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汉文小说《三韩拾遗》中的中国元素

2021-12-29赵治成

关键词:古典小说新罗小说

赵治成

(枣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朝鲜李氏王朝(以下简称朝鲜王朝)(1392—1910),是朝鲜半岛的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在朝鲜王朝500多年的历史当中,贯穿不断的是与中国(明清时期)全方位的联系。思想方面,朝鲜王朝将来自中国的性理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1];人才选拔制度方面,源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也被朝鲜王朝所采用;文字方面,在1446年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颁布韩文之前,汉字是朝鲜半岛唯一通行的文字,举凡文教科考、修史释经以及文学创作无不以汉字为工具[2];文学方面,大量中国古代小说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古代小说之萌芽、发展、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3]。在这种治国思想、人才选拔制度、文字、文学等方面都受到中国极大影响的情况之下,朝鲜王朝时期的文人,也具有了与中国明清时期文人相似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通过汉文小说的创作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寄托内心的理想。

与中国古典小说当中长篇小说占据主流不同,朝鲜的汉文长篇小说不成体系,并且数量不多。这是由于在朝鲜王朝的大部分时期,小说与诗歌、散文不同,并不被视为正统的文体,不被保守的文人士大夫所重视,甚至受到了他们的排斥。而汉文主要是由文人士大夫阶层所掌握,因而如果他们对小说持反对态度,那么就会阻碍汉文长篇小说的发展。但是,到了朝鲜王朝后期,随着韩文小说和明清小说的盛行以及社会对小说道德教化功能的认可[4],部分保守文人士大夫也改变了态度,开始投入到了小说的创作中。其中,部分生活在近畿地区(现今首尔周边)的士族阶层保守文人,由于势道政治(朝鲜王朝后期,由少数的权贵家族掌握朝政的政治形态)的盛行和科举制度的腐败等原因而无法出仕,因此,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出仕理想,开始投入到了汉文长篇小说的创作当中。此类作品,主要包括金绍行的《三韩拾遗》、沈能淑的《玉树记》、南永鲁的《玉楼梦》、苏有英的《六美堂记》、郑泰运的《鸾鹤梦》等。他们通常在作品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家庭生活以及通过建功立业得到荣华富贵的故事,以此得到欲望的替代满足。

目前,在以上作品当中,除了《玉楼梦》[5]得益于在我国出版而得到较多的研究之外,其他作品尚未在国内展开成规模、成体系的研究。然而,东亚汉文学既是当地国文学的一部分,同时还是中国汉文学的一部分[6]。它们当中的众多作品,在拥有本国特色的同时,吸收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元素。通过对其中中国元素的研究,可获知中国古典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情况以及当地人民的接受情况。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由朝鲜王朝后期作家金绍行(1765—1859)所创作的《三韩拾遗》当中,就出现了众多中国历史人物以及与中国古典文学类似的情节。金绍行凭借深厚的汉文学功底,通过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不仅完成了部分作品内容的创作,同时也达到了展现个人才能、寄托未竟理想的目的。

一、金绍行和《三韩拾遗》概述

由于国内尚未出现《三韩拾遗》的出版物以及相关研究论文,因此在正式展开对《三韩拾遗》当中中国元素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三韩拾遗》的作者金绍行和作品梗概进行简单介绍。

首先,关于《三韩拾遗》作者金绍行的生平介绍,出现在《三韩拾遗》序跋文中的《竹溪先生行》之中:

先生姓金,贯安东,讳绍行,字平仲,竹溪其号也。仁祖丙子斥和议,世称清荫老爷讳尚宪之玄孙也。曾王考讳光灿官同中枢,曾祖考讳寿徵进士,官至积城县监,号碧梧堂,有文集行于世。考讳轼谦,号同坡,文集行于世,文章学识比拟于苏东坡,故名与号及字亦如之。醴有源芝有根,从而审矣。先生生于英祖乙酉,殁于哲宗已未,在世凡九十五年,以寿,阶佥知中枢而止。[7]453

