历史,从党史中汲取滋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客观看待党犯过的错误和取得的历史成果,不能夸大错误来抹杀取得的成就,也不能夸大成就来忽视、掩盖曾经犯下的错误。
从历史总结中汲取精神滋养,要求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进程完整的联系起来,既看到党在过去留下的经验教训,也看到未来道路的曲折性与光明性,科学对待党的历史。胡锦涛曾指出“只有善于科学总结经验,注重认真学习经验,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好、发展好。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前进的”[3]。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史、国史的学习。知史明史,方能以史为鉴,新时代必须加强党史、国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牢记初心使命,强大精神动力。认真学习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只有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才能真正明白为何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才能深刻了解党领导人民夺取胜利的艰辛;才能深刻体会初心使命的课题;才能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党史的学习,方能以史为鉴,踏浪前行。
知史明史,方能知对错;以史为鉴,方能开阔未来。当然,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教训,更多的是对未来方向的规划。历史与现实都已经验证,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符合中国国情、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的道路。当前,党正处于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社会发展已经步入新时代的历史时期,要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行,必须科学总结党的历史,从历史中寻找根脉,从党史、国史中汲取信仰滋养、奋斗滋养、创新滋养,团结一致向前看。
四、结语
“两个不能否定”命题,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在面对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的情况下,“两个不能否定”命题也被赋予新的价值。身处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将“两个不能否定”命题的内在要求与党的历史总结相统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总结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才能牢记初心与使命、实事求是,才能在新的征程上不惧风险,不畏挑战,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