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2021-12-28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
文/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 王 欢
一 教学背景
1. 课程标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 教材分析:本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内容。通过前一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树立起了“法律和生活密切相关,生活需要法律”的意识。而在本框的学习中,学生们将在第一目“法律的特征”中,认识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在第二目“法律的作用”中,感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3.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思维能力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提到法律,更多联想到的是强制性和约束力,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护作用。基于以上学情,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法律,理解法律的作用和特征。
二 教学目标
1. 感受法律对于国家以及日常生活的保障作用。
2. 通过分析文明养犬的法律案例,明确法律的特征以及作用。
3. 通过我是大法官活动,锻炼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能力。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
法律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法律的特征。
四 教学方法及准备
1. 教学方法
探究案例;小组讨论法。
2. 教学准备
① 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案例,并整理汇总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条款。
② 查阅相应的法律资料,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③ 课前调查学生对与文明养犬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摸清他们的法律知识储备情况。
五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表达对法律的感受,并且谈谈这样的感受从何而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需要法律”一课,知道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处处都有法律的影子。那么,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活动】
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回答教师提问,融入课堂教学。
【设计意图】
在正式上课前,让学生先“温故”,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学过知识的记忆,厘清知识的脉络,搭建好学习知识的“脚手架”。
主题环节一:文明养犬 有法可依
活动一:文明养犬 在线调查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文明养犬小调查。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不文明养犬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探究小结】
法律、道德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设计意图】
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入手,使他们初步感受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二:文明养犬 以案说法
教师提出议题:宠物狗未拴绳与车相撞,谁负责?
【学生活动】
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活动】
① 教师展示案例
王某驾驶着自家小轿车回家,在经过十字路口时与突然冲出的一条没拴绳的小狗发生了碰撞。事故造成小轿车损坏,小狗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交警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周某(小狗的主人)承担全部责任。
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回答问题。
问题一:交警为何让周某承担全部责任?
问题二:如果你是周某,你心里能接受这样的处理吗?如果不能接受,你会怎么做?
② 教师展示案例后续发展
王某向周某索要4,440元车辆维修费,但周某则认为,小狗经过自己多年的精心养育、情感培养,已经如同自己的家人一般了,现在被车撞死,对方不但不赔偿小狗死亡的损失,反而要自己赔偿他的车辆维修费,着实不能理解。双方商讨无果后,王某将周某诉至法院
③ 教师展示案件最终结果
被告周某认为,小狗与自己相伴多年,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突然死去让自己感到十分悲伤。另外,小狗活着的时候,他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和钱财来照顾小狗,所以希望原告能考虑到自己的心情与损失,做出一定的让步。原告王某对被告周某所说表示理解,并愿意做出适当让步。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以周某一次性赔偿给王某3,500元车辆维修费了结了此案。
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行为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探讨法律在其中都起到了哪些作用。最后,教师梳理、归纳学生的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拓展资料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据此思考法律是由谁制定的,法律是否对谁都适用,结合整个案件的处理过程说明法律具有哪些作用。之后,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观点,形成小组讨论结果后,选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探究小结】
我们认识了法律的特征,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设计意图】
该案例来源于生活,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观察生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题环节二:美好生活 有法保障
活动一:我是大法官
【教师活动】
教师从学生生活中找出两个典型案例并提出问题。
问题一:小梁已满16周岁,父母对她还有抚养义务吗?
问题二:两名中学生踢足球,不小心把邻居的阳台玻璃弄碎了,邻居也被玻璃碎屑划伤。那么,邻居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的责任应由谁承担?
【学生活动】
用法律条文分析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法律解决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问题,既具有实践价值,又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二: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
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我不违法犯罪,法律还和我有关吗?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感受法律的保护作用。
【设计意图】
在运用法律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法律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提炼、点评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法律的作用。
主题环节三:法治建设 从我做起
教师提出议题:作为中学生,我能为法治建设做些什么?
【教师活动】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总结观点。
【探究小结】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养,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由此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学法意识。
课程的最后
【教师活动】
创设亲切、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对法律的感受。结合学生的分享,引出结束语。
教师:法律不仅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而且还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环境。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也应当用实际行动维护和践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