由此可以看出,金绍行出身名门,其祖上官员与文人辈出,甚至称他的父亲的文章学识可与苏东坡相媲美,因此号为“同坡”。此外,在为《三韩拾遗》作序的人物当中,洪奭周、金迈淳均属于当时的古文大家,说明金绍行凭借自身的才能,在文人群体当中属于上层人物。但是,名门出身和在文人群体中的地位,并不能保证金绍行实现出仕的理想。根据已有的研究,金绍行虽然才华横溢,但却至少五次在科举考试中落榜。对此,金绍行的好友洪奭周分析认为,虽然金绍行擅长写胸怀大志的文章,但却对科举要求的套式并不熟悉,因此屡次在科举考试当中落榜[8]。这表明,金绍行是一名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科举的失利而无法实现出仕理想的文人。这种状况,也为他创作《三韩拾遗》埋下了伏笔。

《三韩拾遗》是金绍行以朝鲜王朝肃宗时期名为香娘的女子的冤死事件为素材创作的一部汉文长篇小说。整部小说分为三卷:卷一主要讲述香娘的烈女故事;卷二主要讲述天军为了保护香娘与魔军战斗的故事;卷三主要讲述在香娘的协助下,新罗国王统一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的故事。其梗概如下:

在新罗时期的善山府,住着一位叫香娘的女子。香娘出生的时候,整个房间充满了香气,故名之香娘。香娘长大后,原本想与虽然贫穷但品行端正的孝廉结婚,但碍于父母的命令,不得不嫁给了一名品行不端的富家子弟。结婚以后,由于出身贫穷,香娘受到了丈夫和婆婆的虐待,生活十分凄惨。最终,无法忍受的香娘愤然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娘家,重新与父母一起生活。然而,没过几年,香娘的父母去世。香娘本想自杀,但想到要为父母守丧,因此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并搬到了亲戚家中居住。但是在那里,巨富赵氏看上了香娘,并进行了逼婚。香娘为了守住贞洁,假装答应,然后在某一天的晚上投水自杀而死。

香娘死后,她的丈夫一家和赵氏都受到了报应,而香娘却在死后升天,成为了后土夫人的侍女。在后土夫人的帮助下,香娘见到天帝,请求让自己重生,与孝廉重续前缘。天帝招集众人,一同探讨香娘的重生问题。围绕此问题,孔子、墨子、杨子、太上老君、南华老仙等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孔子判定香娘的重生符合礼数,非淫乱之事。最终,香娘获准重生。此后,一位天将下凡,委派新罗将军金庾信主管香娘与孝廉的婚礼。金庾信将此事禀告新罗王,并征得新罗王同意,开始为香娘准备婚礼。

然而,香娘的婚事被魔王得知。魔王、魔母夫妇和他们的九个儿子为了搅乱香娘的婚礼,起兵前来进攻。天军为了保护香娘,与魔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刚开始,天军无法抵挡魔军的进攻,后来在项羽和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天军最终扭转局面,击退了魔军。

此后,百济又前来争抢香娘,高句丽也趁机入侵。新罗大将金庾信用义理劝退高句丽,并用武力击退了百济的进攻。最终,香娘与孝廉在克服万难之后得以成婚。但是,没过多久,百济再次入侵新罗。新罗无法抵挡,情况危急。此时,香娘让丈夫前往唐朝请求救援。得到新罗王的应允后,香娘丈夫,成功请到了援兵。两国联军在香娘的帮助下,先是杀死阻挡士兵过江的赤龙,此后又克服了食物中毒等困难,最终灭掉了百济。后来,新罗王又接受香娘的建议,与唐军联手灭掉高句丽,最终实现了三国统一。

二、创作手法: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融合与借鉴

通过以上《三韩拾遗》的故事梗概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融合和借鉴了中韩两国古典小说内容的作品。其中,卷一讲述香娘烈女故事的部分当中,出现了香娘与丈夫和婆婆的矛盾、天上的讨论、香娘重生等情节,这部分主要继承了继母型家庭小说、梦游小说、《金鳌新话》等韩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而在卷二和卷三当中,受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更为明显。

