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2021-12-29

林区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田 薇

(青海民族大学 预科教育学院,西宁 810000)

跨文化教育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需求,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思辨能力的不断发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各有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乏对目标语言文化的理解,会因语义冲突等问题阻碍彼此交流。因此,各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跨文化教学置于与语言基础教学相同的高度,在提高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国际社会交流合作对语言能力的需求。

一、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意义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是语言产生的基础,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英语语言实践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通过跨文化视角加强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工作改革,既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能强化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发展。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跨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要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跨文化视角背景下,各高校亟须加强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

二、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要实现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素养,使大学生具备更强的文化理解和文化包容能力,通过提升文化敏感性达到灵活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目的[1]。然而,由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缺乏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且《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并未对跨文化教育提出具体策略,导致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育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教学理念与方法落后

虽然很多英语教师意识到了跨文化能力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且试图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由于跨文化能力的概念本身并不清晰,教师只能为学生讲解汉英不同的语言文化知识,较少涉猎跨文化态度、文化敏感性等问题,且在语言文化知识教育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规划。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大学英语教学进度相对紧凑,且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导致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教师通常以语言知识教育为主,而跨文化教育仅在课时相对宽松时,作为语言技能教育的补充而存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缺乏必要的模拟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机会较少,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反思、不断积累的学习习惯,因此造成了跨文化教育理念与方法落后的问题。

2.教材中缺乏跨文化交际内容

分析国内主流的大学英语教材,可以看出这些教材中的跨文化教育内容存在着零散、肤浅等问题,能够发挥的教育价值有限。尽管大学英语教材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内容设置上开始向语言与文化结合的方向倾斜,但存在着过于突出英美文化教育、中国文化失语和非英语国家边缘化的问题。缺乏本土内容的教材很难推动中国文化向世界范围传播,难以通过跨文化交际加强对中国价值的传播力度。而过于注重英美文化教育,又会导致学生在接触其他国家英语变体时出现构建的意义潜势系统难以有效服务于意义解读和语篇生产的问题。与此同时,教材中虽然很注重英语文化输入,但在教材编写中通常以英语表层文化为主,没有深入探索深层文化内容,导致部分学生会因没有接触到文化内核而产生跨文化理解障碍。与此同时,当前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也验证了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比重较小,难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策略

1.教育目标

基于跨文化的视角下,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应包含两点教学目标。其一是工具性目标,即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发挥出英语的工具性价值,解决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英语环境下通过对话或写作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其二是人文性目标,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知识体系具有较高要求,优秀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增强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2]。在实现英语语言技能与跨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跨文化交际环境,同时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丰富跨文化知识,通过对文化深层内涵的主动探索增强自身跨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课程设置

大学生英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需要以英语语言技能作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以语言能力教学作为切入点。通过词汇、语法、读音等基础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语言基础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掌握正确的礼仪规范和语言规范,不断加深学生对语言技能与文化背景之间关系的理解,并通过语言文化形成自身的语言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教学内容过于浅显和教学方式过于娱乐的问题。各大高校需要通过学情分析制定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特色,根据学生专业要求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一般而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通用英语课程和拓展课程。其中,通用英语课程主要指语言基础技能课,而拓展课程则包括跨文化交际通识课程和专门用途课程。跨文化交际通识课程主要包括英美国家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西方宗教史和文化史、西方经典著作导读、跨文化交际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表达等。而专门用途课程则包括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等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大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接受通用英语课程学习,提高英语语言基础技能水平。而在三、四学期则学习拓展课程,加深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增强大学生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学英语课程大多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因此需要与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相结合,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讲解英美国家人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增强其在跨国商务活动中的沟通能力[3]。

3.实践练习

英语课程的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练习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校内设立第二课堂。高校应调整教育方案,通过修改学分制度等方式,提高对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各学科的英语竞赛活动。如中文专业开展英语辩论活动、法律专业举行英语模拟法庭、音乐专业举办英文歌曲演唱竞赛。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英语交际空间,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其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需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行业一线中,通过实习锻炼增强英语交际能力。高校应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相结合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拓宽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渠道。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与外国客户的实际交流,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最真实的交流锻炼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将各行业相关的英语跨文化知识进行集中讲解,让学生明确行业内跨文化交际时经常出现的误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水平。

4.教学模式

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一直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传统课堂为主要教学环境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学内容会受到教材的限制,可拓展的知识相对有限,存在教学内容固化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全权负责知识输出、技能演示等重要环节,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心理,造成大学生的思维惰性。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他们缺乏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多模态、多语境的英语教育模式得以实现[4]。多模态多语境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根本性改变了传统英语教育模式,能够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能够通过优势互补发挥出两种教育形式的优势,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材是传统教学模式知识供给的主要渠道,能够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并重构自身的文化身份。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下课堂应积极开发教材中可用的跨文化交际内容。虽然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比例较少,但部分基于先进理念的网络版教材能够为跨文化教学提供材料延伸和平台延伸。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应对传统教材内容受限等问题。与此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主编写大学英语教材。其优势在于能够紧密结合本校学情和办学特色,如山东大学编写的《英语话中华》,将英语知识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拥有较高的英语跨文化教育价值。此外,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软件进行教材内容展示和课外知识拓展,结合学生亲身经历或普遍关注的事件进行英语讨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表演等方式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还可以利用新闻访谈、影视作品等方式丰富跨文化英语交际的语言素材,以原汁原味的英语口音和对话弥补教材的缺陷,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

5.师资培养

教师是英语跨文化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各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兼具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师队伍。首先,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其一,开展教研活动。英语教研室应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讨论跨文化教学的要点和难点。集体备课中要确保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合作,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胜任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同时,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骨干教师能够接触到由青年教师带来的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思路,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其二,加强交流学习。学校应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进修访学,或邀请英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帮助教师开阔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而英语教师则需要接触各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教育相结合,采取双语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其三,开展技能大赛。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如微课教学、课件制作等教学技能大赛,在竞赛中不断观摩学习,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5]。其四,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企业分析英语市场需求,并根据岗位一线不断更新调整教育思想,确保英语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相关。其五,英语教师应积极学习跨文化交际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确保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拥有前沿、科学的理论指导,有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方法落后问题。其六,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教育资源,加强对英语文化的学习,通过深入探索掌握英语背后的文化内核,形成国际视野、提升文化素养以及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增强自身教学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

6.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结果能够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改进和调整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通常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作为教学评估的关键。但跨文化交际本身并非简单的对错选择,传统的教学评估方法往往很难评价跨文化交际中的情感、价值观等因素,这就导致跨文化交际教学评估具有较高难度。因此,在教学评估实践中,教师通常将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知识作为考核重点,但往往忽略了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行为模式,导致跨文化交际教学评估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跨文化交际教学评估应具备多元化和人本化的特点,能够对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考试等方式客观评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需要从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衡量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6]。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进行比较和反思,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移情能力、文化调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学评估中,需要对上述能力进行评价。如教师可以提出时事热点新闻,让学生提出自身的理解和见解,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英语讲座中,可以通过学生的文化讨论过程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灵活处理在情境中产生的冲突。在网络交际中,可以通过协作学习考查学生人际交流和沟通协作能力。总之,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系统性考核。

四、结论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进行分析,发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部分教师缺乏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理论的研究不够。加上现行教材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较少,导致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有限,如中国文化失语等跨文化交际问题显著。为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需要通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视角重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纳入必修课和选修课程中,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等方式强化实践练习,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多模态多语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革新既有的教学评估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两块磁的交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我有我语言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