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多元化发展评价探析
2021-12-29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戚伟文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戚伟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让幼儿发展评价伴随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理念,突出对幼儿情感、兴趣、态度和个性的关注。作为教师,要明确评价的内容,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评价幼儿的发展;把握好评价的取向,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幼儿认知、能力、兴趣、个性发展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评价制度逐渐完善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需要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在实践中,我们希望父母参与其中,并努力提高父母在评估中的地位。例如,利用家长会、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请家长填写家庭联系书、家长问卷等。每周一次,邀请父母评估孩子在家的表现,从而了解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着重发挥孩子在评价中的主观性,采用简单有趣的评价方法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例如,让幼儿在墙面的贴纸上画出他们的活动情况,评估他们过去一周的活动进展;让孩子使用花朵和星星的图案来评估他们对交通标志的理解程度。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评价隐于幼儿活动之中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方方面面,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需考虑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如,在开展主题活动“蚂蚁”时,教师有意识地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接触“蚂蚁”。教师从旁观察幼儿的需要及感兴趣的问题,从中寻找适合与幼儿共同探讨的话题。幼儿为了深入了解蚂蚁,在阅读、游戏、饲养等活动中,他们相互交流,还不时用画笔在纸上涂画。幼儿在享受这些活动带来快乐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让评价趋向真实
幼儿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文因素在评价中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效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一、观察评价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评价应“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方法。”我们借助“学习故事”的叙事性评价模式,通过注意、识别和回应完成评价过程。将评价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的活动情境中表现自己,教师用图文等形式记录幼儿的“哇”时刻,分析幼儿展现出来的能力以及发展倾向,进而制定出下一阶段幼儿发展计划。例如,在幼儿午睡和午餐时,教师观察幼儿自我服务的情况并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评价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这样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幼儿的表现是真实的,评价也是真实的;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动作表现比较明显,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早操等活动中的表现,对照《指南》评价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有关幼儿专注力的评价,我们则着重在区域游戏、集体活动中进行。
二、个案跟踪分析法
幼儿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不同幼儿在同一阶段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个案跟踪分析评价就尤为重要。它是教师在幼儿感兴趣的、能参与的、能理解其意义的真实情境中观察幼儿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其发展水平。如,小班教师在班级午餐环节,发现婷婷就餐时边吃边玩,而且她跟前的桌面、地面被弄得很脏,老师还发现婷婷用勺子的姿势不正确。由此,确定婷婷为近期个案跟踪的对象。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教师不断观察婷婷的就餐行为表现并记录、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超级小厨师》,激发婷婷自主进餐的兴趣;用小游戏引导婷婷学习正确使用勺子;在午餐前帮助婷婷了解当天饭菜的营养价值;对婷婷好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提出期望。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不同的教育策略解决婷婷就餐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婷婷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成长档案册评价法
成长档案册评价法用于描述幼儿发展的历程,并对幼儿发展水平与过程、趋势进行评价。
1.拟定计划,凸显幼儿发展特点
我园幼儿的成长档案册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的内容:主题活动、幼儿园节日活动、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发展量化评价等。在共性的基础上又有各年龄段的特点——小班幼儿以生活、情绪等为主,中大班幼儿以社会、合作为主。如,对于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我们以幼儿入园的一日生活为切入点,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孩子们顺利度过入园焦虑的变化,自主如厕、独立进餐、初步交友、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是观察和呈现的重点;中班更多以同伴交往、自理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为主,教师在评价中用照片、文字解说的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幼儿在当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一段时间内的点滴变化;大班更多选择同伴的互评、学习品质、幼儿自评的方式为档案册内容。
2.精心收集材料,体现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成长档案册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幼儿的创作作品、活动照片、亲子互动等,这些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以及活动中亲子、师幼、幼幼互动情况等方面。具体表现为:第一,能够体现幼儿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阶段以及活动结束时幼儿的总结性成果展示三个方面。比如,大班主题活动“秋天”,收集了幼儿艺术活动“会跳舞的树叶”中相关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在园内收集树叶,回班后清洗压平树叶等准备阶段的照片,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性照片以及幼儿的最终作品“会跳舞的树叶”;第二,对幼儿的活动照片、作品等进行完整的文字说明——在每一张照片、作品旁边,教师都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幼儿当时的原话问答,同时还有教师的评语、幼儿的评语以及家长的评语等。
成长档案册的内容要选择收集能够体现幼儿发展的真实材料,比如,体现幼儿肢体动作发展的照片、体现幼儿思维的表征作品等。因此,收入档案册中的作品要能够体现幼儿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单一的照片或作品。这样的呈现方式也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从而调整教育策略为幼儿提供更有利的活动条件。
3.质与量相结合,提升评价科学性
幼儿的发展评价还要注意质和量的有效结合。成长档案册中收集的材料更多的是“质性”评价,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我们还专设了幼儿发展量化评价表,让教师、幼儿、家长对幼儿的发展过程采用星级法予以表现,充分提升幼儿、教师、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重视。以大班主题活动“秋天”为例,我们从“阅读与欣赏”“主动探索”“问题解决”“创造与表现”“自我成长”“尊重与关怀”等方面设计量化评价表,幼儿、教师、家长用星级的方式对幼儿在某一项总的发展予以评价。
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使评价类型趋向多样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广泛而复杂,我们尝试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例如诊断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评估,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
其中,在教育计划制定前的诊断评价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如,在进行折纸活动之前,老师首先对幼儿折纸能力进行诊断评价,然后根据其能力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形成性评估也称为“过程评估”。如,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老师对幼儿进行形成性评估,发现大约60%的儿童行为习惯不好,活动时发出很大的声音;大约35%的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经常更换活动区域的现象。教师反思后发现:区域内低结构材料较少是幼儿不能深入进行活动的原因。因此,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换区域内的游戏材料;师幼共同设置区域中游戏内容的提示——不仅合理解决了问题,还与幼儿一起确定了班级区域游戏的规则,发展了幼儿的游戏能力。
总结评价是指对教育计划或计划结束后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根据预设的教育目标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例如,在某一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照活动前的预设目标评价幼儿当前的发展情况。只要将评价结果用于改善教学和促进儿童成长的目的,总结评价也可以成为发展评价。
简而言之,评价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创造,促进其全面发展。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和方法,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