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2021-12-28齐艳霞车立红

南方论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潮话语权网络空间

齐艳霞 车立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沈阳 110136)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日益凸显。深刻理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的同时还要牢牢把握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感染力、主导力和号召力在网络得以充分发挥。这不仅是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同时还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所面临的现实境遇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全面发挥马克思主义理及其党的正确领导,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发展方向朝正确的轨道引领。

一、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内涵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优秀成果,但针对深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著作还不过是百余篇。换句话说,从话语权的角度来探索网络意识形态的成果还是比较少的,仍属于初步阶段。

(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两方面的融合,是一种以汇聚广大网民价值观念为核心内容,并以网民网络实践活动而逐步建构的话语权,对其内涵专家和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其中一位学者指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在网络社会中依靠网络自身的权势地位,通过满足网民自由发声的一种权利,与此同时使一些隐藏带有意识形态的话语潜移默化到网络平台中去,从而达到控制和引导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正确方向的效果。

网民在意识形态领域说话的力量而产生的效果,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言语本身就包含着的力量,不仅包含着网友“说”的力量,同时还隐藏着“跟着做”的隐形力量,通过“说”和“做”两种力量的结合,使话语所承载的思想被广大强民所认同,达到引领网络舆情方向的作用:其二,发出去的信息被网民所接受后,达成相应的心理共识,从而产生新的自我认同,就意味着意识形态话语产生了效果,意味着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二)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

针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有些学者给出这样的结论,他们认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换句话说,就是特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作用,促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从而强调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

实质上,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主流意识话语权根本上就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主导力和引领力。感染力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空间影响、改变他人想法和行为的能力;主导力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空间中发挥着指路明灯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其主导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环境,同时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地位;引领力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将多种社会思潮朝着正确方向引领的能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正是通过对多样化社会思想潮流的分析,使广大网民全面认识到正确和错误的社会思潮的不同之处,以此保证社会思潮不会变质或者走极端分化,保证广大网民不被非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所同化,最终在正确的社会思潮的价值引领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所面临的现实境遇

改革开放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但意识形态领域仍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薄弱,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的扩散。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薄弱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同时也标志着进入“一元为主,多元并存”的社会阶层、利益不断分化的社会,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深入了解的意识相对薄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些人将物质生活、个人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更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分化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社会思潮,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被歪曲解释,甚至还有部分在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事情或者遇到了挫折困难,滋生了许多对负面情绪,从而通过网络的途径将非理性的言论发表在网络空间中,导致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和引领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受着互联网应用的渗透和影响。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许多负能量信息和恶意损坏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行为相继出现,如网页恶意弹窗、网络病毒、一些恶意的网络攻击行为等。这些负能量信息和恶意损坏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会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安定,甚至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和国防的正常秩序。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家主权安全中网络空间安全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2]娱乐化、盲目化的时代境遇下,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变换的步伐,使得在应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境遇时略显苍白,最终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引领的作用难以充分展现。当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话语权越来越受党和国家的重视,它不仅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

(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快速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发泄情绪和表达观点的场所逐步向网络空间过渡。自网络空间诞生以来,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中肆意传播,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中的主体地位。正是在这样便利的条件下,大量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的社会思潮才得以快速发展,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顺理成章地成了各种社会思潮的栖息地。就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影响全国人民生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这不仅是理想信念缺失、还是“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是服务意识丧失的具体表现,同时在面对流于表面的“形官抗疫”的思想观念来说,更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本质相背离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3]对于观点鲜明、具有独到见解的舆论往往更能控制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同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无法抗拒的影响,甚至直接给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渗透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此外,网络用语比比皆是,例如“一切向钱看”“富二代”“官二代”等相关言论,在生活中更是常见。与此同时,网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水军","网络刽子手"等情况。由此可以表明,网络空间不仅是一个赋予说话自由的权力的平台,更是一个“无门槛”发表言论的网络平台,这就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受到严重的阻碍。

(三)西方社会思潮的网络渗透

西方社会思潮“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实矛盾和发展趋势的精神折射”[4]影响了我国网络话语主体对本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可度。本质上的意图则是通过一些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派,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及提供出路。首先,网络平台的“无门槛”为西方社会思潮进军网络空间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其次,为了西方社会思潮可以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在尽可能多的行业领域传播,尽可能多的影响民众的意识,这样就达到了更多群众认可的效果;最后,潜移默化是西方社会思潮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特性,这一特性使得我国部分网民悄无声息地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形成与西方社会思潮相对应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从而阻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

意识形态在文化中的体现主要指“文化为了谁即文化为什么而存在、文化怎么发展即文化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文化发展什么即文化发展构成”。[5]不可否认的是,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不仅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积极社会思想氛围的形成,还增强了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吸收借鉴异质文化有益部分的能力。

三、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互联网的互惠化和优惠化越来越受党和政府的重视,这不仅和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很好地融入到了人民的生活中,使得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深层次地改变了人民的思维方式。尽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存在着方方面面的现实境遇,但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工作一直深受党和全体人民的重视。为了系统全面地解决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境遇,要加强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宣传工作,尤其重视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宣传的工作任务。

(一)坚持党的领导

要始终坚定党中央的领导。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中,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相互交融、碰撞,为保证网络空间的和谐稳定,就必须要求“各级党委都要增强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确保全体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安全环境。此同时,要始终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放在党的手中,鼓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切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在这强大的动员魅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下,使之成为引导网络舆论及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意见领袖。

(二)加强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

在艰难的背景和复杂的环境中,网络空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提供了新视野、新阵地。为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团结民众的作用,通过列举代表性的“领袖人物”来加以引导,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围绕经济、政治、民生、环境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题进行合理规范的探讨。与此同时发挥有影响力的网站和手机软件,例如使用“新华网”“学习强国”等来引导人民群众,促使他们对网站上发布的新闻产生兴趣,并进行关注和讨论。就政府方面来说,发挥政府的力度,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发布正规的、具有引导性的意识形态新闻消息,促使人民群众了解更多关于国家和社会的消息,激发全体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的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网络空间的阵地作用。

(三)注重网络话语内容的创新

一直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所在,同时与时俱进又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这十二字的要求下,我国的理论不断进行着符合时代发展的理论创新。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问题都有所改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使得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有了新的实践空间。因此,要在符合新时代背景的要求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牢牢把握网民的兴趣和关注的方向,深入全面的了解网民的求知心理,为广大网民提供具有创新性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既是时代所需,还是维护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决策。

猜你喜欢

思潮话语权网络空间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