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思考

2021-12-29佟晓彤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高职

佟晓彤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广大炎黄子孙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进而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指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整个中华民族所逐渐形成的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所承载的仁义诚信、和实生物、道法自然等优秀文化理念的认可与遵循,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体与群体的归属感,并进而获得文化自觉的过程[1]。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3]。作为当今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决不能因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不断地培养与加强高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管理者与从业者已经意识到,高职院校不仅是培养和输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且还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

一、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必要性

“大学已经历史地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和文化精神的培育基地”,故而当代大学生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生力军。而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一员,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4,5]。

(一)有利于激发强烈的家国情怀

广大高职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知识基础薄弱,在基础教育阶段曾因学习较差而被学校和老师指责,导致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消沉,学习和生活处于漠然状态。但其实他们并非没有家国意识,而是养成了一种用冷漠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周围人和事的习惯,并刻意压抑自己爱国爱家的情感。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地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激情,让他们能够充分地释放自己心中对祖国、对家庭的那份朴素且真挚的情愫。

广博而深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而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因此广大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作为自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爱国主义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6]。《礼记》中便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记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清代改良主义先驱龚自珍分别用“位卑未敢忘忧国”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表达历代仁人志士忠诚爱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清末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展现出“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视死如归精神。这些爱国主义思想历久弥新,且极富感染力,不仅可以激发高职学生满怀激情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地表达与释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家国意识[7]。

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逐渐拥有“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政治抱负,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担当意识,能够发自肺腑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个人价值和追求同社会责任和目标相统一,并将个人追求自我进步的过程与实现济世安邦远大理想的过程相结合。这样,广大高职学生可以逐渐摆脱消极懈怠的思想情绪,继而充分展现时代青年的热情与阳光,并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意识。

(二)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引导高职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

所谓“文化自觉”,就是主体“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其实质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所属文化所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以及对自己所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的充分认知。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熏陶和教育广大高职学生,努力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出发,尽量以他们喜欢和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旦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理性认同,那么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当高职学生具有了真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和浓烈的民族情感后,其文化自觉便不再是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因为他们不仅具备了一定的实现文化自觉的知识储备,而且还具有了树立文化自觉的热情与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学生接受正确的文化自觉观的引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一种科学而典范的文化自觉观,也是新时代高职学生应该秉持的一种文化自觉理念,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与推广,使之成为学生的共识。这一文化自觉观,要求主体要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发现自身之美,并逐渐学会欣赏他人之美,直至相互欣赏与赞美,最终合而为一,实现融合一致。在如此磅礴而恢宏的文化自觉观的指引下,高职学生会更加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与信心。

这种开明而豁达的文化自觉不是强加于高职学生之上的,而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后由心而生的一种感慨与情怀,是一种不会轻易发生动摇与改变的文化烙印,将深入高职学生的内心,并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引导高职学生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8]。

众所周知,“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9]。但在学生中存在“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解中国传统为何物”的错误意识[10]。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准确地向学生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使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获得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成就体验;同时,广大高职院校还要努力“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不断地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强大感召力与影响力,使高职学生不再盲目崇拜和信奉外民族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真正地拥有极大的民族自信心,进而更加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样广大高职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坚定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身为华夏子孙而骄傲和自豪。

(三)有利于完善人格修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思想道德元素,为整个华夏民族能够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而又历久弥新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是华夏民族长久以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广大高职院校可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所积淀下来的优良的传统道德元素,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与道德品质,以使学生能够充分地适应未来职场对从业者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

1.促使高职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广大高职院校要引领学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强调做人做事要不卑不亢,不受外部条件的干扰与影响,且要有自己明确的原则与立场。这对高职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可能将不止一次地面对权势、利益的诱惑与考验。为了未来能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抉择,广大高职学生应努力在大学期间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基因,正确确立自己的人格底线和处世原则,以便日后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可见,对高职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2.促使高职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导向性作用。例如,古人重视仁爱,孔子曾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古人遵守诚信,北宋理学家程颐曾提出:“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古人讲求道义,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说:“宁为义死,不苟幸生,而视之如归。”古人重义轻利,孟子曾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广大高职院校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11],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先进思想,努力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而使高职学生可以慢慢发现并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将之一点一点地内化为所有高职学生共同的价值标准和普遍的行为准则,以此帮助广大高职学生在初入社会时能够系好“第一粒扣子”并掌控好人生的“总开关”。

