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主题式情境任务 培养地域性家国情怀
——2021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卷地域文化特色评析
2021-12-29苗文娟
□苗文娟
(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中学,浙江绍兴 312026)
2021 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语文试卷(以下简称“各地市试卷”)整体上不按照积累、阅读和写作的知识板块顺序来编排,而是延续了前几年关注各地地域文化的命题风格,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以情境任务为线索,让学生在活动化的任务中搜寻、筛选、整合相关语文知识,并综合考虑相关情境因素,从而合理地解决现实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民情、方言土语,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学习家乡文化入手,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化文化,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式、情境化中考命题,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在动态、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大主题背景下的鲜明地域文化主题
(一)整体突显乡土元素
浙江的好山好水,孕育了丰厚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在各地市试卷命题中多有出现。比如绍兴卷“绍兴印象”板块中的“绍兴之名”和“绍兴之风”,考查了绍兴的名字由来及古诗文中的绍兴民风民俗。丽水卷“诗画丽水”板块中的“赏秀山丽水,纳灵秀之气”“咏处州瑰宝,叹工艺之妙”“访江南秘境,引文明之思”,涉及丽水的秀丽风光及古村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卷“身边的文化遗产”板块中涉及衢州的烂柯山。嘉兴卷更是以项目化学习的整体命题,围绕“水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一主题,整体贯穿了嘉兴水乡的地域文化主题。宁波卷的写作题是要求“写一篇游记”,写作内容是土生土长的家乡、底蕴深厚的地方名胜古迹,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身边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有机结合起来。
这些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命题选材,都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让学生自觉进入具有文化深度的文本与写作情境,引导学生爱生活、爱家乡,从而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扎实传承家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教育的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家国文化,增强学生人文底蕴,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地市试卷中随处可见家国文化的素材及主题。绍兴卷“社会观察”板块下的“聚焦故事”中的小说《镇堂之宝》,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也寄托着前人对后代能牢记本源、传承家风的意愿;写作任务也与汉语有关,出示4 个与汉语有关的新闻标题要求学生写作。丽水卷中的戏剧《民族魂鲁迅》,缅怀鲁迅;文言文《墨君堂记》,苏轼借竹的坚贞气节表达对人坚贞独立人格的赞美。湖州卷中的《沈怀清勘案》,讲述了绍兴名人沈怀清的故事。金华卷中有辛弃疾等人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共同愿望。这些家国情怀不是贴标签,而是放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考查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技能,更是文化的渗透和精神的洗礼。
这些内容的考查,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紧密关注时代热点
各地市试卷积极呼应“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乡村振兴行动”“我们为什么打疫苗”等重大时代主题,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功能,将时代热点以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方式,生动呈现于试题中,营造了极富时代特点和地域色彩的情境,彰显了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以绍兴卷为例,整张试卷紧紧把握时代重大主题,仅从“百年征程”这一大标题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试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其中,“时代塑造人物”部分,要求根据名著线索,探索20世纪中国农民在时代洪流中的奋斗和命运,思考新时代中国农民的奋斗和命运。这一情境考查,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红星照耀中国”部分,设计微纪录片《周恩来》的制作,献礼建党百年,很具时代气息。“乡村振兴行动”部分,也符合当下国家的重点工作。小作文部分,提供的三组漫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社会问题,即处在高信息化的时代中,无论是阅读信息还是传播信息,都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各地市试卷在创设鲜明的生活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完成精神历练、获得心灵洗礼,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继续奋斗的重大意义,命题主题鲜明。
二、引发教与学的导向思考
(一)紧密关联统编教材,开展地域文化语文活动
课本仅仅是例子,我们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拓展语文学习资源,组织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专题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名家等方式,对家乡的特产、胜景、文化遗存等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素材和经验,进行专题交流,撰写通讯报道、调查报告,把研究结论转化为可以展示的语文成果。
统编教材中安排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即新闻、演讲、诗歌与戏剧,重点落在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上。教师要改变逐篇讲解知识的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探索和内化。学生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把习得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并转化为核心素养。如此,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教材编写者的真实意图,即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实践运用和迁移创新等能力。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融合当地地域文化,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新单元多元化整合,挖掘人文主题的深度
培养家国情怀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内容。家国情怀主题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要将语文知识与人文底蕴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够自主发展。如此,学生才能继承、内化和发扬家国文化,教学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如衢州卷将罗·瓦尔泽的《春》和唐弢的《春》结合考查,引导学生在多文本的互文性阅读中理解作者对春天的喜欢之情及独特的言语表现形式。唐弢的《春》中还引用了辛弃疾的诗句,学生需要对教材所学及试题出示的材料进行探究,以感悟家国情怀。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四季美景,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语文要素进行思维整合,在多样的语言材料中提升语文能力,进而深化爱自然爱家乡的人文主题。
单元整合其实也是思维的整合。学生要在多个文本、多样背景、不同领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分析和把握。于是,我们可以从知识整体的视角进行分析,而在教材的每个单元中均有体现家国情怀的内容,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
(三)探索语文项目化学习,力求语文学习的广度
《课程标准》指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打开社会窗口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阅读,让语文走向大语文,让大语文走向大生活。中考命题也应关注现实,寻找能拨动学生心弦的触发点,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2021 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命题,打破了原来知识点和能力点互相独立的训练逻辑,以“主题”和“任务”为组织脉络,强调各内容板块之间内在关联的综合性,注重评价内容的高度整合,突出了考查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这些都反映了语文考试与评价的发展趋势,而项目化学习也是命题发展趋势下的教学变革之一。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并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它有一个驱动或引发的问题,即指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项目化学习过程强调在现实中进行探究,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它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又涉及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而将其他学科的内容纳入到语文框架中,也是学科综合性的一种体现。
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语文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富有意义与价值的语言材料,促使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引领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问题进行质疑、思考、辨析、探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