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1-12-29张玉岚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课程思政育人

张玉岚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7)

一、“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1]。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新时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方法、新途径。而高校教师党员,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以其组织优势、理论优势、政治优势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主体和生力军。会议同时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可见,加强教师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巩固基层党建的内在要求,又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

目前,随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性的将“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既为“课程思政”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也使“课程思政”成为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途径,为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高素质的教师党员队伍建设拓展了新平台、注入了新活力[2]。

二、“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不紧密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仍是很多高校工作中的传统难题。一方面,高校党务工作者专业化、专职化,聚精会神抓党建和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把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停留在强化理论学习、创新与拓展学习形式上,突出政治引领,而对教学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缺乏推动力,同样对课程思政建设也难以实现双促双融。另一方面,主管教学的二级院、系主任又专注业务钻研,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做为主要关注点和评价点,使得党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和良好政治素养没有更好的在课程建设中加以体现。

(二)“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仍处探索阶段

目前,一些高校已启动“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项目,但作为一项全新的探索实践,缺乏示范引领,没有现成的做法和经验可复制借鉴,探索成果仍处理论层面。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规划、顶层设计。况且,各高校体制有别,在具体的策划实施上,应从保障措施、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激励机制等方面建成符合本校校情的完善体系。

三、“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建设内容

结合高校现状,以教师党支部为实践,探索合乎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新模式。选拔培育专业技能强、政治素质高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难题,实现党务和业务同向发力、联动提升。通过宣讲、研讨、比赛等形式,加强教师党员的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党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服务意识,同时也为课程思政积累生动素材。

同时,教师党支部书记又作为专业带头人,带领教师党员结合专业特点,在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深度剖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本质和关键,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思路和实施路径,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3],让教师党员的理论积淀在实践中开花结果。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推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

习近平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开展“课程思政”要强化党委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院党委+二级学院党组织+教师党支部+教师党员”多级联动、统筹推进的组织体系[4]。高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深入领会学习,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明确各级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和任务,提供资源保障,做好制度、技术支持,考量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推动课程思政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融合发展。此外,定期协同教务主管部门邀请名师进校做课程思政建设报告,开展师风师德演讲比赛、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及教学观摩活动、组织课程思政科研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线上精品课程等,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二)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精湛、育人水平高的教师党员队伍

党员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逐渐将政治素养提升、自我完善内化为每名教师党员的自觉行为和需求。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农业系教工党支部为例,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

组织教师党员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古鉴今、以史为镜,纵观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历程,更好的激发教师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履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让广大党员教师以清晰的认知和较强的政治素质积极投身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

2.搭建党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宽学习渠道

利用党建网络教育平台,将教师党支部集体及个人学习计划稳步推进,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同步推出网上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成果展示、党的知识测评或竞赛、微党课比赛等功能,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学习形式活起来。使教师党员好学、乐学,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党支部结合专业优势,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党员教师技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为百姓修理家电、维护网络,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普及电子商务技能。开展鲅鱼圈高铁志愿者公益服务,走进营口农业博览会,深入盖州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党员教师、困难学生“一帮一”,传承红色基因——唱红色歌曲、看红色书籍、观红色电影等系列活动。通过实践,增强了教师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提升了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

4.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智慧农业系教工第一党支部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把课程思政建设做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面提升所在支部党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组建课程思政指导小组,支部书记为组长,支委、教研室主任为小组成员,带领党员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思政的背景、历史沿革及现状,依托本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结合智慧农业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党支部设定建设目标,以教研室为单位选取一到两门课程进行试点,试点课程的任课教师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分工合作。党支部内定期开展优秀课例观摩、课程思思政教学设计比赛、经验交流会,由指导小组进行评议考核,结合学生评价反馈,对优秀建设成果给予表彰奖励,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核。各教研室范围内,在试点课程成功的基础上,向其它专业课延伸。

(三)建设一批精品“课程思政”专业课程

“课程思政”是要在非思政课中深蕴、渗透思政的味道,与传统教学中知识技能为主、泛泛育人相比,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为明显的目标性、系统性、导向性和操作性。需要党员教师将综合素养与课程建设紧密对接、精心设计。

1.“好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思政育人便显得虚无缥缈、华而不实,也难以让学生接受、信服。因此,搞好课程思政建设要首先踏踏实实搞课程建设。依据社会需求、行业标准及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技能目标。基于岗位情境选取中心任务,细致研究每个任务的前导任务、创设情境、实施环节、学习形式、课堂管理及考核形式。深入学生调研、尊重并探究教学规律,呈现给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的教学形式,有温度、有激励、有要求的课堂管理,公平公正、兼顾过程与结果的考核都将为思政育人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2.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本质和关键,确定建设目标、思路

溯源“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确定教师做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深入挖掘各项教学内容及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思政元素的呈现形式,预见未知的思政机遇。如在农业物联网专业的《农业生产概论》课中,讲述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增强学生立足智慧农业、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软件设计类作品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物联网软硬件技术中,关注前沿动态、时政热点,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呼唤责任担当。在实践操作环节,渗透统筹规划、工匠精神、团结合作、意志品质、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等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确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即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5]。

3.稳步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伴随丰富多彩的任务情境,学生做为任务的探究者、解决者、分享者。教师做为“问题处置”的回应者,即授业解惑,又滋养学生心灵。让理论研究和教学策略在“主战场”中经风雨见世面。让学生传统被动的学习中明晰“为什么学”,从而激发“我要学”。要求党员教师每课书写教学日志和典型案例,边实践边总结反思。党支部定期集中备课、听课、交流教学效果,推广成功的课例、总结失败的教训。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听课、反馈,反复推敲打磨,争取把每一课都做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例,最终建成一批精品“课程思政”专业课程。

五、“课程思政”与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的思考

“课程思政”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二者的操作层面没有先后顺序,不是要先完成某一项,再去完成另一项,它们从来都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二者应同向同行、共同成长。课程思政的全面铺开,也不是每一课、每个环节都要“思政”,而是在整体课程建设中要有思政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使教学和思政相得益彰、恰逢时宜。相反,每节课的思政元素只取少许三、五个点,潜移默化、以四两拨半斤可能效果会更好。切不可生搬硬套、东施效颦、为了思政而思政。而且,思政元素的呈现也不可“大张旗鼓”,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此外,“课程思政”仍要遵循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不能改变,“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应以学生的获得感和接受度为检验标准。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都是“课程思政”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国有企业如何切实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加强企业党员教育问题的思考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