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平面穿刺与单平面穿刺对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2021-12-28吴树华王遥伟束晖张华俊贺双军
吴树华,王遥伟,束晖,张华俊,贺双军
(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丹阳 212300)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已被广泛接受[1]。目前椎体成形术常用的是两侧经椎弓根穿刺,一侧穿刺较少,经椎弓根外侧穿刺更少。两侧穿刺多为两侧同水平方向穿刺,穿刺针尖侧位影像重叠,骨水泥注入后,可能出现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侧位影像分布不均,上终板或下终板附近无骨水泥弥散。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丹阳市人民医院因OVCF接受PVP手术患者共60例,30例采用双平面穿刺方法,30例采用传统单平面穿刺方法,比较不同方法下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双平面穿刺行PVP治疗:共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60~90岁,平均(74.2±12.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单平面穿刺行PVP治疗,共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63~88岁,平均(75.2±9.8)岁。纳入标准:(1)核磁共振检查明确椎体骨折;(2)年龄>60岁;(3)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排除标准:(1)椎体转移瘤;(2)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3)凝血异常,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4)椎体高度丢失大于2/3,因为双平面穿刺难度和风险很大。
1.2 治疗方法 在局麻和监护下手术,患者取俯卧位,C型臂机定位骨折椎,取两侧椎弓根穿刺进入,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椎体侧位像穿刺点在同一平面(见图1),实验组采用椎体侧位像平行穿刺(见图2)或交叉穿刺(见图3),穿刺点在侧位像位于两个平面。沿工作通道在骨水泥拉丝后期注入骨水泥,推杆的工作深度由1.5~2.0 cm逐渐退至0~0.5 cm,每退0.5 cm,注入部分骨水泥,C型臂机透视监控骨水泥分布情况,出现渗漏及时停止注入。两组患者术后均卧床休息3 h,戴腰围下地适当活动,择日摄片检查。
图1 矢状位常规穿刺,骨水泥“H”型分布,骨水泥上下终板分布不佳,骨水泥分布指数Ⅴ级
图2 矢状位平行穿刺,骨水泥“H”型分布,骨水泥上下终板分布佳,骨水泥分布指数Ⅴ级
图3 矢状位交叉穿刺,骨水泥“H”型分布,骨水泥上下终板分布佳,骨水泥分布指数Ⅴ级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手术时间、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分布指数[2]、骨水泥“O”型和“H”型分布[3]、骨水泥上下终板分布情况(上下终板均有分布为佳,一侧或两侧终板未分布为不佳)[4]。
2 结 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节段、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O”型和“H”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上下终板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VAS、手术时间、骨水泥量及骨水泥分布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指数(例)
3 讨 论
PVP是目前治疗OVCF的有效手术方法。但PVP术后有一定比例手术椎体与邻椎再骨折发生[5]。卢昌怀等[6]认为,骨水泥用量及分布与椎体所受力学传导有关,是邻椎骨折的原因。付兆宗等[2]认为量-体指数(骨水泥的量/椎体体积)对邻椎骨折无明显影响,但骨水泥分布指数每升高一级,邻近椎体发生骨折风险下降80%。顾勇杰等[7]认为交叉穿刺法使骨水泥均匀分布在椎体内,骨水泥接触上终板与下终板,可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贺双军等[3]认为“O”型骨水泥分布为点状支撑,“H”型分布骨水泥为平台支撑,“H”型分布术后效果优于“O”型分布。Liu等[8]将腰椎术后X线片分成四部分,骨水泥弥散超过1/3有效部分为有效,有效部分越多,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越好。有学者[9-10]认为手术椎体再骨折易发生在椎体无骨水泥分布的区域,未被骨水泥强化的椎体由于骨质疏松存在,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因此骨水泥分布与PVP术后效果密切相关。如何提高骨水泥分布情况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既往我们一般手术时,都采用两侧椎弓根对称穿刺,左侧为椎弓根影十点进针,右侧为椎弓根影二点进针,椎体侧位片两个工作套管都位于椎体中部,处于椎体横断面的同一平面,但骨水泥的分布无法预估。为了提高骨水泥弥散范围,有学者提出了交叉穿刺技术法[4]。交叉穿刺为工作套管交叉放置在椎体横断面上下平面,平行穿刺也可使工作套管位于椎体横断面上下平面,达到双平面注入骨水泥,尽可能提高骨水泥分布。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两侧椎弓根穿刺注射,降低影响骨水泥的分布因素。两组患者的骨水泥“O”型与“H”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一侧入路PVP骨水泥分布“O”型较多见,两侧穿刺骨水泥分布优于单侧穿刺。在骨水泥上下终板分布情况及骨水泥分布指数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双平面穿刺骨水泥分布优于单平面穿刺。
本研究不足之处:(1)样本量较少,结论可能出现偏倚。(2)骨水泥为人工注入,虽然采用同一组医生手术,但对注射压力控制可能存在差别,可能会影响骨水泥分布。(3)交叉穿刺的角度和平行穿刺的间距受椎弓根高度及椎体高度的影响,对于中上胸椎与椎体压缩大于2/3的患者,操作困难。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单平面穿刺PVP治疗OVCF相比,双平面穿刺能获得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更好的分布,对于OVCF行PVP的患者能取得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