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经济落后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事项

2021-12-28李新翠吴延磊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证分析十四五

李新翠 吴延磊

摘 要:基于对东部、中部和西部5000多名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差异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究幼儿教师队伍基本状况。结果显示,幼儿教师队伍状况主要体现在保障性、满意度、认同度、稳定性和压力性等方面,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保障性水平最低。进一步聚类分析发现,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状况集中体现为整体薄弱型和相对优质型,两个类型中保障性均處于较低水平。为此,需要坚持关注政府外在保障与教师内在体验并重的基本思路,切实加强幼儿教师队伍政府保障和着力减轻幼儿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等。

关键词:“十四五”;幼儿教师队伍;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9-0016-07

一、问题提出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教师的节日寄语中明确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是夯实兴国强国教育之基的重要内容,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破解结构性缺员较为突出、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发展通道相对偏窄、职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1]”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2]。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起点,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有所育”是重要的民生事项,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3]。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日益表明,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个体全面健康发展、教育质量提高、国民素养整体提升、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提高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4][5]。近10年来,经过国务院牵头实施的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专项扶助计划,贫困山区大批的乡镇和乡村幼儿园逐渐建立,基本实现了“幼儿园入村”,“入园难”不再是贫困地区适龄幼儿和家庭面临的困境[6],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起步晚,学前教育质量的城乡差异大,贫困山区的学前教育质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现实来看,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短板和问题,离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目标还有一定差距[7]。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研究、分析和探讨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但多数研究为思辨性研究,实证研究也从直观数据出发,较少研究从结构和模型地角度考察幼儿教师队伍的结构要素和基本水平。已有研究发现幼儿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量不足,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反映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如师幼比低[8]、总体数量不足[9]、数量缺口巨大[10]、幼师数量短缺等,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生师比过高[11]和幼儿资数量短缺[12]。二是素质不高,如众多研究者指出当前幼儿教师整体水平偏低[9],有调查发现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着学历水平低、专业素质不高、教师资格获得率低等一系列问题[13][14]。还有研究显示专业教师严重不足[15]、学历普遍较低,幼儿教师质量参差不齐[10]、专任教师专业化程度低[16]和质量不齐[12]等问题。三是保障水平差,有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学前教师年龄、教师职称和教师编制问题依然存在[17]。缺编现象严重、学历普遍较低、接受培训机会相对较少,老龄化现象严重等[14]。四是结构失衡,如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城乡师资力量差异巨大、城乡师资交流缺乏和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8]。五是差异巨大,调查显示学前教育师资在县域、城乡、园所之间的配置不均衡[19],配置不均等问题[9]。六是稳定性差,如贫困地区幼儿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流动性大 [9][15][20]。

关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外在”现实,更需要关注其精神生活状况[21]。因此,本研究将基于已有文献,并将已有研究者关注的主题和问题进行一定整合和优化,初步设计出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状况的结构要素,并通过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确定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状况要素、现实水平以及主要类型等。上文中提到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保障水平、结构失衡、差异巨大和稳定性差等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供给和保障层面,着眼于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幼儿教师队伍的满意度、认同度以及工作压力等方面。因此,本研究将以上因素也纳入研究视域。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一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即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结构要素;二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总体水平和每个具体维度的水平如何;三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二、研究方法

(一)工具研制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具体构建保障性、满意度、认同度、稳定性和压力性等五个一级指标,每一个一级指标包含3-6个二级指标。根据常规测评经验,本研究选择李克特五点计分量表,1为非常差,2为比较查,3为一般,4为比较好,5为非常好。

信度分析结果发现,保障性、满意度、认同度、稳定性和压力性五个个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01、0.923、0.891、0.876和0.912,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4。五个分维度的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33、0.937、0.903、0.895和0.932。各分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0.905、0.918、0.922和0.896(p<0.01)。可见,《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调查问卷》的可靠性较高。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通过委托调研的方式,借助问卷星调研平台,从河北省、河南省、湖南省、贵州省和云南省中各选择2个县(原国家级贫困),每个县预计调查300名学前教育教师,回收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基本清理,剔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后,有效数据为2822份,问卷有效率为98.11%,样本情况详见下页表1。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对其中两个县开展个案深度研究,收集该县学前教育师資的总体数据、对相关教育行政管理者和部分园长、教师开展个别访谈,共收集到访谈资料3万余字。

(三)数据处理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来探讨幼儿教师队伍的核心内涵要素,通过描述统计和方差分析来考察其总体水平和现状,通过聚类分析考察其现状的基本类型,所用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9.0和Mplus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队伍内涵要素

1.项目分析

按照每个被试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所有问题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20.57≤t≤56.33,p<0.00)。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每个题目与总分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0.331≤r≤0.605,p<0.00)。由此,所有题目均被纳入因素分析过程。

2.探索性因素分析

本研究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700多份(30%)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抽样适当性参数,Bar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x2=91.246,p<0.000,说明数据可以开展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5个,详见表2。经极大方差旋转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剔除因子负荷低的项目。

