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与拓展对策研究
2021-12-28沈阳化工大学任静怡刘春艳
◇沈阳化工大学 任静怡 刘春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个人、高校以及社会都具有重大作用,但当今的大学生普遍不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拓展性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大学生尽早确定目标,选择自己的发展领域。
国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研究源于1908年帕森斯教授创办的波士顿职业指导所,目前已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国内相关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访问学者对国外研究著作的翻译,而后随着高校扩招逐步增多。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及有力的指导和管理等。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调研数据采集与分析
前期研究中,研究组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共发出并回收有效答题问卷100份,研究结果显示。
(1)关于专业偏好方面:31%的受访者表示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21%的人是由于学校调剂,20%的人是听从家人及亲朋老师的建议而进行的选择,14%的人则根据就业情况做出的选择。对所学专业,35%的大学生表示喜欢,12%表示不喜欢,而其余53%则持中立态度。
(2)关于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了解、重要性、需求与实践方面:①就了解程度而言,19%的受访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职业规划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8%的人没有认识和了解,其余73%对此只有简单的了解;②就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而言,有8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很重要,15%的人认为一般重要,而其余2%认为职业规划并不重要;③就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需求而言,5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服务需求量很大,31%的人认为一般,14%的人则认为不太需要或完全不需要;④就职业规划的实践而言,11%的受访大学生对职业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规划,50%的人并未做长期规划,36%的人有考虑过职业规划,而其余3%从来没有想过未来职业规划。
(3)关于求职时核心竞争力的所在:3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是社会实践能力,31%认为是技能特长,17%认为是学习成绩,还有4%的人认为是社会关系。
(4)关于毕业去向及工作方向:47%的受访大学生选择考研,37%的人选择毕业后就业,4%选择自主就业,2%选择出国深造,1%选择暂不就业。对于大四毕业生,44%的大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工作,47%的人认为工作不一定喜欢但就业没有问题,3%的人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其余6%的大学生没有信心找到工作,认为毕业就会失业。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存的问题
(1)普遍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首先对于他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过是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对未来发展和职业道路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很多人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计划没有变化快”这样的想法,认为规划好的东西可能随时发生改变,倒不如减少浪费时间;除此之外,不少人进入大学后松弛懈怠、奋斗动力不足,对未来职业鲜有思考,缺乏理想和目标,不知道需要规划,更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1]。
(2)自我评估不够客观、全面,职业定位不准确。当前,大学生对于自我评估往往趋于片面狭隘,且不够客观,或偏高、或偏低、或模糊。自我评估偏高会导致个体对自身的不足产生认知偏差,就业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和规划不切实际;自我评估偏低则会造成个体产生自卑心理,否定自我,忽略自己的长处,压制潜能的发挥,导致职业规划范围狭隘,就业目标定位过低;而自我评价模糊则往往致使个体陷入或极度肯定自我、或极度否定自我的心理紊乱和波动中,严重影响自我统合的完成,均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3)职业目标和方向不明确,忽略对未来从事行业的考察。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选择做兼职,或以过级、考取证书等作为目标,旨在为就业积累经验和资本,但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甚少,并不清楚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就业方向与前景,对未来要从事的行业更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与考察,因此不能有效地规划职业方向,有机地将学习实践与未来职业目标相结合[2]。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行性拓展对策
(1)加强政策扶持、营造内外部环境,推进相关课程建设。加强对高等教育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营造健康和谐的外部宏观环境;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职业生涯观,正确面对出现的问题,有效发挥其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将其列入高校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尽早掌握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以及规划职业生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其科学的合理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3]。
(2)合理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提高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水平。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已经陆续推出不少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利用心理学理论及成果,针对大学生择业活动,开展相关心理测试、社会适应性测试,以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其准确进行就业定位分析,找寻适合自己的职业[4]。
(3)校企地联合创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平台。发挥校企地联合优势,创设平台培养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兴趣,促使其了解所学专业对口行业以及国际前沿信息;积极开展职业生规划课程建设,将其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各专业定期结合就业形势等开展讲座,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规划自身未来职业的发展。
4 结语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仍有待探索与解决。实践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将助推高校和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做好就业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