(一)卷二:对中国古典小说内容的融合

《三韩拾遗》的卷二,是天军和魔军为了争夺香娘进行战斗的部分。在韩国的古典小说当中,此类神魔内容很少,而在中国古典小说当中,却十分常见。再加上《三韩拾遗》第二部分当中,《西游记》中的哪吒太子、《女仙外史》中的刹魔公主、《封神演义》中的九尾老狐等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当中的人物纷纷登场,由此基本可以判断:《三韩拾遗》的卷二部分,是仿照中国的古典神魔小说完成的。同时,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也融入了《三国演义》等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元素,导致此部分呈现出了一种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基础之上,混杂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奇异形态。例如,作者描写魔王的出战场面:

明日,魔王身披五色金琐甲,骑追风卷毛深乌马,手提方天画戟,三尖两刃刀,分队布阵,大开营门。左有没刚穿山甲,右有飞天母夜叉,立马阵前大呼曰:“请与后土夫人答话。”[7]223

以上内容当中,魔王使用的装备有金琐甲、深乌马、方天画戟、三尖两刃刀。事实上,这些装备并不只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与具体的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有着直接的关联:金琐甲是《三国演义》当中刘备的部下黄忠所使用的装备;深乌马作为张飞的坐骑而为人所知;使用方天画戟的人物有多名,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当属《三国演义》的吕布;最后,三尖两刃刀则是《西游记》当中人物二郎神所使用的刀。此外,魔王左边站着的是没刚穿山甲,而在《隋唐演义》当中,庞元的外号就是穿山甲。魔王右边站着的是飞天母夜叉,这与《水浒传》当中女性人物的代表——母夜叉孙二娘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描绘魔王出战的短短几句话当中,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等多部中国古典小说的痕迹。这表明,魔王的人物形象,是金绍行将多部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融合之后创造出来的。

这种对中国古典小说内容进行融合的现象,在卷二的其他部分也可见到。《三韩拾遗》当中出现的祝融夫人,是《三国演义》才有的人物。然而,在描绘祝融夫人与魔母交战的场面时如此写道:“祝融夫人按住枪,就于怀中取出一条红锦套索,向空投出,将魔母绊倒在地。魔母急用刀掣断,三起三跌。”[7]246这其中,祝融夫人使用的红锦套索,其实是《水浒传》的女性人物扈三娘使用的专属武器。《三韩拾遗》当中,还出现了《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当中出现的人物哪吒。书中描绘哪吒刺杀魔王的场景时如此写道:“太子忍不住手,提七星宝剑,径奔魔王。魔王大呼:‘儿辈安在?’”[7]234此部分当中,哪吒使用的武器七星宝剑,其实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时使用的武器。最后,天军与魔军的战斗部分,也同时结合了神魔小说当中常见的法术使用场面以及《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当中常见的单骑战和阵法的使用场面,在此就不举例说明了。这表明,金绍行在创作《三韩拾遗》的时候,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进行了组织与融合,从而完成了作品当中部分内容,尤其是第二卷内容的创作。

金绍行在《三韩拾遗》中对中国古典小说内容进行大量的模仿与融合,这其中有着深刻的个人和历史原因。前面提到,金绍行因为科举的失败,无法实现出仕的理想。因此,作者必定需要找到一条途径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汉文长篇小说的创作,正承担了作者才能发泄口的功能。金绍行创作《三韩拾遗》的目的,既不是为了经济利益,也不是为了教化社会,而是想要通过小说的创作,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内心的想法。特别是展示才能的目的,决定了其不可能照搬既有的小说创作模式,而是必须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然而,到了朝鲜后期,古典小说的发展已经到达巅峰阶段,想要突破原有框架,创造出一种新的小说类型,是十分困难的。在此情况之下,金绍行在吸收融合大量中国古典小说作品内容的基础之上,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组织,从而实现了风格上的创新。

(二)卷三:对《三国演义》创作手法的借鉴

在《三韩拾遗》的卷三部分,金绍行描述了香娘与孝廉一起帮助新罗王灭掉百济与高句丽,从而统一了朝鲜半岛上三国的故事。在朝鲜半岛历史上,也存在着与中国类似的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之间互相厮杀,并最终由一国实现统一的故事,也与中国的三国时代结局相同。金绍行在这一部分当中,明显模仿了中国的《三国演义》。

