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地理”项目式的命题与教学活动

2021-12-28广东张隆家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选择题命题营养

广东 张隆家

项目式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高三阶段借鉴高考命题的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和书刊资源,自创命题与讲评试题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高考审题解题能力。

本文是在高三学生学习了影响植物、动物分布和生长因素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生物地理”项目式命题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总结。

项目一:提出课题——求“宝”

高中地理课本没有“生物地理”的专题知识,零星分散在其他章节之中,不全面。然而,影响植物、动物分布和生长因素的试题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屡见不鲜,充分体现了高考地理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影响植物、动物分布和生长因素是高三地理专题复习的热点、重点。纵览互联网页和报刊杂志,“生物地理”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信手拈来,可作为创新命题,应用教学的素材,提高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与能力。为此,本人给学生提出利用网刊资源,自创命题与评析试题的地理学习课题。

项目二:建构项目——寻“宝”

课前两周老师布置项目学习任务和步骤,学生自主组成寻宝研究学习小组,进行网络刊物搜索、获取材料、研讨命题、写出学材、制作课件,让学生学做命题学者。

材料来源:知网、百度网等,《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学术期刊的文章。

选材要求:关键文字材料、图像材料、或表格材料,分切为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等,具有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的阅读思维能力。

命题要求:每组编辑选择题2或3小题,一组非选择题3或4个问答,同平时练习和考试题一样含有试题、答案、解析。

项目三:研磨命题——琢“宝”

由于高三课程饱满和任务多,学生平时缺少上网条件,所以要给够两周的时间,特别是利用两个周末时间研磨命题。以小组组长为主要负责人和组织者,开展寻宝、研讨、打磨试题材料、选择题、非选择题、答案、解析。让学生学做命题学者。

命题举例:《菌生植物》

小组成员:贺赞、张为等

素材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5月刊《菌生植物:幽闭林下的植物界奇葩》

(一)选择题

菌生植物(又名菌根异养植物)是一种体内缺乏叶绿素、无需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依靠与其构成半共生半竞争关系的真菌而生存的植物。绝大多数菌生植物植株矮小,种子体积极小而数量多,喜湿热,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菌生植物多见于林下阴暗潮湿的腐殖层。据此完成1~4题。

1.菌生植物适合在林下的腐殖层生存,原因是

( )

A.菌生植物的体表颜色与腐殖层环境相似,难以被捕食者发现

B.森林底部风速较小,适合生长

C.菌生植物在腐殖层中的营养来源丰富

D.其他植物难以在腐殖层生存,缺乏竞争者

2.类似于温带半干旱地区的草本植物,一些分布于亚热带的菌生植物也需要在秋冬季节“休眠”。但与休眠的草本植物相比,休眠期后,菌生植物的生存率更高。原因是

( )

A.菌生植物可以全年获取营养而草本植物不能

B.菌生植物的根系比草本植物更为发达

C.维持菌生植物生存所需的营养少于草本植物

D.亚热带地区的土壤肥力优于温带半干旱地区

3.生活在湿热环境中,有利于菌生植物

( )

①传粉和繁殖

②获取足量营养

③充分利用光照

④躲避敌害

⑤吸收大量水分

A.②④ B.①② C.①⑤ D.③④

4.下列地区中,最不适合菌生植物生长的是

( )

A.武夷山脉

B.台湾中央山脉

C.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

D.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巨杉国家公园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菌生植物被称为“幽闭林下的植物界奇葩”。这类植物无需进行光合作用而依靠真菌获得营养,适合在潮湿幽闭的环境下生存,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绝大多数菌生植物植株矮小,种子体积小而数量多。菌生植物的营养来源具有特异性,一种菌生植物往往仅由一类真菌提供营养。在我国,菌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南及西南的山地。

材料二兰屿(22°N,121°E)是位于台湾岛东南侧的一个孤立岛屿。该岛屿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组成以原居民为主。此处是台湾的霉草科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

材料三2015年,一种新的菌生植物在香港被发现,并被正式命名为香港水玉杯。于此同时,菌生植物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对菌生植物的观赏热潮也逐渐兴起。

(1)霉草科植物是菌生植物的一种,原产于亚欧大陆的热带地区。简述该类植物“落户”台湾岛的过程。(4分)

(2)试分析我国东南及西南的山地适于菌生植物生长的条件。(8分)

(3)试判断我国东南、西南山地和兰屿两地何处菌生植物多样性更丰富,并说明丰富的理由。(6分)

(4)针对如何科学开发菌生植物的观赏价值,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建议。(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腐殖层呈深黑色,而菌生植物因为体内缺乏叶绿素,多呈红色或白色,二者颜色差别较大,A错误;风速对菌生植物的影响较小,B错误;菌生植物依靠真菌生存,而腐殖层环境适于真菌生长,层内真菌含量丰富,故菌生植物的营养来源丰富,C正确;真菌与菌生植物构成半竞争关系,依然会同菌生植物争夺腐殖层营养,D错误。本题考查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常识,体现了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

2.A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充分理解题干所给的材料,并结合相应的地理知识。“休眠”指的是植物的地上部分枯萎,而地下部分的根茎以缓慢的新陈代谢存活的现象。菌生植物所依赖的真菌不会“休眠”,故菌生植物可全年获取养分;而依赖地上部分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的草本植物,在秋冬季“休眠”时就不能获取养分了。因此“休眠”时,草本植物与菌生植物均在缓慢消耗体内的有机营养,但草本植物没有营养补充,生存率便会低于有营养补充的菌生植物,A正确。生活在半干旱地区的草本植物,根系比菌生植物要发达,B错误;维持生存所需营养的多少与生存率的高低关系不大,C错误;温带黑土比亚热带红壤肥力高,加上土壤肥沃不是菌生植物生存率高的主要原因,D错误;

