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动态系统化设计与创新实践研究
2021-12-29刘莹
刘 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人文社科系,哈尔滨 150025)
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范围广、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不断完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动态系统化设计并加以创新实施,确保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在育人中的思想性、教育性与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然需要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对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要求更加具体化、学科化,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可量化的具体标准。高职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旨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因此,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二)高职英语学科“中国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高职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主要路径。
第一,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对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政治素养的国际专业人才的国家战略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一些高校开设了国际组织专业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国际人才,从而服务于国家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的长远规划和“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鉴于这种培养模式和目标,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也要加强学生对“中国道路”和“中国外交”的深刻理解及准确把握,使他们将来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熟练地使用外语来解释国家政策和捍卫国家利益。
第二,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将大大增强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有助于培养一支了解西方文化、具有强烈社会主义理想和文化自信的英语教师队伍。这对高职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将“中国文化”“中国方式”“中国外交”的元素创造性地融入教学内容,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中的教学相长将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形成一批更加可靠、更加坚定的人民教师队伍。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动态系统化设计
(一) 基本原则
1.科学性
在国家“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即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一方面,英语教学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政治站位。教师要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制定英语“课程思政”的专项实施方案,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与目标进行规划。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要运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育人理念和方式。
2.生成性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动态系统化设计既是一个教师形成预设性教学方案的过程,也是一项不断变化的生成性育人活动。教师进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课堂教学。同时,随着思政内容的不断填充与更新,英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融入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思政材料。
3.创新性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坚持创新性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英语“课程思政”教材与制度的创新。
一方面,教材是教学的来源,教材的创新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要组织学校英语教师和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教师在教材内容中寻找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适应的知识点,依据学科特点与教学规律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合理、恰当的分配。同时,从受教育者(学生)的角度对其提出建议,以便使教材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另一方面,要实现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机制的创新,这是教师合理、合法、合规进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动态系统化设计的保障。同时,要引入不同的评价制度:一是教师自我评价机制。二是学生评价机制。三是专家评价机制。
(二)主要内容
1.严格筛选西方素材
为了使学生尽可能地接近英语表达方式和思维,以及充分了解西方文化,英语教科书在选材时,主要是选择“原汁原味”的西方素材,直接挪用西方文学和史诗的某些部分。然而,这些材料是由西方人编写的,不可避免地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基础,存在着西方政治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习俗。长此以往,西方的某些不良思想和价值观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此,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对西方素材的选择必须严格筛选,去其糟粕。
一方面,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设计理念,不能把教材仅仅当作传递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工具,而忽视语言背后的思想和教育意蕴。在选择西方政治、文化领域的素材时,教学设计中需考虑到平衡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重,严格选择西方素材。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含有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素材对学生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或造成严重危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认真判断一些含有西方思想倾向的外国书籍的内容,对一些外国书籍进行选择性摘取与设计。除了有效防止含有西方错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教材外,还应选择更多关于批判和分析西方各种错误思想的教学资源加以设计展示,在对比中西方政治、文化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2.融合时代性、民族性的思政元素
对于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选取,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国家的发展进行结合,将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英语教学设计之中。一方面,要紧跟时事,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中,用所学的知识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1]。另一方面,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走向世界,唱响“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故事”,教学设计也要重点考虑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其中,鼓励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译本,利用“学习强国”App和《中国日报》等平台了解中西文化,唤起现代大学生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将思政和大学英语课程有效地融合,凸显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党和国家对高校所提出的育人的根本任务。
三、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实践策略
(一)完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第一,加强英语学科“课程思政”指导性文件的制定。从英语学科的课程标准出发,结合国家历史背景、国家发展要求与实际现状,明确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突出课程的人文教育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增加思政教育的导向性内容,完善英语教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指导性文件需把‘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有机融入到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筛选、素材填充、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之中。”[2]
第二,加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体系化建设。高等学校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英语教学审核小组,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审核,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的原则,重点审核教育的全面性、思想性、科学性与可行性。促进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建立协同关系,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从源头上得到保障。同时,学校应督促与指导各下属学院对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进行体系化建设,特别是基于“课程思政”角度,对教学形式、内容、方法进行改进,以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效果的提高。
(二)提升高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第一,增强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3]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理解和认同英语“课程思政”,通过政治学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意识到英语学科在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的价值与重要性以及自己对学生思想政治培养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树立新时期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新思维。“要努力改变原有的以发展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与设计思维,应立足于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环境做好设计规划,以新的教学思维为指向推动英语思政创新实践,使英语“课程思政”摆脱环境、学科等因素限制,更好地从思政教育培养维度展开英语教学活动。”[4]
(三)探索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
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调整教学方式,结合大学生对英语思政学习的评价与建议对现有教学设计加以修正,选择切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尽量避免过于僵化、刻板的教学模式,避免过于枯燥、烦琐的学习过程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技巧方面,我们不仅要追求教学的效率,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科学地选择教学技巧。例如,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要降低教学强度,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进入良性学习循环,使其以更好的心态参与学习实践。
第二,教师应利用好高职英语课程自身带有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发展学生的分析、辨别、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时,可以配合案例分享、即时讨论、小组辩论和总结评价等,基于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他们描述现象、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人文素养、跨文化素养和批判精神。
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动态系统化设计旨在通过选择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依据课程目标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英语课程在传递语言知识的同时弘扬中国文化,让学生既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眼光,又拥有批判性思维,理性面对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思想育人”更加全面化、立体化、科学化与实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