进一步分析,量表的碎石图因子载荷及公因子解释率均逐渐向更优质的因素结构方向转变,最终《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调查问卷》共剩余19个项目,且聚焦为5个因子,每个项目因子载荷均大于0.5,五个因子的方差累积解释率为60.386%。因子1主要反映幼儿教师队伍的幼儿园性质、资格证书、编制、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均与政府投入和政策保障有关,因此命名为保障性,该因子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解释率为23.98%;因子2主要是调查对象对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培训、自身状况和所在幼儿园等各方面的满意度,其解释率为10.508%,命名为满意度。因子3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包括职业选择、一般意义上职业认同、对自身职业状况的认同等,命名为认同度,其解释率为8.517%。因子4主要包括教师是否推荐其他亲友从事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和是否推荐来所在幼儿园,因此命名为学生事务,其解释率为6.901%。因子5主要包括职称评审压力、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等,因此命名为工作压力,其解释率为4.15%。从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及其解释率来看,《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

3.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调查问卷》五个维度因素结构的合理性,本研究在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的指标值总体非常理想。CFI和TLI均在0.9以上,RMSEA小于0.08,SRMR小于0.05(见表3)。说明该量表的模拟拟合度较好,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如图1所示。

(二)幼儿教师队伍水平分析

1.幼儿教师队伍现状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教师队伍状况总分均值为3.27,约处于“一般偏上”的水平,这说明幼儿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还不够理想。五个子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认同度、稳定性、满意度、压力性和保障性(见表4),其中保障性维度得分均值仅为2.4,处于比较差的水平,认同度接近比较高的水平,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度(3.95分)与专业热忱较高(4.00分)[21]。

(三)幼儿教师队伍状况类型分析

鉴于均值是否代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追问,笔者以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五个维度为分析变量,以每位教师在保障性、满意度、认同度、稳定性和压力性五个维度上的均值为指标,对全部有效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总体水平呈现出两种基本类型(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两种类型的幼儿教师队伍状况在五个维度上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种类型的教师占比为50.92%。这一类型教师在五个维度上得分均较低,均值在2.31-3.31之间,总得分值为2.84,不及一般水平,各个维度得分接近,因此被称为“整体薄弱型”。值得关注的是保障性得分最低,其次是压力性,压力性得分越低则表示压力越大。

第二种类型的教师占比为49.08%。这种类型的教师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各维度得分均值在2.41-4.32之间。总得分均值(3.72),接近“比较高”水平,因此被称为“相对优质型”。这一类型的突出特点也表现在保障性得分最低。

总体来看,两种类型的教师比重相当,同时保障性在两个类型中均是得分最低的。

(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状况

1.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状况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具体包括保障性、满意度、认同度、稳定性和压力性五个要素。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显示该因素结构能够较好地解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状况结构。

2.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状况水平相对较低,仅处于接近比较好的状况,但是从各个分维度来看,学前教育教师对职业认同度最高,但是该职业的保障性水平最差。

3.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状况呈现出整体薄弱型和相对优质型两种基本类型。但两个类型的突出特点均是保障性水平最差,且两个类型之间在这一指标上的差异不显著(F=1.622,P=0.203.),两个类型之间在满意度、认同度、稳定性和压力性等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

四、讨论与建议

上述结果分析发现,幼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不佳,特别是保障性水平在现有五个维度上得分最低,已有研究指出其原因是“缺乏保障、薪资低”,难以吸引优秀毕业生、优秀学前教师到幼儿园任教,在职的学前教育教师也倾向于选择工资福利更高的中大城市,致使落后地区难以吸引“新鲜血液”和留住“老人”[16]。其次是压力性维度,认同度、满意度和稳定性得分相对较高,也有相应的证据支持[21],基于此建议从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一)幼儿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表现出多维性,需多管齐下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幼儿教师队伍状况关涉保障性、满意度、认同度、稳定性和压力性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特定的具体内容。因此,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多管齐下。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所示,保障性因子所含内容最多,包括幼儿园性质、教师资格证状况、教师学历、职称、编制、月收入和社会保障福利等。幼儿园性质主要体现在公办幼儿园的比例,教师资格证状况体现在有无教师资格证以及教师资格证的类型(幼儿教师资格、中小学教师资格、无教师资格)。教师职称则是依据现有职称体系,职称越高则说明保障性越强,编制则是指教师是否有编制,月收入和社会保障福利也是体现在越高保障性越强。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幼儿教师队伍状况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政府职能的保障性内容,也体现在幼儿教师本身的满意度、认同度、稳定性和压力性等方面。职业认同和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对幼儿教师职业的选择和坚持上,压力性主要体现职称评审、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等方面。就保障性而言,亟需加强和完善政府保障机制体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研究者和决策者更多关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配置、待遇等保障性硬条件,而关于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度、工作压力等关注不足,即便有研究者关注也尚未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和决策视角来审视和分析这些问题。因此,未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下功夫,从外在保障和内在体验两个方面加以思考和推进。