首先,在创作手法上,《三韩拾遗》以《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手法来完成。“历史演义小说,就是用浅进通俗的语言来敷演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义理的小说。它以尊重历史事实为核心的文体规范,同时又艺术化地融合史实和想象,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上有一定的创新的发挥。”[9]这说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要尊重历史事实,将其在一定的历史框架之下展开;在此基础上,再融合史实和想象并进行艺术性的发挥。在《三韩拾遗》的卷三——“三国统一”部分当中,出现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人物。而新罗与唐朝联手,接连灭掉百济和高句丽,最终实现三国统一的故事,也与历史相符合。这表明,金绍行以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的统一历史作为基本的历史框架,将故事进行展开。在此基础之上,金绍行又加入了半虚构史实的内容以及完全虚构的内容,从而完成了《三韩拾遗》卷三部分的创作。例如,历史当中,新罗的金仁问作为新罗的特使前往唐朝,负责维持两国的关系。而在《三韩拾遗》中,当新罗无法抵御百济的进攻而处于危机之中时,却是香娘的丈夫前往唐朝请求援兵。这种情况,就属于半虚构史实的内容。而当罗唐联军遇到赤龙无法渡江时,香娘想出杀死赤龙的方法以及当唐朝士兵食物中毒时,香娘指示使用蚯蚓为之解毒的故事,则属于完全虚构的内容。这种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大框架之下,通过添加半虚构史实的内容以及完全虚构的内容来进行创作的方式,正是《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手法。金绍行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了《三韩拾遗》卷三部分的创作。

其次,在具体人物的塑造当中也可以发现《三国演义》的影子。在三国统一的过程中,香娘屡次为新罗王出谋划策,帮助新罗击败了百济与高句丽。比如,香娘让自己的丈夫出使唐朝,成功说服唐朝派兵支援新罗,从而极大增强了新罗的实力;当罗唐联军渡江,遇到赤龙阻挡的时候,在香娘的建议下用白马作为诱饵杀死了赤龙;当唐军因为吃鱼中毒的时候,又是在香娘的建议下,通过喝蚯蚓汁摆脱了危机。香娘这种扮演新罗王智囊的角色,与《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作为刘备智囊的角色十分相似。金绍行如此塑造香娘形象的原因在于:作品当中的香娘即是金绍行的化身。这一点,在金绍行为《三韩拾遗》所作的自序——“志作记”中有直接的体现:

迹其以殆,自负宏辩博识,而无所试其才于世,欲思一吐出胸中之奇,乃假托于义烈女,将以骇天下表万世,行未始有莫能成之事。戏造物傲元气,波荡上下,震动今古,莫不颠倒。[7]416

以上的内容明确表明,金绍行想要假托义烈女(香娘)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因此,在作品中香娘的角色影射的就是金绍行自己。金绍行借助香娘,把自己塑造成了诸葛亮式的人物,为新罗灭掉百济、高句丽并最终为统一三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金绍行通过这种近乎白日梦式的叙事,实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愿望。

三、创作动机:借助中国元素实现欲望满足与忧愤发泄

前面提到,金绍行大量融合、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内容与创作手法,在完成作品创作的同时,得到了才能展示以及出仕欲望的替代满足。此外,金绍行还在作品中加入了大量中国的历史人物。例如,仅在描写参加香娘和孝廉婚礼的宾客入场部分中,作者就罗列了多达数十位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人物的名字,其数量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作品创作的需要,更像是作者对自己博学多识的一次炫耀性展示。这种做法,与《镜花缘》等清代才学小说具有相通之处。这进一步表明,满足展示才能的欲望,是作者创作《三韩拾遗》的重要动机之一。

此外,作者还在作品中以颠覆中国历史人物命运的方式,发泄了内心的忧愤。例如,历史当中,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而在《三韩拾遗》当中,当名为三尸的人物以心术不正为名向天帝告发香娘时,司马迁挺身而出,为香娘进行了辩护。天帝最后站在了司马迁一边,不仅将三尸处斩,而且还如此说道:

