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21-12-28梁琳
梁琳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结合时代发展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仍然是高校教育不能忘却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媒体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优势,实现媒体融合,有利于达到媒体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融媒体跨越了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和界限,是一种汇集各种媒介优质属性进行资源共享的理念,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报纸、手机、互联网等新旧媒体平台的优势系统利用和整合,实现了人力、内容和宣传方面的高效利用。融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我国高等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与媒体融合传播优势的有机结合,是目前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自古以来,作为民族精神之魂的爱国主义就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它将华夏子孙凝聚在一起,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接力奋斗。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高达4.23亿,多个在线教育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以上。[2]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给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教师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将融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更好地运用在教学当中,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爱国主义教学形式对大学生产生的认知方面的影响,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爱国主义文化熏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积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主动传播正能量,自觉净化媒体环境,从而打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有效利用融媒体发展优势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大势所趋。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具有海量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转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新技术发展必然会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面对机遇,只有及时抓住,才能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水平。
1.拓宽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媒体融合实现了媒介优势利用的最大化,它不仅强化了各大媒介之间的互动性,还广泛、深入地参与了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信息的传播,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新的媒介平台。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只要有互联网,大学生就可以通过各种电子设备获取大量有关爱国主义的信息资源。当前,大部分高校除了依靠自身的信息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之外,还依靠一些由国家主办的新媒体宣传平台,如共青团中央、人民网等官方网站、微博,用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如此一来,高校自上而下单向传授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逐渐被融媒体多元化、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所取代,这就使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得到拓展。
2.提高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抓住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充分利用热点人物和事件,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产生爱国主义情愫。可以利用新媒体独有的信息推送和定制功能,使大学生及时获取各种与爱国主义相关的信息。通过微信、QQ等平台,高校可以实时发布校内外各类爱国主义信息,从正面引导和教育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效率。此外,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过去的爱国主义教育者自觉施教传道过程,它使每个学生不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能动的受教对象,还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通过发挥融媒体优势,可以从多个角度传播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形成一个庞大而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体系,利用融媒体优势,多维度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让他们融情于景、感同身受,从而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3.扩大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影响
新兴媒体的灵活性与互动性都较高,高校利用这些媒体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很快接收到教育成效反馈。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可以使新兴媒体成为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新空间。如在网上发布一些高校学生集体合唱爱国歌曲的视频,一旦传播开来,就会引起其他高校的纷纷效仿,激发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和爱国热情。高校教师对新兴媒体所具有的互动特质加以利用,采取多样化教育,利用其互动性特点正确引导大学生,有利于实现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
(二)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1.信息无屏障传播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融媒体时代信息“无屏障性”的传播,校园环境的封闭性逐渐被打破,信息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的快速传播,给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提供了便利,为他们全面地了解国内、国外的重大时政和热点新闻事件提供了渠道。但是,对于长期处在校园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来说,各种纷乱繁杂的信息扑面而来,容易对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认知造成冲击。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对各种事件可能会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因此,他们的爱国主义认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感也容易受到信息无屏障性的影响。
2.虚拟网络交流挑战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以现实环境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具体形式开展。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媒体的融合,逐渐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模糊了,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连结了起来。[3]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融合,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使许多人沉浸在新兴媒体营造的虚拟世界里,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从而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孤僻、冷漠等,慢慢地拉大了与现实社会的距离。社会实践可以加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大学生沉迷网络世界,忽略社会参与,这就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3.多元化信息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日益复杂
在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各种非主流、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由于新兴媒体在高校校园的广泛普及,教育环境变得与以往不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形势也逐渐变得纷乱复杂。过去,课堂教学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相对简单。然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相对简单的格局被打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广大青年学生在关注抗疫进展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西方国家正在蓄意抹黑中国,这就引起了大学生们的强烈不满,他们借助新媒体平台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爱国主义热情一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就容易引起学生不理性的行为。
三、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引导
只有对国家发展现状和国际形势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激发起大学生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增强大学生爱国意识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全球发展之大势,处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和便利,这就要提防一些西方国家不良意识形态入侵、非主流价值观潜入学生群体等问题。这要求高校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生动讲述爱国故事、大力传播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引导大学生在理性的思维下正视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趋势,推动其由思想到实践的理性表达,从而使其反对个别极端行为,成为爱国先锋的“行动派”。
(二)净化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环境
在进入融媒体时代的今天,铺天盖地的碎片化信息开始源源不断地渗透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其中不乏一些不良的负面信息,一些价值观扭曲的“头条文章”也充斥着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为净化网络环境,开拓爱国主义教育新战场,必须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监管工作:首先,以政府参与为出发点,整顿不良网络文化及自媒体,强化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而推动融媒体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次,重视网络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监督与管理系统,从人员和资源的配置方面出发,线上、线下结合,多方位对网络进行安全监督。对于校园网的运营、建设,在筛查的过程中尤其要具有针对性、分层级,重视对校园网络环境的净化,杜绝不良信息对校园网的渗透,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导向力,从而保证大学生在校园中拥有纯净的网络环境。
(三)发挥融媒体爱国主义教育育人功能
融媒体具有“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优点,高校教育者可以利用它特有的优势,发挥其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育人功能。一是立德树人功能。高校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其次才是传授知识。高校教师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树立爱国主义典型,让学生耳濡目染,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爱国主义觉悟。二是扩展时效功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形式简单、吸引力不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融媒体时代可以运用更多的资源,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和渗透力,突破时空局限,扩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效。三是强化沟通功能。融媒体时代可以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把爱国主义知识传达给学生,促进教育双方的双向互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四是丰富手段功能。融媒体时代高校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学术研讨、对话访谈等手段,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使教育工作者平等地与大学生交流互动,消除他们的心理戒备和隔阂,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
(四)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模式
过去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利用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墙等线下模式开展,所受的时间、空间局限较大。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受时空、传播效率等限制的局面得到改观。在媒体融合进程加快的今天,高校要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开展及时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多渠道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其更为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促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媒体融合的价值影响之间更为协调。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坚持疏通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解答大学生关于时事热点的困惑,同时正确引导,使他们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能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系列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全国上下响应号召自行居家隔离、大学生开学延迟之时,钉钉、智慧树、学习通等线上教育APP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高校可及时通过这些新媒体对大学生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在学校、学院官网、公众号等制作和推送反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信息,举办网上主题团课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寓情于景,产生爱国主义共情。[4]
四、结语
爱国主义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大学生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向新型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转变的契机。在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转化过程中,不但需要高校搭建友好的校园融媒体平台,也需要高校教师升华对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理解,提高对融媒体平台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运用能力。积极应对融媒体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融媒体时代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一批厚植爱国情怀、不负担当使命的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