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21-12-28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胡晓榕于爱莲

内江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传统教学模式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胡晓榕 王 洋 于爱莲

“互联网+”思维模式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慕课在全球高校广泛流行。本文分析了慕课的特点,对高等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及慕课教学的不足,最后提出慕课应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慕课全称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英文简写MOOCs。慕课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教学科研者的关注。2013年以来,中国慕课发展迅速,中国已经成为慕课大国,铺天盖地的慕课借助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强大功能,快速、广泛、有效地传播知识,且以网络平台的形式提供教学、学习场所。参与慕课教学学习的师生人数逐年增加,慕课的日新月异对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挑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慕课的主要特点

1.1 资源共享

慕课的本质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慕课的基本形式是把在线视频课程与论坛技术有效结合,观众在视频课程学习的同时参与课堂互动。慕课的学习互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启发,加强思想交流。友好的线上学习工具,如:虚拟实验室虚拟情景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和学习持久性。个性化、全新的学习模式与及时的学习成效评估能有效提高慕课的教学质量。

1.2 教学内容丰富

慕课在某一门课程或知识模块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能不断充实慕课教学内容。慕课设计与制作者可以根据学习者个性、多样的思维观点,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针对某一知识点,从浅显到深刻,教师可以制定进阶性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者借助慕课平台,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空闲时间及兴趣爱好,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消化吸收慕课提供的丰富内容。

2 慕课对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

2.1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谈到外语教学,教师会不由自主的陷入寻求最佳教学方法的迷思之中,却难以打破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的英语课堂老师才是课堂的主角,往往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课堂的配角,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者专长来选择或是拓展专业学习。满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增加了对外语学习的厌恶感。而慕课却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外语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控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外语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地点,学习感兴趣的课程,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外语教师和教学风格。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高质量的慕课大多由一流大学优秀教师团队打造,他们以学生需求、学生有效获取知识,专业提升等为根本出发点,利用他们深厚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2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校际差异主要体现在所谓的985、211,一本、二本等学校的差别。一流院校集中了优秀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师资队伍、现代先进的硬件设备,而普通二本或三本院校优秀教育资源稀缺。地区差异表现为中西部部分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高校很难吸引优秀的师资。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教育资源不足限制了非一流院校学生开拓眼界的可能。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背景下,只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促进各个高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资源共享已成为一种必然要求。慕课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给高等教育的革新创造的机会。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的课程打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首先,慕课规模庞大、受众数量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上千万不等。如此庞大的教学方式让很多人收益。其次,慕课的包容性使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因为大部分慕课是免费的,只要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的条件,就可以看着慕课学习。慕课课程丰富多彩,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不管是什么专业和技术,学生都可以在慕课课程中找到。

2.3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止步不前。教学与课程彼此分离,教师往往被拒之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按照固有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参考资料等照本宣科。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等都是专家或科研部门编写和提供,教师只是机械地把教学内容搬到黑板上。一些研究调查发现,教师离开了教材就不知道讲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讲,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试题。教学与课程互相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意识及能力。而慕课的规模性与开放性使慕课教师能够收获传统课堂中从未出现过的直观评价及反馈。线上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科知识。教师的照本宣科就显得俗不可耐,尴尬至极。制作慕课能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慕课的教学设计不只是设计知识的传递过程,更多的是教师设计学生如何学习的体验与历程。这需要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到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去。学习慕课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进步,不少教师已经在自觉地观看相同专业的慕课,思考如何独立或组成团队打造精品慕课。因此,慕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考验。为了制作精良的慕课,教师会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建设过程中,会在教学表达、知识传授方法上大动脑筋,这也会带来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从普通的教学教书匠蜕变成高水平的导师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教学重点的专转移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3 慕课教学的不足

3.1 机械化的慕课缺乏师生互动,缺乏教师监督

传统的课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问题,而慕课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冲淡了师生课堂学习的氛围,大大减少了学习交流机会,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可能被削弱。慕课没有教师的监督,纪律性、约束性较弱。慕课的参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选择了一门课程,却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导致学习过程中半途而废。有的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精神涣散,对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又不能与教师及时交流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2 课程内容设置问题

由于教师对慕课内涵认知不够深入,认为慕课即对传统课程的简单压缩与拆分。设计制作的慕课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内容广泛却浅显。学生学习后难以建立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慕课课程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知识点的选取不够完整,媒体制作粗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一些课程只考虑课程的完整性,没有顾及生动、有趣性,或者是视频过长,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厌倦心理。并且慕课平台所提供的远程学习不能创造亲身体验实践的机会,学生感受不到实验和实务操作的乐趣,影响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提升,带来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低下,眼高手低的后果。

3.3 我国慕课平台建设不完善

我国慕课建设仍然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充足的资金是慕课开设的必要物质基础与前提,而我国的公办高校都是事业型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支持和学生学费缴纳。一流高校获得地方和国家的财政支持较多,相比之下,普通非一流院校资金缺乏。慕课平台的建设、网络技术的开发及慕课的管理都需要充足资金的投入,资金的不足往往导致慕课质量低下,甚至造成慕课建设工作半途而废。

目前我国慕课平台虽然较多,但发展却不均衡。上海交通大学在线课程负责人余建波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官方类,如中国大学慕课MOOC;二是高校类,如深圳大学优课联盟;三是企业类,如智慧树等。拥有官方背景的慕课平台能吸引更多教师和课程涌入,而其他平台便失去了阵地,没有了竞争优势。到目前为止,国内慕课平台几乎都在亏损运营,长期找不到盈利模式。平台开发费用、维持费用都需要资金支持。

4 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慕课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传统课堂依然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建设高效的、有特色的高校教育体系,需要把慕课和传统课堂的优势相结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高校需建设优质的慕课教学平台,把教学任务合理分配在传统课堂和慕课平台之中。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授课时间利用效率,锻炼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

4.1 共享优秀教育资源

从教师角度来看,备课时就是除了翻阅学校教材科提供的资料包还可以在线搜索教学名师的讲课课件。名师对课程大纲的准确理解、对教材的精确剖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设计,都值得教师学习与借鉴,助于提高他们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从学生角度看,慕课有助于学生课后自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扎实,课后如果不及时复习也很容易遗忘。有了慕课平台,通过视频,学生脑海可再现线下教师授课场景,激活记忆脑细胞,提高复习效率。对于因病因事缺席线下课堂的学生,可通过慕课自学,把固定学习转变成移动学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他们可以反复观看慕课,线下再请教教师及同学,查漏补缺。

4.2 教学方式多样化

慕课可以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文字、音像、图片,视频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授课方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5 结语

传统课堂“一言堂”、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使其愈加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线上慕课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目标。慕课大规模、在线式、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及一流名师授课,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深深吸引了学习者。然而,慕课减少了人与人面对面主动接触机会,而高等教育教学更多的是需要自发的、随机的、感性的,悟性的、灵活的交流与沟通。传统的优秀教授都是通过对话来实现。孔子的《论语》,柏拉图的对话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互动的结晶,通过对话产生的思想方式在慕课课堂上难以实现。因此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才能扬长避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将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传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