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表象看本质: 美国媒体与政府是联动还是各自独立?
——读程早霞《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与中国西藏》
2021-12-29安成日汲禹涵
安成日, 汲禹涵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公开插手中国西藏事务以来,“西藏问题”一直成为中美关系中无法回避的敏感话题。 国内学界对美国涉藏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 程早霞教授的《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与中国西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就是颇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早霞教授长期从事美国涉藏问题研究,先后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中国藏学》等国内重要期刊发表了近40篇有关涉藏问题的学术论文,先后撰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西藏(1940s—1972年)》(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雪域谍云: 美国的西藏政策及秘密行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年)等学位论文和著作。 《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与中国西藏》一书是程早霞教授在涉藏问题领域多年精心耕耘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这也是其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GJ005)的最终研究成果。
《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与中国西藏》一书于2019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全书共分8章。
程早霞教授着重梳理了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自创刊以来长达一个半世纪里有关中国西藏的报道,并从关键事件及关键人物入手进行归纳总结,清晰地还原了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有关涉藏问题的报道与美国对华、对西藏政策变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
该著作按照时间顺序从7个侧面梳理和评述了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内容与美国对华、对西藏政策和态度的关系。
(一)辛亥革命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
辛亥革命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纽约时报》有24篇,《华盛顿邮报》有20篇,《洛杉矶时报》有8篇,《芝加哥论坛报》有4篇[1]182-185。 内容主要包括: 关于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俗的报道; 关于西方探险家入藏探险收获的报道; 关于十三世达赖喇嘛出逃的报道; 关于中国中央政府反对英国分裂西藏的报道; 关于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报道。 这一时期,美国在中国西藏并没有直接利益,因此媒体只是对中国西藏的政治、社会形势给予一定关注。 同时,反对英国插手中国西藏事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纽约时报》有36篇,《华盛顿邮报》有13篇,《洛杉矶时报》有13篇,《芝加哥论坛报》有19篇[1]185-190。 此时,美国对中国西藏的关注点是西藏特有的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转世制度及西藏内部重要的政治动态; 西方人西藏之旅及其相关研究成果; 对西藏艺术的研究及美国藏学研究。 这一时期的报道基本上是对事实本身的客观阐述,很少渗透政府的政治意图,这也与该时期美国在中国西藏无政治诉求的历史相互呼应。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纽约时报》有90篇,《华盛顿邮报》有56篇,《洛杉矶时报》有59篇,《芝加哥论坛报》有28篇[1]190-204。 其主要内容涉及西藏内部的政治动态、西藏商务代表团访美、美国新闻评论员托马斯西藏之旅、中国共产党解放西藏动向、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与动向等问题。 此时正值东西方两大阵营开始冷战,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对华政策不但有经济上的封锁、政治上的孤立、军事上的包围,更有媒体对华的妖魔化报道。 从这一时期开始,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陡然增多,并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倾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称为“入侵”,并渲染“中国威胁论”。 美国媒体开始将“西藏问题”置于美国全球战略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力图在国际上孤立中国,这与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战略是一致的。
(四)美国主流媒体对“马克南入藏事件”的报道
有关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马克南入藏事件”的报道,《纽约时报》有8篇,《华盛顿邮报》有6篇,《洛杉矶时报》有2篇,《芝加哥论坛报》有9篇[1]204-207。 其主要内容包括: 马克南自新疆陆路入藏报道; 马克南在藏北被藏兵杀死的过程; 与马克南同行的白智仁一行顺利抵达印度; 中国政府以及苏联媒体对西方媒体关于马克南间谍行为报道的态度与反应; 以及对马克南家人的关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马克南在中国新疆从事秘密谍报活动被当地群众发现,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却遭到美国方面的矢口否认。 面对中国媒体对马克南在中国从事分裂活动的揭露,美国媒体只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有所反映,且以批判的口吻报道了中国政府对马克南间谍行为的指责。 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也没有在第一时间报道马克南在中国藏北被杀事件,而是为掩人耳目采取了散布假消息的做法,借此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直到其他国家媒体开始关注马克南一行的西藏之旅,并由印度报纸率先报道其行踪之后,美国国务院才公布了马克南被杀的消息。 至于马克南的间谍身份,则一直隐瞒到美国政府的外交档案解密。 美国外交档案解密以后,中央情报局才正式确认了马克南的中情局情报员身份。 透过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马克南西藏之旅的上述报道,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实际上维护了美国政府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