3.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同时要求学生充分结合材料获取信息。菌生植物种子体积极小,数量多,可依靠雨水或林间植物的露珠携带种子散播,因此湿热环境有利于菌生植物的传粉和繁殖,①正确;湿热环境下,森林中各类植物生长茂盛,新陈代谢快,枯枝落叶多,林下腐殖层厚,有利于菌生植物获取足量营养,②正确;菌生植物缺乏叶绿素,不需要获取充分光照,③错误;菌生植物主要依靠其矮小的植株来避免被敌害发现,湿热环境对菌生植物躲避敌害的作用不大,④错误;菌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少,不需要吸收大量水分,⑤错误。故选B。

4.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的有关知识。菌生植物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不适合菌生植物的生存。其他选项均为地处亚热带的山脉或国家公园,环境条件好,人类活动造成的干扰少。故选C。

5.(1)菌生植物的种子体积小、数量多、重量轻,(2分)因此可以随着夏季的台风、洋流(任答一点给2分,答沿岸冷水流也可给分)登陆岛屿,进而“落户”台湾。

(2)山地地区人口分布较稀疏,人类活动干扰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森林新陈代谢速度快,枯枝落叶多,林下腐殖层(腐殖质)厚;山地垂直带谱丰富,菌生植物种类繁多,营养来源充足;森林资源丰富,菌生植物生长范围广。(每点2分,任答4点给8分)

(3)判断:东南、西南的山地菌生植物多样性更丰富。(2分,判断错误该题不得分)理由:森林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多样,涵盖了季风性气候和湿润性气候;各山脉海拔不一,山地垂直带谱丰富,树种丰富,适合多种真菌生长,进而拓展了菌生植物的多样性。(任答2点给4分)

(4)将菌生植物作为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推出针对菌生植物的专门旅游,加强针对公众的科普与宣传;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避免破坏菌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在景区内设立相关告示,规范游客旅游行为,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菌生植物的干扰。(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区位因素、气候、洋流、旅游资源开发等知识,需要结合材料,按照所学知识作答。其中第2小问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常识,将真菌与林木之间的关系迁移运用到菌生植物与真菌的关系上,以此为切入点可以防止失分。

上课前的三天,老师收集各小组的命题、PPT课件,查阅审题,同命题同学课余交流修改意见,筛选出质量较高的十几组命题,补充了“生物地理”基础知识,下发给全班学生,以备同学们课内外复习,并确定4至5组典型命题率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与研讨教学。

项目四:命题讲解——献“宝”

课堂选定主讲学生名单与顺序,由主讲学生上讲台给大家交流命题过程,剖析试题,评讲答案,让学生学做讲题老师。

项目五:点评讲解——鉴“宝”

每一组试题讲完之后,大家分组研讨,并自由提问、建议和点评,让学生学做论题专家。

项目六:课后总结——得“宝”

下面是某同学课后总结的心得体会。

在高中生涯中,与本校特色教学模式(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致力于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相逢,将是我一生的珍贵体验与回忆。

命题的第一步是选材。在网课期间购买阅读过十几本《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5月月刊上《菌生植物:幽闭林下的植物界奇葩》一文材料新颖、角度多样,而且将生物、地理两门学科的知识结合得很紧密,从生活习性、生命周期、生长环境、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等多个角度描述菌生植物,是不可多得的命题好材料。选择题的命题模式一般是在文中找到对菌生植物某种特性的解释说明后,将文中的解释压缩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作为正确项,其余的选项作为错误项。设计错误项的迷惑性强弱直接关联到题目的难度大小,于是“设误”的过程便成为了控制题目质量的关键一环。如选择题第3题中之所以给出了5个可能的选项点,就是考虑到其中一个选项点“吸收大量水分”太易被排除,因而加上了“躲避敌害”这个迷惑性稍强的选项点。我们在大题的命题构思中通力合作,最终在快速完成命题的同时还扩充了答案的多样性,6分小题提供4条答案、8分小题提供5条答案,借此尽可能提高大题的质量。

在上台讲题的过程中,我能保持冷静,将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答题的关键点一一对应,并且条理清晰地讲给同学们听。随后同学们的点评,除了对题目新颖、内容全面的赞赏外,也提出了选择题命题上的一些不严谨之处。

纵观整个地理课过程,在克服各种困难中提升了自己的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和迁移变换的思维能力,审清题目、读懂提问、筛选选项或精准表达的做题能力,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和精准表述的讲解能力。

课后我的第一感受,概括起来就是喜悦、满足和自信。感谢老师和同学们送给我的热情掌声!

教师本人课后总结体会如下。

本节“项目式的命题与教学活动”立足于“生物地理”专题知识复习,结合高三学生实际的学习节奏和环境,探讨和实施高三阶段借鉴高考命题的模式,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和书刊资源,自创命题与评析试题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发现地理试题中文字、图表、数据等蕴含的地理信息,进而加工地理信息,解读相关地理信息的含义,准确、快速、全面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能够说明和解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和方法,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论证地理问题,对地理现象与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观点。充分体现了项目式教学法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人、参与人和引领人。从制定命题活动要求、试题材料汇集修改打印,到主持课堂活动程序,参与纠正错误,提出建议,点评鼓励,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活动效率。

猜你喜欢

选择题命题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蔬菜与营养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