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政治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翼”的视角
2021-12-29刘石成吴欣倚
□刘石成 吴欣倚
(1.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2.深圳市福田中学,广东深圳 518000)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无论是在教育功能、考查要求,还是在评价模式上,高考评价体系都致力于让高考发挥立德树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四翼”的视角,2021 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乙卷(以下简称“全国乙卷”)遵循评价体系中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及教材的基本内容范围,着眼于教材的基础知识,并通过社会重大事件和时政热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通过落实“四翼”的考查方式,有效检测和培养学生扎实基础、多元综合、灵活运用、主动创新的能力。
一、强化基础性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
“四翼”作为高考的重要考查方式,主要用于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其中,基础性是考试命题的基础层次,为其他层次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保障。
(一)基础性的内涵与考查方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基础性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并熟练地掌握学科的主干内容,并具备应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究问题情境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基础性包括学科内容的基本性、通用性以及情境的典型性。这就要求平时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程标准和教材,避免“偏”“难”“繁”“怪”试题,把学生从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中解放出来。高考政治试题中对基础性的考查分布很广,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涉及。一般来说,选择题的情境设置较为简单,主观题的情境设置较为复杂。后者不仅需要学生调动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思维方式,用以理论联系实际。
(二)基础性考查的题例分析
全国乙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外开放、企业经营、公民政治参与、政府作为、宗教管理、文化作用与文化创新、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等内容。如:
第12题,采用流程图的呈现方式,考查学生对“由一国国内通货膨胀引起货币对外贬值”这一作用机理的掌握程度。学生需要掌握通货膨胀、汇率的内涵概念,才能判断通货膨胀背景下的商品流向和货币供需变化。
第22 题,学生只有对矛盾两大基本属性的概念有准确的理解,才能推断出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界限是由矛盾的斗争性而非同一性确定的,从而排除掉第四个选项。
第23 题,沿用以往漫画搭配简要文字构建简单情境的形式,通过感性的直观现象揭示深刻的哲学原理。学生只有对相关基础知识理解到位,才能认识漫画主人公根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规律而做出的“种蛋”行为是荒谬的,进而判断其行为背后蕴含的原理和方法论的错误所在。
(三)引导教学回归教材,推进扎实基础的备考
基于全国乙卷对基础性考查的侧重点,笔者认为,2022 年政治备考复习应引导教学回归教材,要把握好复习重点,凸显必备知识。
1.借助新课标,获悉主干知识
2022 年政治高考沿用旧教材的范围,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已拟定好新教材的内容,二者“交集”部分为主干知识,同时,新课标中拟定的新教材内容逻辑可为梳理现有教材知识提供参考。如:对比新课标内容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可梳理出经济模块的主干知识为“三大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承担社会责任”;而政治模块的主干知识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典型题型演练,逐个攻破知识点
为了循序渐进地把握教材中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可设置相对简单、熟悉且结构良好、任务相对单一的典型题型,让学生演练,引导学生逐个攻破知识点,为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准备。
3.及时了解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进度
知识间本身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就接受下个环节的知识点,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来说,是机械甚至无效的。因此在进行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预留充足的弹性时间,当发现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时,要在教学设计里提前准备好更多样的方式来复习巩固,以顺利过渡到下个环节。
二、强化综合性考查,引领学生融会贯通
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实现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有着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不仅能够运用知识,而且能够贯通知识、能力和素养间的联系。
(一)综合性的内涵与考查方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知识、能力、素养的交互融合,又包括不同层面、纵向的知识、能力、素养的融会贯通。为了调动学生对问题多层面多方位地进行思考,从综合性方面来说,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情境。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应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相互补充,与其他高中学科的教学相互配合。这给我们如何设计复杂有效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方向。高考政治试题在综合性考查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涉及,相对来说,选择题题量较多,情境设置上有更多表现方式,而主观题的考查难度更大,学生要能够由点及面地梳理出完整的答题思路。
(二)综合性考查的题例分析
全国乙卷政治试题采用丰富的情境考查综合性。如:
第13 题,通过对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主体的政策红利的分析,在调动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学科素养。
第17 题,四个选项涉及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表述,这是对不同模块教材融合的考查。
第21题,以一句经典古诗作为切入点,通过品读诗句里某个字的巧用来联系知识点,这是跨学科知识能力的整合,有利于体现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38 题,选取我国民族品牌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发展战略转型的案例作为素材,要求学生分析其生产经营由“垂直整合”向“供应链开放”模式转变的经济动因。从知识的综合考查维度看,试题涉及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集成创新等概念,需要学生理解掌握其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从能力的综合考查维度看,既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从素养的综合考查维度看,有助于学生在分析民族企业成功因素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政治认同学科素养。
(三)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推进多元整合的备考
综合性考查需要调动学生融会贯通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笔者对2022年高考落实综合性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1.扎实知识集群,完善分类依据,为及时有效调动知识做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辨认和掌握足够多的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的知识结构图,如基于问题的整合、基于主体的整合、基于逻辑的整合等。对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既可以根据公民、政府、党、人大、主权国家等主体方面来整合知识,也可以根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这一主线来整合。
2.紧跟时代热点,灵活创设情境,实现跨学科交流整合运用
如全视角搜索、提炼、整合2021 年7 月顺利升空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信息,可从多个学科角度出发,与政治学科产生关联整合。从物理学科角度,涉及神舟飞船热能转动能的能量转换、升空过程中遇到的摩擦阻力等知识,可与认识论、发展观、矛盾观等知识相关联;从语文学科角度,涉及古人对嫦娥奔月美好向往等的经典诗句,可与文化的产生与作用相关联;从地理学科角度,联系地理环境、气候、人与自然关系等知识,可与联系观的知识相关联。通过对该素材的多角度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深化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三、强化应用性考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高中生的关键能力不仅体现在对知识进行基础打底、关联整合上,还应体现在学以致用上。若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说明学生的能力以及素养得到了提升。
