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颍小商桥的价值及保护开发探究

2021-12-29柴小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桥构件

姜 维,柴小羽

(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位于中原腹地、颍水之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悠久灿烂的历史为临颍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和荡气回肠的不朽传奇。禹分九州,这方土地归豫州,西汉置县后临颍县沿革至今。巨陵遗址、受禅台、三绝碑、小商桥、谯楼等见证了临颍的岁月变迁,其中,横跨古老河道小商河上的小商桥,在农业社会时期扼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今桥体保存良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一、小商桥的发现与争论

小商桥位于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南北横跨小商河上。小商河是一条古老的河道,原名小溵河,是颍水的一段支流,相传古时商王在此河沐浴,故而得名,桥因河而得名。北宋初年,为避宋太祖之父赵宏殷之讳,小溵河和小溵桥均改“溵”为“商”。桥为敞肩式圆弧坦拱石桥,长21.3m,宽6.45m,通体用红色石英砂岩砌造,桥有三拱;桥体雕饰花纹、图案多样,造型生动。1982年临颍县学者魏振宙发表的一篇介绍宋代名将杨再兴陵墓的文章中,提到小商桥是“隋开皇四年建”,相关专家发现小商桥依然存在的线索,小商桥这一千年历史的见证者又走进了公众视野,并随之掀起了研究热潮。

在众多讨论中,围绕现存小商桥的年代说,引起了争议。基于对年代的不同认知,不仅相关学者对此莫衷一是,甚至连当地的宣传文案也没有将研究脉络廓清就做定谳并向公众普及。笔者认为对这样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认识是片面的,所以,厘清研究现状尤其重要。

一说小商桥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小商桥——河南发现一座隋代石拱桥》报道中列举断定小商桥为隋桥的依据有:《临颍县志》载:“小商桥在城南二十五里,跨颍水之上,隋开皇四年建,元大德间重修”;《郾城县志》载:“小商桥在南寨门外小溵河上。赵遵律曰,隋开皇四年建,李耀林曰,唐高祖时创修,元仁宗时重修”。当地群众述,桥下拱圈从西数第九块券石上刻有“大业”二字[1]。

一说小商桥是宋金建筑。20世纪90年代,罗哲文先生两次亲赴实地考察,在对桥的结构和雕饰进行分析后,认为该桥与“宋代遗物较为接近”。杨焕成、张家泰等古建筑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也得出相同的看法。张家泰根据券面石雕图案的艺术风格认为“与赵县隋代安济桥相距过大,而与宋金石刻更为接近”。小商桥下出土的遗物如箭镞、瓷片、钱币等主要为宋代遗物。

据《旧唐书·李光进传》记载:“是岁十一月,光颜又与怀汝节度乌重胤同破吴元济之众于小溵河,平其栅。初,都统韩弘令诸军齐攻贼城,贼又径攻乌重胤之垒,重胤御之,中数枪,驰请救于光颜。光颜以小溵桥贼之堡也,乘其无备,使田颍、宋朝隐袭而取之,乃平其城堑,由是克救重胤。”如果说文献记载的李光颜率军平淮西叛军吴元济发生的小溵桥就是小商桥,并且用碳14测年法测定小商桥“桥墩下部截取的木桩年代为930±60年,河道中央河床内所截取的木桩年代为1210±80年,二者均非隋代之物,桥下河床木桩的年代超过桥墩下部木桩的年代这种反常现象可推断现存的小商桥可能是在宋代用当时的材料在原来桥址之上建造的。”[2]53很可能就是“在隋代或唐代就有座桥横跨于商河之上……后经唐末战乱早已毁掉,而现存的桥是在宋代按当时的风格,用当时的材料建造的。”[2]53“重建说”得到了多数专家的认可[3]。

另,当时协助维修小商桥的宋元考古专家贾洲杰曾根据自己的工作笔记及思考,结合主孔两侧中央浮雕的吸水兽类型和桥券合龙石刻字,将合龙石刻文释读为“峕明昌叁年叁月拾//貮日合龍门記”,由此将小商桥建年定为金章宗明昌三年,即公元1192年,并对文献记载中小商桥的坐落位置和宋金之战的发生地是否为目前这座桥,提出了异议[4]。

根据科学地发掘和探测现存文物,结合文献记载,小商桥现存桥体为宋金重建更为可信。

二、小商桥的历史文化价值

小商桥作为国内保留为数很少的几座敞肩圆弧石拱桥之一,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座坦拱敞肩古桥,它本身的存在及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具有极丰富的价值。

(一)文物价值

小商桥桥下及近桥上下游河道出土了丰富的文物,包括建筑构件、陶瓷器、生产工具、兵器和铜钱等。在178件桥梁构件中,石质构件163件,腰铁15件,这些构件经过科学清淤出土后多被修复归位。其中石质构件中题刻有字的望柱、栏板保存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颇有价值。宋金时期刻字望柱7根,刻字栏板7块;元明清时期刻字望柱8根,刻字栏板10块[5]。这些刻字不仅为推断小商桥的年代提供了实物佐证,更为研究本地区古代社会经济、职官、称谓、建置及村庄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二)历史价值

小商桥作为千年历史的见证,不仅承载了市井文化,更兼位于南北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真实见证了一段风云诡谲的宋史。

《宋史·高宗六》:甲寅,岳飞遣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击金人于小商桥,皆战死。

《宋史·杨再兴传》: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兀术愤甚,并力复来,顿兵十二万于临颍。再兴以三百骑遇敌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千户百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

