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宜上海地区冬闲田种植的饲用型小黑麦品种研究

2021-12-29张战胜王雪峰韩玉昊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叶龄分蘖植株

张战胜 鲁 磊 孙 利 王雪峰 韩玉昊

(1中科禾元(青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岛 266000;2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上海 201501;3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501;4上海市道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上海 2015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这就导致我国华东地区稻田在秋收后的复种指数极低,冬季出现了大量闲置土地(闲置期一般为10月中旬到翌年6月初),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有关研究表明,利用冬闲田种植牧草类作物,可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冬闲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5]。

小黑麦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是由小麦和黑麦经过人工选育而得的杂交品种。小黑麦结合了双亲的特性,具有分蘖多、茎叶繁茂、植株高大、抗性强(抗旱、抗寒、抗病)等特点,且其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作为饲草在灌浆期刈割,制作成干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等,故其是很好的粮饲兼用型新作物品种,在华东地区有较好的种植应用前景[6-10]。在此背景下,笔者在相同种植模式下,对“禾麦6号”“禾麦8号”两个饲用型小黑麦品种的生长表现进行对比,以期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冬闲田种植的饲用型小黑麦品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的饲用型小黑麦品种为“禾麦6号”“禾麦8号”,均由中科禾元(青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于2020年—2021年在上海市金山区进行,试验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无严寒且时间长(约126 d),年平均气温为14.8 ℃,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 200 h。供试田块前茬作物为水稻,收获后平整土地,每667 m2施(N-P-K=15-15-15)复合肥50 kg作底肥。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个品种播种面积为7 000 m2,不设重复。

“禾麦6号”“禾麦8号”均于2020年11月16日播种,采用机械条播方式,行距为25 cm,每667 m2播种量为8 kg,播种7 d后出苗,返青后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 1次。

1.3 测定内容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冬闲田种植的饲用型小黑麦品种,为了不影响下季作物水稻的种植,本试验不探究小黑麦的加工与利用情况。主要测定指标和方法为:(1)在田苗数。小黑麦出苗后,每处理随机选取1 m2,计数苗数,折算不同时间段的每667 m2在田苗数。(2)分蘖率。小黑麦完全分蘖后,每处理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段1 m2,计数苗数,结合基本苗数,计算分蘖率。(3)植株高度。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0株,测定自然植株高度,计算平均值。(4)叶龄。计数单株上生长完全叶的数量。(5)绿叶数。计数单株上具有绿色叶片的数量。(6)鲜草产量。5月收割时,每处理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段1 m2,距离地面5 cm刈割后称重,计算鲜草产量,折算成每667 m2鲜草产量。

利用Excel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苗数及分蘖率

据调查,两个小黑麦品种均在播种后9 d完全出苗,其中,“禾麦6号”的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0.17万苗,“禾麦8号”的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0.67万苗。由图1可知,两个小黑麦品种均在2月—3月大量分蘖,3月以后分蘖逐渐趋于稳定,最终“禾麦6号”在收割前(5月)的分蘖率为263%,“禾麦8号”在收割前的分蘖率为198%。

图1 两个小黑麦品种在不同月份的分蘖率比较

2.2 植株高度

由图2可知,两个小黑麦品种的植株高度均随着时间推进呈上升的趋势,且均从3月开始快速增长,在收割前,“禾麦6号”的植株高度为182 cm,“禾麦8号”的植株高度为176 cm。

图2 两个小黑麦品种在不同月份的植株高度比较

此外,据调查,两个小黑麦品种自3月起植株高度快速增长,而分蘖率快速下降,且分蘖率由高变低的时间和植株高度快速增长的时间相吻合,表明3月份小黑麦进入快速生长阶段。经分析,这可能是受气温升高的影响。

2.3 叶龄、绿叶数

由表1可知,两个小黑麦品种的叶龄均随着时间推进呈上升的趋势,而绿叶数的表现则相反(呈下降的趋势)。两个小黑麦品种在收割时的叶龄都在9叶以上、绿叶数均在4张以上,说明这两个小黑麦品种均能保持一定的青绿特性,且叶数较多,故这两个小黑麦品种不仅可作绿肥,也是很好的青绿、青贮饲料来源[1,7,11]。

表1 两个小黑麦品种在不同月份的叶龄、绿叶数比较

2.4 在田总苗数与产量

由表2可知,两个小黑麦品种的在田总苗数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时间推进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两个小黑麦品种在收割时每667 m2在田总苗数均为30万苗以上(“禾麦8号”高于“禾麦6号”);而鲜草产量“禾麦8号”低于“禾麦6号”。以上结果表明,在田总苗数和鲜草产量并不成正比。经分析,这可能与本试验小黑麦的种植密度有关。

表2 两个小黑麦品种在不同月份的在田总苗数与鲜草产量比较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冬闲田种植“禾麦6号”“禾麦8号”两个小黑麦品种,两个小黑麦品种均在2月—3月大量分蘖,3月以后分蘖逐渐趋于稳定;两个小黑麦品种的分蘖率由高变低的时间和植株高度快速增长的时间相吻合,表明3月份小黑麦由有效分蘖阶段进入植株高度快速增长阶段。两个小黑麦品种的叶龄均随着时间推进呈上升的趋势,而绿叶数的表现则相反(呈下降的趋势),但两个小黑麦品种均具有很好的青绿特性,均适宜作为牧草种植。两个小黑麦品种的在田总苗数均随着时间推进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但收割时在田总苗数高的“禾麦8号”的鲜草产量反而低于“禾麦6号”。综上,“禾麦6号”具有突出的产量优势,适于在上海地区作为饲料型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叶龄分蘖植株
不同施钾量对鄂尔多斯地区马铃薯抗蚜虫能力的影响
2020年富岛侧深施肥试验总结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长匐茎与块茎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