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1-12-29周方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四史爱国主义育人

张 红,周方妍,张 艳

(宁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会首次系统提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重要命题,阐明了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为“四史”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

2020年6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加强全国高校师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把“四史”教育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通起来,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遵循和科学指导。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印发实施,为“四史”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四史”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统一性

(一)“四史”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 “四史”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史、新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鲜活教材,理论上把握着历史的发展规律,并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通过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在历史中探寻社会主义发展三大规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使大学生更清楚、更理性地研判国情和党情,从而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四史”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深刻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保持其先进性发展至今,本质就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并与中国实际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真正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史”作为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之源,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辩证地看待历史,避免“历史虚无主义”,从而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新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规律,并从中汲取经验与智慧。

(二)“四史”是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 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四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弘扬党的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为深入实施“百年行动”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四史”教育作为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主渠道,贯穿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中,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党的伟大成就和光荣传统,做到知史之来、知史爱党爱国,培养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传承党的高尚品质。 引导学生在学“四史”的进程中坚持爱国主义的本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有远大理想抱负和深厚家国情怀的大学生。

(三)“四史”是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遵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3]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充实完善的。 “四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60多年以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等,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篇章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注入了最为鲜活的养分。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不断强调红船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爱国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充分理解历史所展现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走向,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史”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学好历史,尊重历史,也是丰富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遵循。

二、“四史”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维度

(一)学史明理: 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

“四史”教育是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认知、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报国之情的重要途径。 根据《纲要》指导思想,要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加强高校“四史”教育,深入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引导大学生增强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感。 “四史”所包括的内容不仅是某一时段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加强“四史”教育,既要聚焦于“古”,用充分的史实知识和价值观育人,阐述爱国主义发展逻辑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又要聚焦于“今”,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提升大学生的认知和鉴别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在传承爱国主义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史”是推动工作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加强“四史”教育能促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整个发展历程,使其更加全面、更为科学地把握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学史增信: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提出“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根本遵循。 “四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是深化大学生历史文化认知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虽然“四史”教育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但在“十四五”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多样化的影响下仍面临诸多挑战,大学生对“四史”认识不足、“四史”教育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 为此,要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四史”教育,深化提升大学生对党史和国史的理论认知,使其能够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接受历史教育,从精神高度产生情感共鸣,从行动上践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三)学史力行: 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爱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信念是前提,躬行爱国是关键。”[4]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探索实践,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篇章。

“学‘四史’并非照本宣科,宣讲与普及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懂历史知识基础上践行爱国主义。”[5]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必须完成由“爱什么样的国”“为什么爱国”到“如何去爱国”的认识升华。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和新格局,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仍遭遇部分国家的不公正对待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 因此,要通过“四史”教育深入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有理、有利、有节地保卫祖国权益不受侵犯、维护国家尊严不受践踏,引导大学生树立牢固的大局意识,理性表达爱国追求,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国之情。

三、“四史”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丰富“四史”教材体系,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时代内涵

教材不仅具有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四史”的内涵是随时代不断充实发展的,将“四史”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四史”的教材体系,是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时代内涵的必然要求。 “四史”教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来源,“四史”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教材体系的时代价值。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必须用真实生动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成就增强理论知识说服力和感染力,“必须要有学术研究加以支撑,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6]。 二是在“四史”的内容方面,不仅要将“四史”分开作为独立部分进行完善,更要重视“四史”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将“四史”内容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教材的体系化。 三是丰富“四史”教材体系需要深入挖掘理论知识所蕴含的爱国主义价值,把爱国主义讲透彻、讲响亮、讲明白,深化爱国主义时代内涵。

(二)建设“四史”师资队伍,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指出: 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广大教师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建设“四史”文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 “四史”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情怀深、人格正等道德素养,使大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能汲取教师的优良品质。 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培养出有信仰的接班人,才能将爱国主义传承。

第二,教师要有扎实广博的学识。 除掌握相关历史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历史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脉络,能够厘清历史发展规律,具有以史育人的意识; 不仅要有历史学、教育学等综合学科的丰富理论知识,而且政治要强、视野要广、自律要严。

第三,教师要思维新、技术新,要能把故事讲到点子上,避免断章取义、细碎片面,要能利用新科技讲好故事、讲好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 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着教育输出的质量,作为“四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道”,还要“解惑”,讲好中华民族奋进故事、中国共产党成长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起来”的故事、改革开放故事,正确引导大学生感悟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精神,更加坚定地爱党爱国。

(三)营造“四史”学习氛围,凝聚大学生爱国主义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将历史形象地比喻为“人类最好的老师”,强调要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四史”教育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要求,同时也是建设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除了要在教材体系和师资建设上下功夫,还要注重营造学习“四史”的浓厚氛围,通过建设学校之间、校社之间、家校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凝聚育人合力,构建良好育人环境。

第一,要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 不同学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资源,通过加强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四史”教育深度,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认知。 第二,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社会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一些红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学校与社会合作,把历史文化引进“四史”教育课堂,实现“四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三,要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 学校与家庭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双方合作能充分发挥各自育人优势。 总之,要通过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全员学“四史”的良好氛围,最大化发挥育人功能,凝聚育人合力,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时代内涵。

猜你喜欢

四史爱国主义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诵读学传”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