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2021-12-29刘建军范兰兰杨森泉

科学咨询 2021年45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孩子

刘建军 丁 凡 范兰兰 杨森泉

(韶关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5)

在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学生只能常年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而老人们保留着传统的旧思想观念,不重视对孩子的习惯教育。加之父母常年在外,很难对在家的子女进行充分的管教。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孩子也认为学习没用,因此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甚至不重视自己的学习。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太高,对他们的教育水平要求很低。子太严,认为“人才来自于棍棒之下”。只要学生犯错或成绩不好,就会挨打挨骂,这种行为会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出生在逆向心理学的一代人中,他们对学习并不感冒。同时,一些学生家长只注重成绩,不重视孩子的习惯性教育,没有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难以在现有的学习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成绩就会难以提高甚至是下降。

俗话说,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他们的个人品质和行为来源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来自于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如果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则应该注意父母的态度。教师应与父母积极沟通,并经常提醒父母以身作则。教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鼓励家长参与学生习惯的培养。如果有些家长不在学生身边,老师应该经常到学生家里做家访,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的活动和想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进入新时代,我国不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还提出了对学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两个一百年”的新目标,既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又具备高素质的公民。中小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发展是衡量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准。

一、农村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坏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俗话说,少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国家在不断的大力发展教育。然而,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可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例如,当父母过度地宠爱孩子时,学生就会产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感受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平等沟通的理念,让学生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实现对社会的责任。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的基本职责就是努力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的人格培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起到引导和领导作用。当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他们会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这种习惯,这将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得到改善,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应对学生时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学习,从长远看形成良性循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的健康发展。在学生的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教科书的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通常,当老师教学生时,他们应该向学生传达努力的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和指导。例如,当教师教学生教科书知识时,教师不仅应让学生接受知识,还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教科书知识。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指南。

如果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必须改变现有的观念。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国家。我国和我国的养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少而成自然,习性自然”,这对后人的养成教育有着长期的影响。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志扬先生认为,“其实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习惯养成教育是贯穿儿童一生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既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基础建设,又被称为百年大计。

(二)良好的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佳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是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道德修养会在不经意间对学生产生影响,并起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作用。当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好的方面的影响,让他们能够积极正面地应对自己的学生生涯。愿意学习并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新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训不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要有更高素质的公民。中小学生是社会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素质发展是衡量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必须从小做起。其中,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教师还可以建立奖惩系统,以便班上的学生可以互相监督,进而在积极的氛围中形成自己的良好行为。要求教师在执行课堂规则后的两到三周内总结学生的情况,并根据总结举行一次班级会议,以便学生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继续执行。从长远来看,可以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身心健康情况,加深学生的自我心理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辅导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例如,我们应该教他们适应教育并接受真实的自我。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寸”。在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各种生活习惯的养成和教育关键在于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和规范。学生生活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各种习惯的养成和教育都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同时也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1]

二、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农村学生在相对落后的教学环境下,只有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符合中国国情,有规律的自主、标准化学习。一个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不断积累而成,在老师的教导下,循序渐进地形成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经过调研和实践经验,作者认为要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一)朗读习惯的养成

首先,阅读习惯文化百年未遇,意义显而易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游戏。它是一个将嘴、耳朵和身体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朗读会起到什么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朗读课文不感兴趣,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它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去阅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本书如果读了一百遍,那么就会有自己的见解。每次学习一篇课文,笔者总是让学生先默读,然后轻声朗读,最后深情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好

在教授新课文时,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导读,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感受,融入文章,让自己成为文章中的人,深刻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这篇文章的时候,在朗读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一段话时,教导学生们要怀着欢快、愉悦的心情去读。当老人叫出每只海鸥的名字时,应该是和蔼的、亲切的。这篇文章加深了人们的感情。最后,当海鸥看到老人的画像时,他们的声音应该很小。沉浸在悲痛中的沈某,当孩子们读到这段话时,一些孩子已经在哭了。通过朗读,孩子们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无私关爱。与此同时,海鸥们对老人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体会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另外,在课外部分析通过朗读成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类胡萝卜素通常是指C40的碳氢化合物(胡萝卜素)和他们的氧化衍生物(叶黄素)两大类色素的总称。除八氢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等几种类胡萝卜素无色外,绝大部分类胡萝卜素呈黄色、橙色或红色[1]。其中叶黄素具有着色功能,当大量摄入后会在表皮积聚,主要沉积在基底层[2]。

2.开展各类竞赛

让孩子们看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中国诗歌大会,然后在班级里分成小组举行了一场飞花大赛。孩子们对红色、春天、太阳、花朵和月亮等古诗的出现频率非常热情和积极地准备。相对较高的诗歌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背诵古诗的灵感。还在课堂上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鼓励孩子们收集一些与古诗有关的文学知识。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都处于一个渐进的、长期的阶段,还不够成熟,所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尤为重要。作为知识的源泉,书籍是学生发展的源泉,智慧的钥匙。阅读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头脑,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让他们的才华变得敏捷。培养他们的天性,让他们变得温柔。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读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

1.开展“每天一个故事”活动

每个学生,无论基础如何,都有展示美的愿望。让同学们每天轮流上讲台讲故事,每周选一位演讲人。表现较好的学生都会收到奖励,因此学生们非常有动力,甚至一些平时胆小不敢举手的孩子也敢上台表演。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习惯,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勇气。

2.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课文内容

在讲授课文时,让学生先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组。将文中的主要内容在舞台上进行表演,颁奖给表现精彩的团体,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表演过程中,他们把文中的人物演绎得很生动形象,我对此表演感到非常惊讶。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水平,让他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大大提高。

3.用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师的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的阅读习惯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暴露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孩子们热爱阅读书。每天都给孩子们讲故事,在讲故事时,声音充满情感,渲染故事的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些有趣的或令人惊讶的事情中。在危险、陌生或感人的情感世界里,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时,故意突然停下来,告诉他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向孩子们推荐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培养了阅读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写作方法。例如,当教《跳水》这篇文章时,在黑板上写道:你们对跳水的理解是什么。话题结束后,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话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想了很多。谁在潜入课文中?为什么要潜水?怎么潜水?又问:读完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写什么?学生们再想一遍很多问题:他们可能会写一个跳跃。水上比赛的过程,也许写潜水训练,也许写遇到危险时的潜水救人,或者大家都积极思考,理性思考,真正起到了开发思维,开发智力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说话”的习惯

培养学生“多说”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尽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说几句话,大胆发表意见。比如,教《鲁迅大叔先生》的时候,问撞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撞墙呢?周围的黑洞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坐着的人在笑?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适当地介绍了时代背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上述问题都说得很好。另一个例子是,在教授绿色办公文章时,要求学生谈论为什么主题用引号,为什么办公室是绿色的。通过各种意见,同学们终于明白,绿色并不是指颜色。但列宁在树林里工作,因为地下是绿草,周围是绿树,所以叫绿色办公室。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力量,造福人生。目前,一些学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孩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背课文的小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背课文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