(五)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
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纽约时报》有21篇,《华盛顿邮报》有15篇,《洛杉矶时报》有5篇,《芝加哥论坛报》有23篇[1]207-212。 其报道的内容大致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有关中国解放西藏进程的报道; 二是有关美国、印度、苏联等国对西藏的政策与态度的报道; 三是有关西藏分裂势力活动的报道; 四是有关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的报道; 五是有关联合国插手“西藏问题”的报道。
此时,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西藏的报道带有较为鲜明的反华政治色彩。 即将中国中央政府解放西藏称为“入侵西藏”,蓄意挑拨中印关系,利用“西藏问题”在国际社会中制造对新中国的恐慌等。 这些报道间接反映了美国决心插手中国西藏事务,借以干涉中国内政的险恶用心,反映了在冷战背景下美国不愿看到中国政府通过和平谈判解放西藏,实现国家统一的心态。 对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也并没有基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全文刊载,而是以美国的立场和视角加以歪曲解读,向美国读者灌输了与历史事实背道而驰的错误的“西藏观”,在“西藏问题”上严重混淆了国际社会的视听。
(六)达赖叛逃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
达赖叛逃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有关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纽约时报》有213篇,《华盛顿邮报》有136篇,《洛杉矶时报》有71篇,《芝加哥论坛报》有32篇[1]212-235。 1959年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拉萨叛乱上。 其内容包括: 对达赖集团拉萨叛乱事件本身的报道; 达赖集团拉萨叛乱对中国与邻国关系的影响; 在美藏人对达赖集团拉萨叛乱事件的政治反应; 达赖集团拉萨叛乱事件发生后联合国介入“西藏问题”的报道。 1959年发生的拉萨叛乱及达赖出逃事件是西藏分裂势力和国外势力相互勾结的结果。 对此,美国主流媒体虽极力否认外国势力的影响,但从一些报道中,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针对拉萨叛乱事件所采取的某些行动。 达赖集团的拉萨叛乱发生后,美国极力鼓动西藏分裂势力将“西藏问题”国际化,并通过联合国对中国政府施加政治压力。 纵观这一时期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西藏拉萨叛乱的政治定性,就不难看出其政治立场和冷战思维。 美国传统主流媒体认定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并将中国政府在西藏的平叛行动定性为“对自由的残暴镇压”。
(七)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
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纽约时报》有208篇,《华盛顿邮报》有101篇[1]235-253。 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内容,大致包括: 1987—1989年间西藏拉萨出现的3次较大规模骚乱; 美国政府对中国处理拉萨骚乱的态度; 中国与美国、印度关系中的涉藏问题; 十世班禅去世; 达赖喇嘛的政治主张; 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态度变化; 等等。
这一时期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变,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 中美关系进入冷战以后的调整期。 此时“西藏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在一些中美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舆论宣传角色。 在有关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中,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与政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镜像。 通过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西藏问题”的报道,可以窥见美国政府在中国“西藏问题”上政策出现了转折。 即1987年10月中旬以前,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是支持中国政府对拉萨骚乱的处理的,而之后的报道中则对中国在西藏骚乱事件中的行为表达了不满。 这些与美国总统在白宫接见达赖等在涉藏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不无关系。 这时期美国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无论是美国国会、国务院,还是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政策和态度都比较强硬,但在西藏法律地位问题上的立场还是“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
程早霞教授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内容,概括出了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有关中国西藏的报道是美国西藏政策的风向标
