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期“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2021-12-29吴海霞张杰峰王风良沈田辉朱展飞周国妹卞康亚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整张锈病赤霉病

吴海霞 杨 惠 张杰峰 陈 蓓 王风良 沈田辉 朱展飞 周国妹 卞康亚

(1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盐城 224134;2宜君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铜川 727200;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植物保护站,盐城 224100)

草庙镇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小麦种植大镇,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为7 200 hm2。赤霉病、白粉病、锈病是草庙镇小麦生产上穗期发生的主要病害(称为穗期“三病”),在当地大发生频率较高。为筛选出防治穗期“三病”的新型、高效、低毒药剂,推进草庙镇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1-4],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5-6],笔者于2020年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小麦穗期“三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以期明确不同药剂防治穗期“三病”的田间药效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防治对象及作物

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试验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

1.2 试验设计及实施

试验在大丰区草庙镇一个家庭农场的小麦田中进行,供试田块土壤肥力均匀,小麦长势平衡,试验时小麦处于扬花初期。

试验共设2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667 m2,具体试验设计及药剂信息见表1。采用台州市广丰塑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施药,于2020年4月17日进行第1次施药、4月24日进行第2次施药。

表1 试验设计及药剂信息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1.3.1 赤霉病

最后1次施药后15 d,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0穗,以病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进行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并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分级标准:0级,全穗无病;1级,病小穗占全穗1/4以下;3级,病小穗占全穗1/4~1/2;5级,病小穗占全穗1/2~3/4;7级,病小穗占全穗3/4以上。

计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穗防效=[(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相应病级)÷(调查总穗数×调查最高级值)]×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3.2 白粉病

分别于施药前和最后1次施药后15 d调查病情;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固定20株小麦,调查小麦植株上部3张叶片的病叶数并分级,计算病指和防效。分级标准:1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张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76%以上。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应级值数)÷(调查总叶数×9)]×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病叶防效=[(对照区病叶率-处理区病叶率)÷对照区病叶率]×100%。

1.3.3 锈 病

最后1次施药后15 d调查病情,每小区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植株,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小麦,每株小麦调查顶部3张叶片,以每张叶片上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百分率进行病情分级。分级标准:0级,不发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张叶面积的76%以上。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应级值数)÷(调查总叶数×9)]×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病叶防效=[(对照区病叶率-处理区病叶率)÷对照区病叶率]×100%。

1.3.4 数据处理分析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2可知,20%氟唑菌酰羟胺SC、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1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2对赤霉病防效较好,第2次施药后15 d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8.89%和92.06%、85.19%和90.48%、81.48%和87.30%,但不同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处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2可知,不同试验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SC、25%氰烯菌酯SC对白粉病的防效较差,第2次施药后15 d的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24.44%和27.11%、25.73%和27.94%;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1、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2、45%戊唑·咪鲜胺EW、37%戊唑·咪鲜胺EW对白粉病的防效较好,第2次施药后15 d的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80%以上。

2.3 不同处理对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2可知,20%氟唑菌酰羟胺SC、25%氰烯菌酯SC对锈病的防效较差,第2次施药后15 d的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46.58%和46.33%、43.23%和43.51%;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1、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2、45%戊唑·咪鲜胺EW、37%戊唑·咪鲜胺EW对锈病的防效较好,第2次施药后15 d的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80%以上。

2.4 施用助剂对“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2可知,配合激健助剂、施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1且药剂减量40%,对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防效均在80%以上。

2.5 施药次数对“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2可知,各药剂处理均表现为施药2次对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效好于施药1次。各试验药剂不同施药次数处理间对赤霉病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对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效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0%氟唑菌酰羟胺SC和25%氰烯菌酯SC除外)。

表2 不同处理对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6 安全性

试验中未发现各试验药剂对小麦生长有任何不良影响,说明各试验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上,各试验药剂对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7-10],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同时,含戊唑醇的复配剂对白粉病和锈病也均有较好的防效。20%氟唑菌酰羟胺SC和25%氰烯菌酯SC这两种单剂对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效较差,这可能与2020年草庙镇白粉病、锈病发生早、发病重,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有关。各试验药剂不同施药次数处理间对赤霉病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对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效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0%氟唑菌酰羟胺SC和25%氰烯菌酯SC除外)[11-13]。施用2次药剂对病害的防效明显好于施用1次。同时,增施助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剂用量,并提高药效。

综上,建议草庙镇小麦生产中防治赤霉病,每667 m2宜施用20%氟唑菌酰羟胺SC 60 mL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50 mL,轻发生年份用药1次即可,也可配合激健等助剂,并进行药剂减量施用[14];重发年份可轮换施用其他药剂,以减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且为确保防效,需避免单独施用20%氟唑菌酰羟胺SC和25%氰烯菌酯SC单剂。

猜你喜欢

整张锈病赤霉病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戳中皇帝的笑穴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比萨切块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AB卷
毛豆哭闹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