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螺丝钉辅导员工作室为例
2021-12-29赵丽梅孙新华陈晓军
赵丽梅,孙新华,陈晓军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115009)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发展,通过思政育人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1]。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还不够高。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新生事物,对提升辅导员职业核心素养、职业能力、科研水平、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一)辅导员工作环境更复杂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成为“00后”学生的校园,而辅导员队伍主要由“80后”“90后”构成。可见辅导员队伍与大学生群体在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方面有很大不同。此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和交锋异常激烈,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辅导员工作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工作任务更加艰巨[2]。
(二)辅导员工作重点不聚焦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基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辅导员日常事物性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学生生源复杂,自主学习性不强,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差,需要辅导员十分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起居,进而导致辅导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应付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无暇腾出更多时间深入、全面、系统地去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晰
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思想状态好坏、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和校园安全稳定进行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重教学、轻管理,重专业、轻思想,把很多与学生有关的工作全部交给辅导员,形成“有问题找辅导员”的心理,职责不明、任务繁重。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内涵及特征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是指为了共同的职业理想,由高职院校校内外辅导员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共同构成的组织体。辅导员工作室以立德树人为初心,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需求出发,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专项讨论交流、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种重要载体,是辅导员专业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在自身发展和具体实践中显现以下特征:
第一,共同的职业理想。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一般由校内辅导员为主体,同时聘请对辅导员工作感兴趣或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学校或者同一学校的不同部门,但他们有共同的目标、相同的价值追求,这为辅导员工作室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团队式交流协作。辅导员工作室强调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善于发挥成员的集体智慧,开展经常性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分享在具体工作中个人的成功和失败经验,进而做到取长补短。同时,辅导员工作室经常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团队式学术研究,促使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将实践经验向科学理论转化,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价值意蕴
1.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关键之举
(1)开展团队式工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工作针对性
与辅导员“单打独斗”式的工作模式相比,辅导员工作室具有整体性、制度性、个性化和实践性等特点,通过辅导员工作室成员集体交流、共享智慧、分工协作,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指导,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师生间交流互动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潜能,积极投身到专业和自身素质学习提升中去。
(2)充分利用大数据,有利于提升学生工作精准度
辅导员工作室依托学校智慧校园系统,聘请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工作室顾问,协助辅导员工作室通过大数据加工,分析并研究学生的日常表现、个人行为、学业和心理等方面的规律,并做出准确评价、预警和预测,增强学生工作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提供对外交流平台,有利于整合人才资源
依托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可以整合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实施人才培养靶向工程,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将校园历史文化、优秀企业文化、地方本土文化有机融合,推动“校、地、企”三方文化有机联动,强化文化育人,进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重要途径
(1)有利于辅导员个人成长
在辅导员工作室中,辅导员可以依托其接受业务培训、寻求专家指导、开展科学研究、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以及与同行交流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开阔胸怀视野,展示辅导员个人魅力,助力辅导员快速成长。
(2)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理念滞后,工作模式相对独立、分散和缺乏系统性。辅导员工作室能够高度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辅导员队伍命运共同体,通过辅导员工作项目培育、专家分类指导、个人分方向研究,可以有效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水平。
(3)有利于形成特色品牌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负荷较大,平时将较多精力投入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中,但所取得的纸面成绩却与实际工作成果反差很大。通过辅导员工作室模式,可以打破辅导员孤军作战的现状,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不断提炼特色,形成品牌。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注重资源整合,推动模式创新
1.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协同联动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理念的形成,需要高职院校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充分发挥全院教职工在育人方面的主导作用。
2.积极引进校外资源,提升学生工作科研及育人水平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众多职业院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引领专业发展、共育优质人才,探索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截止目前,合作企业总数588家,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产业学院)5家,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辅导员工作室要抓住契机,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和地方等各种优质资源,转化为辅导员工作室育人资源。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螺丝钉辅导员工作室(以下简称“螺丝钉辅导员工作室”),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调研,提炼相关专业学生必备学生素养,筹备研发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等实践教程。
3.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利用学院、地方及企业现有的红色资源,使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大力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和利益观等。螺丝钉辅导员工作室继承和发扬了学院多年来学习雷锋精神的优秀传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雷锋志愿服务团近十年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秉承培养雷锋传人的理念、深耕雷锋文化、弘扬雷锋精神,教育引导辅导员及每一位学生都能立足实际,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二)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提升工作实效
1.打造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Senge)于1965年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概念,之后他的学生又详细阐明了学习型理论,其本质是团队内所有成员全程、善于并乐于持续不断学习[3]。面对复杂的社会和网络大环境,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大学生实现成长成才,辅导员及其团队必须进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螺丝钉辅导员工作室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目标,强化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使命。同时,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员专题讲座和培训,如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学、邀请专家学者及劳模讲学、典型案例引学、假期家访及走访企业和红色革命基地践学等,营造辅导员集体学习氛围。
2.打造比赛型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七届。比赛助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开阔了辅导员的理论视野,夯实了辅导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辅导员得到快速成长和历练[4]。螺丝钉辅导员工作室秉承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促理念,积极打造比赛型辅导员队伍。首先,工作室高度重视新进辅导员岗前培训工作,系统全面讲解辅导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应对各种问题的技巧能力;其次,工作室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职业稳定性较低及经验不足等特点,形成结对子、以老带新等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第三,工作室不断完善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研学机制,针对大赛考核标准,围绕历年大赛试题(如笔试、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主题演讲和谈心谈话等)集中开展针对性的学习研讨,分析对策、建议和做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将好的经验做法应用到具体实践工作中,并在其中不断学习积累,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也为今后参加各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奠定基础。
3.打造专家型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5]。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要正确指导和教育学生,辅导员自己就要看得更远、更明白,努力成为行业内专家。螺丝钉辅导员工作室高度重视辅导员专家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着重加强制度化建设,探索建立辅导员队伍培训学习机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考核方法及职称晋升等机制,为打造专家型辅导员队伍创建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重点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围绕辅导员必备的管理能力、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培育和考核,并根据每名辅导员的自身特点及爱好,引导其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领域深耕,最终实现职业化和专家化。
四、结语
高职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但是还存在某些不足,如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影响力不足、工作室组织管理有待加强、工作室的评价乏力等。未来,随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逐步完善,工作室将成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必经之路,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