有臣如此,汉帝可谓失刑矣,然不遭蚕室之祸,未必能发愤于文,而本诗书续春秋,自成一家之言,光耀宇宙,与天地同其悠久,于尔亦云幸矣。[7]161

由此可见,司马迁的不幸命运,在《三韩拾遗》当中实现了颠覆。除了司马迁之外,在针对香娘重生之后的年龄如何计算这个问题上,《三韩拾遗》中汉代的人物叔孙通与鲁两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鲁两生获胜,香娘按照鲁两生的建议确定了重生后的年龄。但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的记载当中,叔孙通属于见风使舵的人物,其先后投靠项梁、楚怀王、项羽、刘邦等人,并向刘邦建议:为了树立君王的威严,需要制定朝廷的礼仪。当叔孙通征召鲁地的儒生时,鲁地的两位儒生(鲁两生)批评叔孙通阿谀奉承,并拒绝被征召。然而,叔孙通仍然协助刘邦成功制定了礼法,并得到了荣华富贵[10]。由此可见,金绍行在《三韩拾遗》当中,颠覆了历史,为鲁两生提供了一个压倒叔孙通的发泄渠道。

此外,金绍行还对另一个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项羽的命运进行了颠覆。众所周知,项羽是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失败最终在垓下自杀的悲剧式英雄人物。但在《三韩拾遗》当中,金绍行表现出了明显的尊重项羽、贬低刘邦的倾向。在参加香娘婚礼的人物的座次排位当中,项羽的夫人虞美人位列刘邦的夫人之前,并且,金绍行还借助天帝之口,夸赞了项羽,同时批评了刘邦:

帝曰:“先背者不可以责后背者,然厥罪惟均。夫趣义帝行,是无君也,俎上之对,是无夫也。无夫无君,吾之所膺也。然不杀太公吕后而归之,则仁义有余,而羽有大德于彼也。中分天下,观变而动,何害于事,而乃听嗜利无耻良平辈言,忘活父之恩,从一时之欲,虽有天下而可恶之甚也,季实有罪焉!”[7]252-253

不仅如此,在天军与魔军的战斗部分当中,金绍行还让项羽直接参与战斗,帮助天军击退了魔军。甚至春秋时期人物伍子胥都前来帮助项羽,并对项羽如此说道:

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俱有千古不平之余愤,今日愿为公助一臂之力。[7]259

最终,项羽在伍子胥等人的帮助下,协助天军击败了魔军。由以上司马迁、鲁两生、项羽、伍子胥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金绍行在作品当中,让众多心怀忧愤、无法实现理想的中国历史人物登场,并在作品当中,为他们提供了发泄忧愤、实现理想的机会。金绍行的如此做法,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现实生活当中,金绍行由于科举的失败无法实现出仕的理想,换句话说,金绍行同样属于心怀忧愤的人物,但是这种忧愤无法在现实生活当中得到发泄。因此,金绍行在《三韩拾遗》中,通过对众多心怀忧愤的中国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颠覆,自身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替代满足。

结 语

金绍行作为朝鲜王朝后期的一名失意文人,在其创作的汉文长篇小说《三韩拾遗》中加入了大量中国元素。通过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实现了展示自身才能、满足出仕欲望、发泄内心忧愤的目的。同时,金绍行拥有如此丰富的中国知识,并拥有与中国古代文人相同的出仕观念,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文化在朝鲜王朝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金绍行所处的时代,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此时,以朴趾源(1737—1805)等为代表的朝鲜王朝的实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危机,并通过《两班传》和《秽德先生传》等作品,揭露了两班贵族阶层的腐败。在同时代的清朝,也出现了《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等对封建家族和科举制度进行讽刺的作品。但金绍行明显属于保守阶层的作家,他并没有意识到封建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而是仍然渴望在封建制度的体制之下完成出仕的理想。并且在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情况之下,通过汉文长篇小说创作,得到了近乎白日梦式的欲望的替代满足。

猜你喜欢

古典小说新罗小说
“看官”是什么官
从唐诗看唐朝与新罗友好交往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寻找适合的解读方式
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
古典小说阅读“活”起来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
论唐传奇的接受与传播
关于新罗县几个问题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