公元1140年,金人南下,岳飞与金兵在小商桥南十多公里处激战,宋将杨再兴与岳飞大破拐子马,金兵大败。几天之后,金兵的首领兀术又率兵十二万,以小商桥为前阵,和宋军对垒。岳飞为了乘胜追击,派杨再兴率三百轻骑为前锋,杨与金兵激烈交锋。杨杀敌心切欲越河北上,然当时天降大雨,河水上涨,其坐骑被河中的淤泥、蒿草缠住,陷入河中,金兵千箭齐发,杨中矢而亡。相传岳飞正是因为悲愤交集,在小商桥上赋《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并传彻后世,而杨再兴墓冢前的石碑,“再兴坟墓”四字为岳飞用枪尖所刻。小商桥亦成为闻名的南宋古战场。

(三)艺术价值

小商桥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桥的建筑形式、雕刻技法。

小商桥下一个圆弧形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两个小拱大小不一,一高一低。为了增强桥的稳定性,桥拱券的石构件之间以腰铁固定,加强连接。腰铁是根据设计形制尺寸铸造,将铸造成型的腰铁嵌入凿好的卯口内,缝隙用铁皮或石灰浆固定,小商桥的腰铁有齐头束腰式、“工”字式和圆头直腰式。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赞小商桥“结构之独特、修造工程技术之先进、造型之优美”为“世界桥梁史上珍品中的精品”。

宋金时期的石雕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据目前的调查材料看,对于桥梁的通体雕刻,北方地区始于宋代而盛于金代,在河南地区宋金时代的桥梁中表现尤为突出。小商桥为通体雕刻,艺术价值很高。罗哲文在看了小商桥后指出“此桥券法古老,采用并列拱券式。就其整体造型艺术风格和结构看与河北省赵县的小石桥(原名永通桥)大体相同。但其饰面雕刻远比小石桥精美。”[2]小商桥中央券脸石通体雕刻吸水兽,两侧雕海马、龙、凤、云、水、花草图案。桥墩四角各雕一力士像。这些雕刻,造型古朴,形象生动,刀法娴熟,艺术价值很高。小商桥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通体雕刻的古代桥梁[6],具有很强的审美性。

三、对小商桥的保护开发

小商桥作为沟通南北之要道,自宋金以来近千年,桥身和桥面虽有损坏,主体部分拱券和桥墩却从未进行过大修,可谓是一个奇迹。现如今,小商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它合理保护和开发十分必要。

(一)保持原真性,恢复古桥风貌

保护小商桥要注重文物本体的原真性,保留古桥风貌。据史料记载及出土文物佐证,元大德年间、明正德三年、清康熙十四年都曾由政府出资,或由社会力量包括僧俗官吏、商贾贤达对其进行过修缮维护。20世纪80年代小商桥再次被关注后,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其做了重点调查、勘测并做出了保护方案。他们在维修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从河道中清挖出的各个不同时代的桥梁构件加以修复,均按原位置加以修补复原,安装到原位。修复后,“宋、金、元、明、清历代文物构件占恢复面的85%左右……许多构件上面还刻有题记,增加了古桥的文化内容与观赏价值。这些构件既保留了石桥重建的时代证据,又反映了历代对石桥的维修历程,保存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信息。”[2]如今,为了保护小商桥,当地政府在桥的南北两端修建了台阶,禁止机动车辆通过。

利用原桥梁构件修复的小商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桥原有的风貌韵味,这不仅是对桥体本身的完善和保护,同时也保留了丰富历史信息的初始形态,使文化得以赓续、传承。

(二)连点成面,打造城市名片

文化遗产应与周边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在开发保护过程中要注重特色与协调。小商桥因见证了宋金战事中的重要一笔,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骚客都以《商桥忠墓》为题,吟咏商桥河畔忠魂。现如今当地政府依托千年古桥和周边的杨再兴墓,建立小商桥旅游景区,对石桥和周边相关文物遗迹实施整体保护。围绕“一桥一河一园”(小商桥、小商河、杨再兴纪念园)核心景点,在景区内新建桥文化馆、驿站、人物兵器馆,充分展现了古桥文化,传播了历史知识。特别是在人物兵器馆中,以宋、金交战为主线,客观展示了宋、金对峙时期影响历史的72位风云人物,他们有忠、有奸、有贪、有廉;以所涉及的人物为切入点,将小商桥旅游景区打造成一处集历史教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于一体的精神宝库和教育殿堂。

重修后的小商桥及小商桥旅游景区不仅是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和载体,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吊古怀幽、游历休憩的精神家园。可以以此为基础,打造一张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城市名片,加以宣传和保护,推动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提升景区的文化知名度,同时深化城市的文化底蕴。

(三)扩展开发思路,加强宣传

依托文化遗产,利用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利用文化引擎带动经济发展。2003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四枚《中国古桥——拱桥》特种邮票,小商桥被收入其中。漯河市以此为契机,将文化与经贸结合在一起,举办了“小商桥特种邮票首发式暨首届中原食品节”,在当天签下了大宗购销订单和合作项目。此举不仅宣传了文化遗产,也拉动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示例,同时也是启发。此外,依托小商桥出土的大量兵器,兼有岳飞、杨再兴奋勇杀敌的故事,可以以此为创意,打造周边纪念品,弘扬古老中国精忠爱国的武文化,这也是扩大宣传的一条途径。

小商桥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千年民族感情的承载。保护小商桥的文物本体,挖掘小商桥的文化内涵,宣传小商桥的价值,不仅有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文化,更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古桥构件
碳纤维在加固钢筋混凝土悬梁臂构件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宜兴古桥的保护与发展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相知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