美国媒体常常被认为是独立于美国政府、客观表达民众声音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但程早霞教授认为: 在有关“西藏问题”的报道上,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报道的政治基调与美国政府西藏政策的基调是一脉相承的。 美国政府在中国“西藏问题”上的政策变化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转变也是相一致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基本上都是反对任何国家分裂中国,是站在维护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立场上予以报道的。 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美国实力的不断强大,其对华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在其与中国相关的报道中也不再重提反对大国瓜分中国领土的论调,美国对西藏政策随即出现重大转变。
(二)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兼具新闻报道的特征与政治导向性
作为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之所以能在创刊以来延续至今,归根到底是因为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但当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遭遇国家利益时,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西藏的报道就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新闻的客观公正性。 出于美国的利益和需要,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不惜对中国政府解放西藏、平定拉萨叛乱等事件加以污名化。 这说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是用既定的政治思维定势报道涉藏问题的。 与此同时,当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在美国国内既定政治框架下以批判的视角审视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时,却对美国政府的西藏政策及其秘密行动未能进行深入剖析与思考。 程早霞教授总结道: 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实际上就是代替美国政府在政治上影响美国公众对华态度、为政府营造有利的国内外舆论环境。
(三)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偏重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负面报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综观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冷战时期及之后,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负面报道居多。 程早霞教授将其整理概括为五类: 一是把西藏称为历史上的一个“独立国家”,将中国政府解放西藏称为“入侵”; 二是将中国政府平定西藏叛乱称为“野蛮镇压西藏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 三是将中国政府稳定西藏的政策污蔑为“对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威胁”; 四是将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定性为“破坏乃至毁灭西藏的传统文化”; 五是为达赖喇嘛的“西藏问题国际化运动”摇旗呐喊。 究其原因,程早霞教授认为: 一是由于中美历史文化传统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国在“西藏问题”上的判断视角迥异。 二是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求,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热衷于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负面报道。 三是新闻来源的片面性导致了新闻报道的偏见。 四是对西藏历史、文化的无知,导致了对“西藏问题”报道上的偏见。
(四)加强中美之间多层次文化交流有助于美国媒体还原一个真实的西藏
程早霞教授认为,加强中美文化交流,将一个真实的西藏、一个全新的中国面貌与发展理念传递给美国,是从根本上避免中美误解的最有效的办法。 首先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要明确我们的原则与立场,其次是中国学者及其有关涉藏问题的研究成果应走出国门与美国民众进行直接交流,再次是藏族同胞也要走向世界去展现新时代藏族和西藏的风采。
三
纵观全书,该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研究资料有新的突破
程早霞教授突破了以往在研究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涉藏报道时资料方面的局限,她利用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学习研究的机会,历访美国国家图书馆、总统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的原文报纸及政府解密档案。 程早霞教授在梳理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情局特工马克南入藏事件的报道时,就充分运用了政府解密档案,还原了美国情报官员在中国西部边疆秘密进行情报活动的事实。 通过新闻报道与解密档案的对比研究,证实了美国媒体通过新闻报道的政治倾向性为美国政府的政治需要服务的事实。
(二)研究样本有新的突破
作者选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4家美国传统纸质平面主流媒体的涉藏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涉藏问题报道的变化与美国政府对华、对西藏政策及态度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创刊于1851年,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面向全世界发行,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 《华盛顿邮报》(TheWashingtonPost)则创刊于1877年,是美国华盛顿发行量最大、最早的报纸,擅长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动态。 《洛杉矶时报》(LosAngelesTimes)创刊于1881年,是美国西部发行量最大的对开日报,影响力仅次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称为美国的第三大报。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Tribune)则创刊于1847年,是美国北部地区重要的报纸之一。 目前国内有关美国媒体涉藏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而对于美国地方报纸涉藏报道的研究几乎空白。 在该书中,程早霞教授分别选取美国东部、西部、中部和北部传统纸质平面主流媒体的涉藏报道进行研究,使研究样本的覆盖范围几乎囊括了美国全境,研究样本的多样化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有新的突破