(二)切实加强幼儿教师队伍保障性

从绝对水平分析来看,幼儿教师队伍总体保障性水平较低。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幼儿教师队伍状况集中表现为两种类型:整体薄弱型和相对优质型,且两种类型的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前文关于两种类型的分析,前者幼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保障性和稳定性方面,以及压力性较大;而后者幼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处于一般接近比较高的水平,该类型除保障性水平较低外,其他几个维度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与已有相关研究结论是吻合的[21]。从本研究中的保障性内容来看就,保障性主要体现在政府为保障幼儿教师的政策保障和投入,具體包括幼儿园公办性质、教师资格状况、职称、收入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要增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保障性并不是简单地从这些内容的字面出发去逐个侦破,而是要找到增强保障性的关键点和牛鼻子。

首先,需要依法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确保幼儿教师获得应有的权益,是加强幼儿教师政府保障的根本,这个问题明确了,则编制、职称、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会迎刃而解[12]。

其次,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利用现有政策体系和政府资源,积极稳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保障性。建议不同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有关条件,通过多措并举扩大幼儿教师编制和优化非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破解这一难题。扩大幼儿教师编制则需要根据当地幼儿教师的总体状况、教师编制总量以及政府财政收入等多种因素采取“全纳入”配置编制;按比例核定、配置编制;整合现有编制;打破公、民办界限,为民办园配备一定数量的事业编教师[22]。此外,通过设定非编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政府出资为非编教师提供工资补助,实现多方面“同工同酬”;建立健全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优化非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22]。

(三)着力减轻幼儿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较大。这一压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职称名额少、工作量大和工作负担重等方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幼儿教师生师比为17.06:1[23],远远高于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的规定,我国全日制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应为1∶7 至1∶9,半日制幼儿园应为1∶11至1∶13。有研究显示,35%的农村幼儿园每个班级能够配置一教一保,20%的农村幼儿园仅一个教师负责全部活动,而稍微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全校仅能保证一教,负责学校包括教学、安全、卫生等事宜。90%以上的农村幼儿园没有配备专门的保健医生[10]。还有研究显示,仍有14%的班级属于“一班一师”的情况。在这种班级,一名教师要承担几十名幼儿的学习、生活、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工作强度大,压力大[15]。近五年来,全国幼儿教师中未评职称教师占比在72.26%-74.77%之间,有调查对西部某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显示,93.2%的教师没有职称,极少数有职称的教师则主要是转岗而来[12],可见幼儿教师评职称的压力之大。

此外,本研究发现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均较高,与已有研究结果高度吻合,如有研究对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专业认同度均较高[21]。还有研究显示,在编教师职业认同远远高于非编制的教师,公办学校教师的职业认同高于民办学校的教师[10]。因此,在加强幼儿教师政府保障的同时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今年教师节,读懂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希望的时代内涵[EB/OL].(2020-09-11)[2020-12-01].https://edu.gmw.cn/2020-09/11/content_34177071.htm.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0-12-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1/03/c_1126693293.htm.

[3]习近平.给“国培计划(二○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5-09-10(001).

[4]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20.

[5]庞丽娟,等.高位入手顶层设计我国学前教育政策[J].教育研究,2012(10):104-107.

[6]教育部.2018年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介绍[EB/OL].(2019-06-27)[2020-12-01].http://www.gov.cn /xinwen /2019-02 /26 /content_5368916.htm.

[7]杨莉君,黎玲.精准扶教:合理满足贫困山区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需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6):100-106.

[8]洪秀敏,羅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5):74-81.

[9]刘玮.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幼儿教师的师资配置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100-102.

[10]赖昀,薛肖飞,杨如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 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5(03):103-111.

[11]姜蓓佳. 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扶贫的现状与对策,教育探索,2019(6):9-13.

[12]陈蓉晖,吴姝静. 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8):57-61.

[13]徐群.师资配置: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要务[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22-25.

[14]邹联克,陶蕾,李玲.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西部某省A县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2(3):116-120.

[15]龚欣 李贞义.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与突围策略—基于41所农村幼儿园的实证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9(6):28-34.

[16]李彬,刘薇,周琴. 基于教育质量提升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优化——以安徽省大别山区S县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2):12-14.

[17]于冬青,张永慧,王晓阳.农村学前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及相关建议—基于十二省份的调研数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34-37.

[18]戴孟雷,谢虹,颜宁宁,等.区域学前教育师资普惠性配置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5,06):80-82.

[19]万湘桂.县域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与思考——基于湖南省8区县调查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5(10):73-80.

[20]牛桂红.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甘肃省宕昌县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8):110-113.

[21]姜勇,何敏,张云亮.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幼儿园教师精神状况考察——物质的匮乏与心灵的充盈[J].学前教育研究,2016(7):31-39.

[22]夏婧.我国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4(7):35-41.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十四五
中国区域发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
浅谈“十四五”背景下湖南高职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