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2021-12-28张树金
张树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坚决遏制其猖獗势头,有效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一是案件持续高发。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2021年以来立案2086起,占全部刑事案件46%以上,损失金额1.6亿元,是线下传统侵财犯罪造成损失的20倍,单案损失50万以上案件有67件、损失金额6445万元。二是手段翻新快。网络刷单、网络贷款、“杀猪盘”等类型占电信诈骗发案的60%以上,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升级,隐蔽性、迷惑性增强,群众防不胜防。三是破案难度大。电子证据易灭失,涉案资金化整为零、快速转移、化妆提取,且68.5%的境外诈骗窝点在缅北地区,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增大了破案、追赃难度。四是社会危害严重。电信网络诈骗门槛低、成本小、收益高、仿效性强,滋生出大量黑灰产业,给群众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带来巨大威胁,有的群众在“养老钱”“看病钱”“上学钱”被骗后猝死自杀、致贫返贫、上访闹访,有的企业巨额资金被卷走面临破产倒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此,重庆市南岸区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推动构建“共治、主治、数治”的“全民反诈”新格局,助推南岸区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山水人文都市区、智慧创新生态城。
一、凝聚“共治”意识,打造反诈共同体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从单纯的刑事犯罪问题上升为较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多发,是一个地区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客观上需要打破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固有局面,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充分参与的“九龙治水”格局。
(一)全覆盖构建治理体系,确立反诈“是我责”
南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021年以来区委书记、区长20余次对反诈工作作出指示批示、8次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副区长、公安局局长任常务副总指挥,依托区际联席会议平台,将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8个扩大至50个,涵盖区级职能部门、镇街、三大通讯运营商、各商业银行等,各行业部门建立了各自的反诈领导体系并结合职能各负其责。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以上率下、由内到外,层层传导,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统筹力量,让反诈“是我责”深入人心,让反诈“看我的”成为行动自觉。
(二)全要素量化治理任务,确定反诈“做什么”
根据重点工作及职责分工,从人员、技术、方法、资料等全要素出发,出台《南岸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方案》,为成员单位量身定制操作性强的任务清单,细化100余项工作任务,实施清单式推进,纳入“平安南岸”建设年度考核,出台实施意见、宣传方案、督检方案、任务分解表等系列配套制度,确保打防管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全过程跟督治理实效,确保反诈“做得好”
建立全过程跟踪问效常态机制,确保措施能落地、落地有反饋、工作成效好。建群“晾晒”,以降发案、控损失、控回流为目标,建立“南岸区全民反诈工作微信群”,全区部门单位党政“一把手”、学校负责人、反诈联络员等悉数入群,每日通报各镇街发案排名、经验做法、典型案例等情况,通过“晾晒”“比拼”,激发反诈工作动力,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主动反诈氛围。“末位”挂牌,对连续3个月案件高发的社区、企事业单位予以挂牌整治,整治效果不佳的予以约谈、倒查问责。对损失金额50万以上案件,倒查社区反诈宣讲及覆盖情况,并通报镇街主要领导进行督导。建立“一案一奖”机制,将反诈工作先进单位、无诈社区、反诈能手创建评比活动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推动全民反诈工作行稳致远。
二、担起“主治”责任,发挥公安主力军作用
作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力军,南岸区公安分局坚持系统融合思维,将反诈与其他工作统筹考虑,借力用力最大程度优化配置资源,实现治理效能的倍增。
(一)将“全警反诈”打造成“全民反诈”的标杆
南岸区公安分局打破内部警种部门界限,将反诈工作列为 “一号工程”贯穿全局工作,依托市公安局授权分局的2021年绩效自主考核试点机会,设定50%分值专项用于反诈考核,警种捆绑派出所共同参与考核,明确任务职责,配套下发线索研判、预警劝阻、资金查控、侦查打击、宣传防范工作任务职责清单,明确“反诈工作一票否决制”,即反诈任务未完成视为所有目标任务未完成,影响年终评优评先。同时,提拔任用干部必须要有反诈工作经历,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
(二)将反诈中心打造成反诈治理综合体
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反诈中心,与合成作战中心合署办公,强强联手,资源共享。开发南岸区电信诈骗警情展示系统,实时展示电诈警情、受害人特征、作案手段、发案趋势等信息,选拔56名精干警力,组建案件研判、外调侦查、综合反制、宣传防范等5个专业组,形成“接警-研判-侦办”和“预警-推送-劝阻”双模块闭环运转。破除警种壁垒,适当放开网安、经侦、情报等警种系统权限,简化配侦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
(三)将反诈工作打造成公安工作的亮点品牌