迄今国内学界有关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报道的研究,一般都采取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 即选取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样很难看清美国政府及传统主流媒体在涉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演变。 程早霞教授在《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与中国西藏》一书中采取了历史研究方法,将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西藏问题”的报道纳入中美关系的历史长河中进行分析,考察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涉藏问题的报道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对华态度之间的关系。 程早霞教授从辛亥革命前后开始一直梳理到了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重新定位,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 长时段的历史研究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系统地了解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在涉藏问题上的报道与当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度和对华政策之间关系乃至中美关系的冷暖。 通过对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的有关涉藏报道的历史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插手西藏事务、制造“西藏问题”的,而是自从其取代英国,在中国西藏有了“特殊利益”以后,才开始介入西藏事务,并在东西冷战的大背景下,企图利用所谓的“西藏问题”遏制中国的。
研究资料、研究样本的突破与研究方法的创新必然带来观点上的创新。 程早霞教授的结论是: 美国媒体与政府并非互不关联的独立存在,在涉藏问题上两者是相互联动、相互勾连的。 美国政府利用媒体作为政治传播工具,来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 反过来美国传统主流传媒又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对公众的对华认知及政府的对华态度和政策产生影响。
四
纵观全书,笔者认为仍存在以下四点不足:
第一,在章标题设置上不够统一,尽管多数章的标题是按照时间维度设置的,但第四章和第六章的章标题却是以人物维度设置的,故第四章和第六章显得与其他各章不太和谐,也导致了部分章节内容上的重合。 另外,全书没有设置“节”只有“章”和“目”。
第二,对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的政治倾向考虑不足。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历经100余年,经营管理者、编辑、记者也换了好几茬人,由于经营管理者和编辑、记者的政治倾向,报纸本身的报道也难免具有一定政治倾向,而这种政治倾向也会在其涉藏报道中有所体现,但该书却没有对这一情况做出具体分析。
第三,缺乏对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涉藏报道中所属版面的定量分析,即出现在文化报道版面的涉藏报道多为中性的,而出现在新闻报道和评论版面的涉藏报道多为负面的。
第四,由于该书所涉及的文献资料繁多,在翻译、编辑和使用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和疏漏。 该书在核心概念的使用方面不够严谨。 该书核心概念“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在叙述中经常被偷换为“美国媒体”。 “美国传统主流媒体”这一概念是作者在该书中自创的特殊概念,是特指笔者作为研究对象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几家平面媒体。 “美国媒体”的内涵和外延都远大于“美国传统主流媒体”。 另外,该书在描述美国传统主流媒体涉藏报道对于美国民众的影响时,采用了“受众”“公众”“民众”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 笔者认为应该对此进行规范和统一。
此外,该著作个别地方存在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的情况。 如第52页的表述: “美国媒体将‘西藏问题’置于国际社会的大战略中加以考量。”[1]52其中“国际社会的大战略”到底指的是什么?是谁的“战略?很多人可能都不得要领。 因为 “国际社会”并不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所以不可能有“大战略”。 从上下文内容上判断是否把“国际社会的大战略”改为“国际社会大环境”更合适?该书第169页“将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导向为‘对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威胁’”的叙述[1]169,令很多读者看不明白作者所云。 “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即中印“关系”如何对“印度等南亚国家”构成威胁呢?其实“关系”本身是不能构成“威胁”的,在相互“关系”中构成威胁的是构成国际关系的“行为体”而非“关系”本身,行为者才能对行为对象构成威胁。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将中国塑造成‘对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威胁’”。 又如“美国传统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兼具新闻报道客观性与政治导向性”[1]167的提法自相矛盾。 新闻报道想要做到公正“客观”,必须尽量克服“政治导向性”,如果“兼具新闻报道客观性与政治导向性”就很难真正做到“客观性”,真正做到了“客观性”就很难起到“政治导向性”作用。 因此,改为“兼具新闻报道的特征与政治导向性”似乎更为准确。 笔者认为,该书在遣词造句方面仍有继续打磨、完善的很大空间,希望再版时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