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丙环·嘧菌酯SC(安普博)在崇明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2021-12-29邬程辉陈海彬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孕穗纹枯病药剂

邬程辉 陈海彬

(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2152)

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发生在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1]。该病在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状,病斑中部为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研究表明,水稻纹枯病在田间水稻生长繁茂、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主要影响水稻灌浆期及之后的结实,从而影响水稻产量;单季晚稻一般在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发病最重[2];在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在株间或稻丛中扩散,使病株率增加,随后病部由下位叶鞘向上位叶鞘发展,病情逐渐加重;在水稻抽穗期前后,水稻纹枯病的病情会发展到高峰期,后期病斑慢慢扩散。

井冈霉素是目前上海地区防治水稻纹枯病较为普遍的一种杀菌剂,具有强内吸性,兼顾治疗和预防作用[3]。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井冈霉素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过程中,出现了防效时间短、稳定性不高、病菌对其抗性增强等现象,导致近年来部分田块的水稻纹枯病在施药后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故如何科学用药防治水稻纹枯病成为了农户普遍关注的问题,亟需筛选出绿色、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安全药剂与井冈霉素进行轮换或搭配使用。

丙环唑和嘧菌酯对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和叶斑病等具有良好防效,但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中,鲜见丙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生产上应用的报道。而19%丙环·嘧菌酯SC(安普博)是一种新型的复配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兼内吸性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鉴于此,为验证19%丙环·嘧菌酯SC(安普博)在水稻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4],笔者于2020年7月—8月进行了19%丙环·嘧菌酯SC(安普博)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海安村一水稻田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试验田为多年水稻种植田块,多发水稻纹枯病,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21%,土壤pH为5.93。

1.2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为19%丙环·嘧菌酯SC(安普博,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32.5%苯甲·嘧菌酯SC(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24%井冈霉素SC(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和实施

试验共设4个处理,具体试验设计和用药时间见表1。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不设重复,每处理面积为400 m2。使用台州市路桥佳农喷雾器厂生产的3WBD-16型喷雾器进行施药,于水稻拔节初期(7月20日)第1次用药、水稻孕穗末期(8月5日)第2次用药、水稻齐穗期(9月14日)第3次用药,喷药时以叶片正反面和穗粒周围均匀喷雾至药液欲滴为限。在本试验过程中,除按照试验设计施用药剂外,其他农事操作同常规。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1.4 调查时间与方法

试验期间,分别于水稻拔节初期、孕穗末期、齐穗期进行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于水稻成熟后采收前(2020年11月15日采收)取样测产,每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的3个点,每点调查1 m2,计数收获穗数,再从中取有代表性的2株水稻植株,测量株高,计数每穗总粒数和空瘪粒数,计算理论产量。收获时,每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的3个点,每点调查2 m2,将稻株割回,单独脱粒,测定千粒重,并计算实际产量。在每次施药后15 d进行各药剂对水稻生产安全性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经施药后15 d调查,未发现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有生长不良现象;而在整个试验期内也未发现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有生长不良现象,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2.2 防 效

由表2可知,在水稻孕穗末期调查,处理(1)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3),其中,处理(1)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94.61%,处理(2)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88.70%,处理(3)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32.71%。

表2 孕穗末期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比较

由表3可知,在水稻齐穗期调查,处理(1)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显著高于处理(2)和处理(3),其中,处理(1)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93.11%,处理(2)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83.39%,处理(3)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28.50%。

表3 齐穗期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比较

2.3 产量及产量性状

由表4可知,在4个处理中,处理(1)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为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38.36 kg,较CK增产4.27%;处理(2)的产量次之,每667 m2产量为631.87 kg,较CK增产3.21%;处理(3)的每667 m2产量为624.38 kg,较CK增产1.99%。综上,19%丙环·嘧菌酯(安普博)对水稻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但与常用杀菌剂相比,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未有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初期、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分别每667 m2用19%丙环·嘧菌酯SC 40 mL 1次,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其中,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调查,19%丙环·嘧菌酯SC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94.61%和93.11%,均显著高于常规防治药剂32.5%苯甲·嘧菌酯SC和24%井冈霉素SC的防效;同时,19%丙环·嘧菌酯SC对水稻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因此,19%丙环·嘧菌酯SC(安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选择中,具有很强的轮替价值,该药剂连续施用2~3次,即可对水稻纹枯病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本试验期间,试验田块均有水稻纹枯病发生,但不同田块该病的发生程度不同。另外,在调查时还发现,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可能与气温、湿度、氮肥施用等因素有关,例如:(1)水稻纹枯病在气温高于25 ℃时易发生,由于上海市普遍采用小麦和单季稻混种或绿肥和单季稻混种,造成了上海市水稻种植往往都在5月末,此时温度正好适宜纹枯病病菌侵染水稻。(2)6月,上海市进入梅雨季节,水稻田间易积水,导致土壤湿度较高,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较严重。因此,在选择水稻种植田块时,不宜选择地势低洼的田块,以防止雨水倒灌,确保水稻田可做到保水、排水两不误。(3)氮肥施用时间偏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植株长势,从而影响植株对水稻纹枯病的抵抗力。因此,在使用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时,可适当配施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在调整水稻植株长势的同时,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

由于2020年崇明试验稻区未有稻瘟病发生,故不能确定19%丙环·嘧菌酯SC对稻瘟病是否有一定的防效,其结论有待后续试验进行验证研究。

猜你喜欢

孕穗纹枯病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在我的村庄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在我的村庄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无题
领航“拔节孕穗”的青春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