二、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可行性路径

现今的“大学校园里……经典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经受无端质疑和严重侵蚀,因此,正本清源,彰显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迫在眉睫”[12]。广大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各种具有实用性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与路径,以使高职学生能够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并充分展示其积极成效。各高职院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高职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并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指导高职学生确立行为导向和实现立德树人方面的突出优势。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广大高职院校要通过通识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及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来使高职学生深切地感受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磅礴与伟大。

例如,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个精彩的古代名人故事中、在参与度极高的课堂实践教学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妙趣横生。又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讲授家庭教育中的家风家训时,可适度减少理论阐释,让学生结合家里的“老物件儿”(老照片、家谱、写有家风家训的匾额、表现家风家训的书画作品等)来讲述自己的家族文化与传统,或让学生通过问询长辈和自我总结来开展关于家风家训的主题演讲活动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古典文化以及自己家族的文化与历史,从而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家国情怀,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与研究热情。总之,广大高职院校要通过精彩而接地气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很多高职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或拒绝学习传统文化,他们是不喜欢或不适应基础教育阶段那种讲授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由此才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或抵触情绪。如果高职院校能够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深挖课堂教学资源,以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向他们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广大高职学生实际上是可以很好地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甚至一部分高职学生还会慢慢地喜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高职学生逐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高职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作用。

(二)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可借助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通过组建国学社、书法协会、茶协、棋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吸引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指导老师的深入讲解与指导,以及社团成员彼此之间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举办诸如经典诗词朗诵比赛、茶艺设计与茶道表演赛、校园书法大赛、经典文学作品表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很多高职学生上大学之前都很少接触国学、书法、茶艺、围棋、象棋等知识,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通过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地认识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元素,并真实地体会到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和物质实惠。例如,有的学生在上大学后寻找到了自己所喜欢的传统文化项目,开始不断地在相关赛事中崭露头角,最终凭借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高职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在各种赛事中取得了越来越好的名次与成绩后,他们将获得更大的成功体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会越来越强。

(三)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时间都比较有限,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便没有充足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一旦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那么,课堂便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时空,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一定要囿于课堂这一时一地来进行。现今的各种网络资源(慕课、公众号等)和学校图书馆的各类资料(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等),都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较好方式与途径,高职学生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

广大高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和了解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可以使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被逐渐唤醒,进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具有强烈的行为导向功能,能促使高职学生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终身学习意识,并会令广大高职学生从中获益,这无疑会使广大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认同感。

(四)文化氛围营造

为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依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广大高职院校需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切实凝聚强大的工作合力,并充分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宣传活动,努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以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广大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设施、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在校园中建设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墙、文化走廊、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等,使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加大物质投入力度,完善校史馆和图书馆建设,并积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和故居旧址等)合作,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体验感,切实发挥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其次,一直以来,多数高职院校存在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而过分强调技术技能培养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具体表现为教师人数不足、薪金待遇较低、进修和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较少,导致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不断流失。所以,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

广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参与的传统文化教育投入机制,引导多途径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投入”[11]。多方面合力必然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顺利开展与推进起到保障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标识和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价值倾向、道德准则、情感认同等因素。”[13]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和营造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通过举办相关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性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高职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方面的启发性作用,以培养高职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高职院校应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爱国、处世和修身三方面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浓郁的家国情怀,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孙中山先生曾言:“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因此,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当代大学生最好的精神饕餮。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很多为人处世哲学,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理念主要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以此培养高职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总之,我们要努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落实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具体行动当中,激活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广大高职院校要秉持“全员、全力、全程、全方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积极引领高职学生建立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