南岸区公安分局立足反诈实际,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防范,在方法举措上谋创新、求突破。围绕打本地窝点、打黑灰产、打回流、打两卡、破本地案件,进一步落实大数据合成作战机制、局领导包案机制、反诈中心一体研判机制等,破获了一批典型案件。主动占领网上网下宣传阵地,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群众满意、效果良好的宣传“金点子”,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特别是2020年7月3日,《重庆公安工作简报》(第13期)刊登的南岸区公安分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例得到了肯定性批示。从2021年3月开始,南岸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先在主城实现同比下降;截至10月,全区电信网络诈骗月发案同比实现“七连降”,累计同比下降24%,降幅主城第一,挂牌案件破案率777%,移送起诉同比案件上升150%,返还被骗资金数额同比上升107%。
三、探索“数治”路径,打好治理综合仗
大数据、人工智能重塑社会治理模式,“数治”成为评价当前治理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南岸区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非接触、跨区域、专业化等特点,坚持大数据建设破题、合成作战攻坚,提升打击治理质效,实现 “以数制数、以专克专”。
(一)创建个性化大数据治理平台系统
立足南岸区中国智谷大数据产业集群优势,与阿里云、清华紫光、安洛、奇安信等公司合作,发挥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和安全领域的技术优势,研发案件展示、研判分析、APP解析等系统,助力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技术分析与协查、远程勘验协助与证据保全、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等方面的工作。
(二)创立“以专克专”打击机制
坚持每案必研、研必有果,接警即研判,将研判关口从之前的受立案前移至接处警,缩短响应时间,提升研判效率和止付冻结成功率。深化“集成信息、集约研判”运行模式,建立一级初加工、二级深加工、三级精加工的三级研判工作机制,深挖发掘犯罪线索,按照“所队协同、落地快打、战果共享”原则,实现上下联动、闭环运作,助推破案打击质效。同时,明确立足境内“断链”破题的思路,重点打本地窝点、破本地案件,积极探索出三大战法。按图索骥,全面准确总结诈骗窝点短期租房、大量年轻人集中进出、备用大量手机卡等特征,通过培训,教授社区民警识别、发现的本领,并组织集中排查行动,及时发现并摧毁诈骗窝点。木马之计,顾名思义即是通过大数据、人力等侦查手段,渗透打入“敌人”内部,发现线索,将“堡垒”从内部攻破。特征检索,运用网络大数据技术,在本地IP地址范围内,通过网上侦查检索,发现案件线索。2021年以来,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507人,打掉团伙41个,铲除窝54个,侦破本地案件1782件,辖区内GOIP、伪基站、短信平台、话务中心等诈骗场所基本绝迹。
(三)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防范形式
宣传防范是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最重要防线。南岸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创新,让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中接受宣传、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真正做到善治善为。打造专业队伍,宣传阵地全域覆盖。成立三支专业反诈宣传队,打通反诈宣传“最后一公里”。组建“蓝马甲”志愿反诈宣传队,通过快板、情景剧、巡逻喊话等方式,走街入户开展宣传;成立社区民警宣传队,通过进家入户 “拉家常、贴民心”式宣传讲解,提升群众防诈意识;成立反诈讲师团,由8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民警组成专业宣传力量,用绘声绘色的演讲吸引群众,实现反诈宣传“在声情并茂中入耳入眼、在回味悠长中入脑入心”,累计开展宣讲1000余场,覆盖全区15个镇街、50多所学校、70余家企业、受众30余万人。组建企业“反诈联盟”,充分发挥货拉拉、美团外卖、怪兽共享充电等窗口型企业的力量,实现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开展反诈宣传,筑牢“反诈防火墙”。通过抽查回访,辖区群众对电诈宣传知晓率达90%以上。私人订制,精准滴灌,重点防范。按照“防范跟着警情走”的原则,紧盯不同类型案件易受骗人群的特征,及时调整宣传策略,推出“私人订制”防范举措,实现“靶向”宣传。针对婚恋等易遭受“杀猪盘”诈骗的高危人群,与珍爱网、百合网等婚恋网站和百应科技公司合作,采用“大数据+云呼叫”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精准宣传;针对财务人员,由区经信委、区财政局将其纳入反诈重点对象,通过反诈测试过关上岗,实现宣传100%覆盖;针对学生群体,推动高校将网络刷单纳入校规校纪,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小手牵着大手”宣传,发挥学生—家庭—社区辐射作用。通过“影响身边100人”常态转帖活动、微信广告、“五级微信群”,将反诈宣传资料向外不断扩散,通过“密集轰炸效应”,形成“肌肉记忆”。上下联动,线上反制精确制导。建立“反诈狙击手”预警平台,实行反诈中心、派出所、社区反诈队伍三级联动,采取短信劝阻、电话劝阻、上门劝阻等方式,努力实现“有害信息进不来、被骗资金出不去”。2021年以来,拨打预警电话18万个、推送上门劝阻指令6.5万条,成功劝阻1602人,拦截金额3400余万元。预警反制分级处置。建立“红橙蓝”预警制度,按照事主受骗风险等级,采取相应反制措施。红色预警电话劝阻率、上门见面劝阻率均达100%,橙色预警电话劝阻率达100%、上門见面劝阻率达80%以上,蓝色预警电话劝阻率达100%。上门劝阻网格化分流。结合网格化管理,将物管员、网络员、楼栋长、高校辅导员、企业安防人员等社会力量,纳入上门劝阻队伍,在公安机关统筹指导下,承担本辖区本单位上门劝阻职责,有效解决劝阻警力不足的问题。落实专项经费,对劝阻成功的人员,酌情给予物质奖励,激发反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金钟罩”系统源头反制。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金钟罩”警民联防反诈系统,注册用户30.7万人,主动监测、识别诈骗电话,推送预警信息7200余条。
作 者:重庆市南岸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
责任编辑:钟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