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文化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探究
2021-12-29谭林胶
谭林胶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 214000
引言
地方文化是特定区域的人类生产方式、风情民俗、环境特征等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显著标志,也是一个地域的主要文化基因。研学旅行是学校根据区域特色,组织学生以集体的方式走出校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育目的,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1]。开展基于地方文化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培育学生对地方依恋感和增强学生地方文化自信。
一 构建课程理论与理念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产生,其实是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尊重与回归,是认识主体以游历实践作为认知方式和作为书本学习的重要补充方式[2]。2016年,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习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3]。秉承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的核心教育理论。围绕我国“三教”改革,按照泰勒现代课程理论进行研学旅行课程顶层框架内容设计。参考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对课程设计开发的明细化、模块化、个性化提供新思路[4]。
二 明确课程目标
地方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价值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大运河无锡段的前世今生和历史人文。认识无锡古运河区域的著名历史建筑和场所及无锡古运河的著名桥梁和历史,了解古运河的生态环境。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寻访古运河”的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善于感知和探索的意识以及为古运河文化的审美能力。通过对“运河桥通关”培养学生会使用简单的交通工具,提升学生方位辨识能力和地图识别能力。通过对古运河水质取样实验,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参观古运河沿岸的主要景点和文物保护场所,激发学生对研究身边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了解古运河沿岸民族工商业发展和企业精神,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了解古运河的历史发展和著名人物,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三 明确课程内容
教育部等11部委下发的文件中,建议开发以自然、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等主题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本文建议可以依托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单位属性,开展以下几大主题内容的研学旅行课程。
(一)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这一类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可充分利用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场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本土资源优势和特色,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传统美德、传统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革命传统文化主题
革命传统文化主题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基地参观、走访革命老人,听革命老兵讲红色故事,军事化拓展体验,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模拟体验革命战斗时期的生活开展课程。学生通过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坚定信仰的革命精神。
(三)乡村乡土文化主题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依托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资源单位为依托,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农耕农事、体验完成对当地风土人情、饮食生活等传统习俗的课题,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乡土乡情文化的认同感。
四 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模式
以地方文化研学为依托,在课程组织实施前,尤其是在研究课程步骤策略上,要考虑学生参与课程的方式和模式。本文建议以下两种模式组织课程实施。
(二)PBL式
项目式学习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世界真实存在的问题。项目探究式的研学旅行课程以PBL模式让学生以问题为驱动,组建项目组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的研学实践和体验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完成项目课题为目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利用研学资源,动脑、动手和动口,独立思考,经过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自主探究新知识,并以研究成果的方式呈现,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表达和社会交际能力。项目式研学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探究式研学课程体系
(三)体验式
体验式模式的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需对研学旅行资源进行选择,挑选出一些适合学生动手参与时间的内容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以“寻访古运河”为例,为了让学生体验大运河文化,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挖掘惠山泥人文化,在研学过程中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学生制作泥人,在亲手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
(四)课程评价方法
基于地方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的特点,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相结合,以质化评价为主的方式进行。质化评价是指通过自然调查,充分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的评价方法,对较为复杂的教育现象进行评价,通常以等级呈现评价结果,一般针对参与研学的学生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
五 结语
通过对地方文化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发现地方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教育学生传承和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后续针对性研究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对策;引导学生全面、动态、系统地分析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育学生地方依恋感和增强学生地方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