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名著阅读,提升初中学生写作素养

2021-12-29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王晓燕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7期
关键词:副班长事理反方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 王晓燕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要阅读一定量的名著,一方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一方面也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当然也包括写作素养。当前有一部分学生害怕写作,写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负担;但作为基本的能力,写作又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基于此,教师可借助名著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名著中涉及的思想、写法、语言等都是他们写作中可以借鉴的资源,可以汲取的养料。

一、借助名著,提升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写人也是他们作文练习的主要内容。几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就可以写人了,但他们在写人的作文中出彩的地方并不多。主要体现在不能真实地描写人物的外貌,不能生动地叙述与人物相关的事。大多学生在写此类作文时,总是直接从作文书上摘抄,导致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可言。同时他们在人物的描写上也几乎陷入了固定的思维与模式中,比如,他们在写描写教师的眼睛时,总用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描写妈妈的时候,总用脸上的皱纹很深,那是为子女辛劳的结果。很明显,这样的人物描写不能彰显人物的性格,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以名著《创业史》为例,这是反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农村合作化的经典小说,描述了一大群活生生的人物,时隔半个多世纪,现在读起来仍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比如这段:他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抱着被窝卷儿,高兴得满脸笑容,走进一家小饭铺里。这是描写梁生宝买稻种的一段,这一人物描写就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学生先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人物的,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很明显,学生从梁生宝背着的麻袋能看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有担当的人;从他满脸的笑容能看出他为人民服务的那份快乐情愫。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让他们仿写一段。一学生写:大年初一那天,他的外套的兜里,裤子的口袋里,甚至还有帽子里都是长辈抓给他的糖;他兴高采烈地走着,感到糖在身上跳舞。学生的写作基于名著,又不同于名著,这是名著给予的灵感与日常生活对接,有了神奇的反应。

二、借助名著,提升学生描写事物的能力

对初中学生来说,在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强调最多的一点就是要把发生的事情交代清楚,描述准确,但对他们来说,这似乎很难。他们不是将事情写成流水账,就是杂乱无章说不清楚。因此在作文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同样一件事,有的学生就能将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将细节描写得很生动,读来就象发生在眼前;有的学生东一句西一句地将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整个文章就如散架了一样,让人理不清头绪。

但统编教材推介给学生的名著在描述事物方面都是典范,学生可认真揣摩,然后各取所需。对于这个揣摩的过程而言,教师要让学生先发现其妙处,再将这样的精妙写法迁移到自己的文章中。换言之,借助名著,让学生学“下蛋”。还以《创业史》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暮色正向郭县车站和车站旁边同铁路垂直相对的小街合拢来。在两分钟里头,列车把一些下车的旅客,倒在被雨淋着的小站上,就只管自己顶着雨毫不迟疑地向西冲去了。看完之后,有学生问,其实就是写火车进站了,乘客下车了,天下雨了,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复杂。这就是他们写作文时的通病,不知道让事理的描写体现情感的主线,不知道让文章看起来更有可读性。教师让学生将这段文字多读几遍,他们便渐渐感知其中的美妙。有学生说,环境里写出了一份孤寂,进而烘托出要成就一份事业的艰难。他们知道描述事理同样要从多个维度出发,比如作者对车站、天气、乘客的描写;他们还知道描写要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情感。一学生自然地叙述了他的一次考试之后的感受,是这样写的:拿到试卷之后,感到周围都长起了眼睛,露出鄙夷的笑。我把试卷搓成一团塞进衣兜,就默默地出去了。操场上的野草在阳光下昂着头,当然昂着头的还有那教学楼,只有我象一个瘪气球。很明显,名著给学生的写作增添了一份灵气。

三、借助名著,提升学生辨别事理的能力

教作文其实也是教学生做人。做人的态度,就是写作的态度,所谓言为心声。但当前的初中作文,学生最难做到的就是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述出来,将自己的是非观呈现出来。换言之,初中学生缺乏辨别事理的能力,他们的作文大多是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体现不出自己的特点,也表明不了自己的立场。如今是一个信息的时代,学生每天都会听到、看到许多新鲜的事物,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但这些需要经过学生思考的过滤,要去伪存真,要精心剪裁。

还以《创业史》为例,学生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后,举行了一场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他们自己确定的,即,任继光像他们的副班长么。正方认为像,反方认为一点也不像。学生先选择自己的立场,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搜索文中有关任继光的信息,同时还要对副班长平时的所作所为做一个评价。开始辩论时,正方认为副班长志气大,说话就像锤子打钉子一样,很干脆,副班长也是这样的,有一次在文艺汇演中,他就扯开嗓门说,加油,冠军一定属于我们班。正方还认为,任继光的父亲临死前把他托付给梁生宝,这个副班长也像,因为他的父亲也过早地离开了。反方认为不像,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任继光看起来很成熟,但副班长不一样,他喜欢动画片,书包里还放着爷爷给他做的汽车玩具。同时反方还指出,任继光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不会委婉解决,但副班长不一样。学生说起一件事,一次王同学迟到,说是上学路上自行车坏了,放学的时候,副班长就主动要将他带回家。王同学说,今天迟到的理由是编的,以后不撒谎了。于是反方说,副班长会处理事情,比小说中的那个人物强。很明显,借助名著,学生的辨别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名著是遗落人间的文学瑰宝,是学生赖以成长的精神宝库。因此将名著对接学生的写作,是对名著的利用与开发,也是对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拓展。

猜你喜欢

副班长事理反方
有力的反驳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语 丝
我的竞选旅程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我当上了副班长
“副班长”上汽加入新能源“补习班”阵营
论副班长递进
一语中的
元旦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