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3%甲霜·种菌唑ME预防早稻苗期病害效果评价

2021-12-29陈龙春周宇杰方少阳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立枯病诸暨市早稻

陈龙春 周宇杰 骆 琴 方少阳

(1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农技站,诸暨 311835;2浙江省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诸暨 311800)

早稻谷作为粮食储备轮换粮的重要来源,对提高粮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而目前影响早稻生产最主要的病害是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立枯病(均为苗期病害)。其中,水稻恶苗病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预防措施主要是药剂浸种,但在部分地区,该病病菌对市场上使用量较大的氰烯菌酯、咪鲜胺等药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2-3];水稻立枯病则是水稻旱育秧田中常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浙江省诸暨市育秧基质和旱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早稻秧苗一旦遭遇“倒春寒”天气,常造成水稻立枯病大面积发生,给诸暨市早稻安全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亟需筛选出一种预防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立枯病的高效药剂,从而保障浙江省诸暨市早稻安全生产。在此背景下,笔者于2020年进行了4.23%甲霜·种菌唑ME预防早稻苗期病害的药效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诸暨市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早39”,于2020年3月15日播种,秧盘规格为30 cm×60 cm,每盘播种量为125 g,育秧基质为客土∶基质=1∶1,采用叠盘暗出苗方式,室内温度为30 ℃、湿度为90%,出苗后移至智能育秧大棚。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4.23%甲霜·种菌唑ME(顶苗新,印度联合磷化物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SC(亮地,江苏农药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5%咪鲜胺EC(使百克,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用种量均为125 g,具体用药量和处理措施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处理

1.4 调查方法与计算

1.4.1 水稻恶苗病

每处理调查3个秧盘,记录秧盘内水稻恶苗病的发病秧苗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效。

1.4.2 水稻立枯病

每处理框取10 cm×10 cm的面积,取5个点,肉眼观察水稻立枯病的发病秧苗数,重复3次,计算病株率和防效。

1.4.3 计算公式

病株率=(病苗数÷调查总苗数)×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株率-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株率)÷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株率]×100%。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DPS进行处理,并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比较

由表2可知,在4.23%甲霜·种菌唑ME的5个处理中,采用包衣后清水浸种的处理(3)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株率为0.13%,防效为91.04%;只采用浸种的处理(4)和处理(5)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相当,防效分别为83.00%和83.95%;采用清水浸种后包衣的两个处理,用药量高的处理(2)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好于用药量低的处理(1),防效分别为72.73%和43.83%;处理(1)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极显著低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使用25%氰烯菌酯SC的处理(6)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最差,防效仅为4.00%,极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使用25%咪鲜胺EC的处理(7)和使用25%咪鲜胺EC+25%氰烯菌酯SC的处理(8)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91.43%和92.32%,这两个处理与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4.23%甲霜·种菌唑ME预防水稻恶苗病以采用包衣后清水浸种的效果较好,其次是只浸种,采用清水浸种后再包衣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较差,且清水浸种后包衣中药剂使用量高的处理的预防效果好于药剂使用量低的处理。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比较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比较

受倒春寒天气的影响,2020年诸暨市早稻生产上水稻立枯病发生较重。由表3可知,空白对照(CK)的平均病株率达27.67%。使用25%咪鲜胺EC的处理(7)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差,病株率为23.53%,防效为10.48%;使用25%氰烯菌酯SC的处理(6)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差,病株率为18.13%,防效为40.12%;这两个处理与CK间病株率差异不显著,防效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使用4.23%甲霜·种菌唑ME的5个处理的秧盘内均未见立枯病死苗,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均达100%。使用25%咪鲜胺EC+25%氰烯菌酯SC 1 500倍液的处理(8)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病株率为1.00%,防效为94.43%,与使用4.23%甲霜·种菌唑ME的5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处理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4.23%甲霜·种菌唑ME对水稻恶苗病、水稻立枯病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预防水稻恶苗病时,4.23%甲霜·种菌唑ME采用包衣后浸种的预防效果好于只浸种,只浸种的预防效果好于清水浸种后包衣,清水浸种后包衣中药剂使用量高的处理的预防效果好于药剂使用量低的处理;在预防水稻立枯病时,4.23%甲霜·种菌唑ME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只浸种、包衣后浸种、清水浸种后包衣),对水稻立枯病的预防效果一致,防效均为100%。综合来看,以每1 kg种子用4.23%甲霜·种菌唑ME 2 mL包衣后浸种,对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的预防效果较好,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达91.04%,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达100%。

综上,在水稻种子处理时,可选用4.23%甲霜·种菌唑ME,作为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进行使用,尤其是在早稻种子处理时,该药剂可兼防水稻立枯病,这有助于保障秧苗的足量供应。

猜你喜欢

立枯病诸暨市早稻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诸暨市学勉中学
今年全国早稻稍有减产
诸暨市浣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