(一)应用性的内涵和考查方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应用性强是指学生善于观察各种现象,高度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与问题,能够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在应用性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有着较强的热点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根据条件的改变,灵活调整问题解决的方案。高考政治试题在应用性考查的选材上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国家发展需要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其中,主观题的答题过程是学生应用性水平的呈现,学生既要能够有效调动知识,还要注意书面答题语言的规范性。这些都是学科素养水平高的表现。
(二)应用性考查的具体题例分析
全国乙卷政治试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宏观和微观热点问题的展示,来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的关注,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如:
第13~15题,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对内宏观调控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和具体政策变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国家政策因时而变的认同。
第16 题,描述如何以中学生的视角参与社会治理。
第19、21题,通过展示诗句字画的巧思妙解来考查学生对文化和哲学模块知识的理解运用,同时利于引导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关注和认同。
第20 题,以热门主题电影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厚植爱国主义情感。
第39 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梳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层次分析中国加快涉外领域立法的原因。
第40 题第一小问,沿袭了哲学模块的微观考查方式,情境是与时政热点建党100周年相关的历史素材,学生要基于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完整清晰认识划分出答题层次,得出“赶考”的必要性是时代的呼吁、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而“赶考”的重要性则是先进社会意识发挥积极作用的表现。
(三)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推进灵活应用的备考
关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落实思政课的应用性,笔者提出如下备考建议。
1.选取贴近生活的复杂情境
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为感性理解到理性升华提供更多可能。如选取2021年开展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情境素材,随着素材的拓展丰富,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国家发展方向与个人发展现状之间关系的思考,尽可能把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起来。
2.训练审题,有的放矢
一道题目的设置由材料、题干和题肢三部分构成,学生要能够结合这三部分的信息,找出题目类型、答题范围、内容逻辑关系以及相关准确的知识点。备考训练时,教师应反复提问和提醒学生有效审题。
3.善于总结,巧于使用参考答案
高考命题专家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其测评方式主要为:运用某个学科模块的价值观念和知识框架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运用显性的或隐性的某个思想方法对材料给出的观点进行辨析、评价和论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分析参考答案背后的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让学生不断接近命题专家的站位,并以此站位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对众多题目题型进行精选,将每一道典型好题研磨吃透,以此代替盲目的题海战术。
4.规范表述,熟知热词和术语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日常训练,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表述,并让学生熟知时政热点用词和常用学科术语。
四、强化创新性考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
创新人才是一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必须发挥高考对创新人才的选拔作用。教师应认真研究命题,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供依据。
(一)创新性的内涵与考查方式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从基础教育阶段就要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和创新能力。其中,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聚焦问题本身,而不受思维定式的束缚。具备创新能力,同时也是知识的基础打底、多元整合、灵活运用、能力素养升华的表现。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需要选取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情境,同时注意设置更加灵活的设问方式和参考答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今年全国实行新高考的省份增加至14 个,全国乙卷的总体难度与往年相当,试题通过对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等方面的用心探索和创新设计,优化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性考查的具体题型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家对人才选拔的更高要求,高考政治试题对创新性考查的比重不断增加。如:
第12 题,与往年几乎都是考查汇率变动对某些经济行为产生影响的不同,它改变了问题的方向,要求分析导致本币对外汇率发生变化的原因。受考试时间和考生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容易误判考点,认为甲国发生通胀,意味着甲国货币贬值,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出口,但实则不然。因此,学生必须避免陷入思维定式,只有考点判断准确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推断论证。
第38 题,材料情境较为新颖和复杂。何谓“垂直整合”模式?何谓“供应链开放”模式?如果学生在备考中没接触过这些专用名词,就须借助材料来准确理解,通过仔细研读,从而了解本题是通过浓缩展示甲企业战略转型的起因和经过来考查企业经营的因素。在审题清楚后,学生可借助发散思维,迅速找出与企业经营因素有关的知识点,再筛选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聚焦对应的知识点。
第40 题第三小问,作为每年的开放题系列,检测学生创新思考、学科语言精练表达的水平。
(三)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推进主动创新的备考
关于在2022 年备考中落实创新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笔者有以下建议。
1.设置新颖的情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要利用好情境的载体作用,设置新颖、开放的情境活动,这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如选择2021 年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参加奥运会的时政热点来设计问题:有人说,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参加奥运会是不理智的行为,请结合某一模块知识评析该观点并说明理由。素材新颖和开放性的设问,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既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2.坚持生本理念,转变学习方式
备考期间,在学生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应用技能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上台讲题、改编试题、互相评论,并及时肯定学生的亮点,帮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产生“跳一跳”的冲动,进而收获学习成就感。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情有常新的、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不断改进训练方案。
3.有效利用试题讲评和考后反思
试卷讲评不能止步于对答案,教师应从学生答卷中总结失误的共性,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卷子作考后反思,并及时表扬鼓励那些能在反思中有创新思考的学生。教师发起了足够时间的示范后,可以鼓励学生来进行试题分析,让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课堂备考复习,激发其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