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三江侗族刺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研究

2021-12-28王绮朱翠玲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江侗族刺绣

王绮,朱翠玲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

引言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发展依旧是广大农村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为了让广大农村实现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系列重要指示,其中包括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为推动三江侗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当地政府立足民族特色文化,致力在传承和保护丰富多彩的侗族文化中发掘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侗族刺绣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丰富原有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研究,为完善三江侗族刺绣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提出建议。

一、三江侗族刺绣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其价值尤为重要。在三江侗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多举措积极推动侗绣的继承与保护。

(一)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

为响应党中央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三江县政府积极投入到侗绣的保护和传承当中,举办了一系列培训班提升绣娘们的刺绣能力,推动侗绣的传承和保护。为了提高绣娘的创造积极性,政府还拨款举办了多项侗绣主题的比赛,让绣娘同台竞技,在比赛中相互推动,互相学习,调动绣娘们保护和传承侗绣的积极性。在三江,80%的女性都会刺绣。

(二)实现纯手工技艺和机械化生产协调发展

为实现乡村振兴,政府发掘了侗绣的独特艺术和文化价值,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侗绣文化,引导侗族妇女在家就业,提高生活水平。韦清花是侗族刺绣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带着侗绣作品到全国各地进行交流,推广侗绣文化,扩大了侗绣的市场。据韦清花回忆,2017年,由政府投资、韦清花主办的清花秀坊与香港君文化集团合作,当时因无法预估市场需求,香港君文化集团首次购买绣片500张,加工成品后,市场反馈供不应求。于是在2018年,双方达成了2019年5000件刺绣产品的合作意向,同比增长了900%。随着侗绣交易的达成,当地对侗族刺绣产业发展有了较为明朗的规划,力争提高侗绣产业知名度,推动侗绣新产品走向世界,帮助更多三江贫困妇女通过发展侗绣、织锦等刺绣产业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战略的部署,以及一系列普惠性政策支持,一些商人看到了商机,在三江县城和村寨中办起了大大小小的侗绣作坊。这些作坊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助推了传统技艺和现代机械产业的协调发展,构成了三江侗绣的特色产业链条。

(三)加大对发展侗绣文化的扶持力度

1.创立三江侗绣博物馆和侗绣基地

“乡村振兴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2]为保护和传承三江侗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积极培育侗绣传承人,并且与传承人韦清花于2004年创立了三江侗绣博物馆和侗绣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三江侗族刺绣传承基地承担着侗绣技艺、培养工艺人才与扩大文化交流的任务,需进一步合理规划、培训学习,进一步发挥侗族刺绣基地文化的传承作用。[3]侗绣博物馆共分为两层,第一层用于展示收集民间独特的侗绣作品或半成品,第二层主要展示侗衣和侗绣的制作工具;而侗绣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则是用于侗绣交易和交流的场所。这两个场所都是围绕侗绣主题,以侗族的建筑特色建造,且设有专门的实践区可供参观者进行现场操作,使参观者认识和体验刺绣魅力。

2.走进校园,推动宣传

在当地政府和侗绣传承人的努力下,侗绣走进了校园。传承人带领绣娘到各大高校、中小学进行授课和培训,帮助大山外的人认识侗绣,喜欢侗绣。据三江县同乐苗族乡中学校长介绍:“自2009年开始,同乐中学就将侗绣文化引入了校园、引入了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们在课堂中认真学习侗绣的制作技艺,在实践中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除了当地的中小学,韦清花还将侗绣带到了高校。据她介绍,她在河池学院进行了专题授课,也在河池学院的服装专业设有工作室。在传授学生技艺和与学生交流间,侗绣有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三江侗绣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侗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得以顺利进行,人们对侗绣文化的认同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有所提高,助力了乡村振兴,但侗绣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仍存在着不足。

(一)侗绣文化面临继承困难

1.传统观念影响侗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侗绣是在侗族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侗族女性的不断创造和创新诞生出来的特殊技艺。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侗绣是侗族人民衣服上唯一的装饰品,为了能让自己的刺绣与众不同,自家特殊的创意和技巧不会轻易外传。一般来说,家庭与家庭之间、村与村之间在侗绣制作技艺和绣花上都有较大差异。并且有些图案复杂繁琐,由于寻求不到合适的继承人,这些技艺逐渐消失。在传统观念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很少有人愿意无私地将自己的技艺全盘拿出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这也严重影响了侗绣的传承和保护。

2.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影响侗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近年来,三江茶业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发展迅猛。在三江人看来,学习侗绣不如多采点茶叶。据村民兰女士介绍:“在三江,一个普通的妇女一天采茶就可以赚到150元左右,更不要提乡里的那些采茶能手,一天200元不在话下。而侗绣的图案针线复杂,绣一个巴掌大的绣片就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赚到200元。这样回报和付出不对等,我肯定是选择去利用时间好好采茶。”据了解,侗绣的订单主要靠侗绣传承人在出访的过程中达成,虽然在2019年已经拿到了5000件绣品的订单,但是对于乡里的绣娘们是远远不够的。再则手工侗绣属于高档奢侈品,普通大众难以消费。

3.机械化生产影响侗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们交流日渐密切,对于传统服饰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现在的侗族人日常穿着侗衣的概率仅有10%左右,特别是对于常年在外务工的侗族人来说,侗衣的利用率不及5%,现在只剩嫁衣还依照传统沿用纯手工绣制。机械化生产普及后,原本繁琐复杂、制作周期长的传统手工侗族服饰制作技艺已经慢慢失传。三江县同乐村村支书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弱病残。而且现在有那么多方便的衣服和饰品可以选择,再耗时耗力去做侗绣就没必要了。所以,机绣的廉价冲击使得手工刺绣在市场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侗族人已经没有过去对侗绣的那份热情。传统的维持已经不足以使侗绣创新传承下去,应提高对保护和传承侗绣的重视。

(二)宣传力度不足影响侗绣的传承与保护

1.受地理环境限制,外界对侗绣了解较少

如何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发扬自身民族特色,是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三江侗族同胞生活在大山之中,天然的屏障在过去保护着他们不被外来民族打扰,但是,如今却成了他们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障碍。在三江,许多侗族的村寨都在大山之中,就连从县城到有“侗绣之乡”之称的同乐乡走一圈都要翻越好几座山。尽管近几年国家修建了到达三江的高铁,也修建了三江县城到达各个村寨的水泥路,但是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都不愿意到该地旅游,且旅游景点设置单一,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旅游业发展缓慢,使得外界对当地侗绣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网上零星的信息。

2.政府缺乏侗绣文化的主题宣传

三江县为发展旅游业积极挖掘当地特色,但是旅游宣传大多停留于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总体性介绍。据村民杨某介绍:“三江除了侗族以外还有苗族、壮族、瑶族,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游客来我们这主要是被风雨桥所吸引,接下来就会去观看各个民族的特色活动。侗绣虽然会出现在平时的民族演出服中,但是那么多个民族,大多数人还是很少会注意到侗绣,大家的关注点主要还是侗戏和芦笙这些直观醒目的民族特色文化。”作为侗族人特有的刺绣手法和图案,当地的专题宣传非常少,仅有的侗绣博物馆也开在大山深处的同乐乡中,且仅有一家侗绣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开于三江县城,虽然规模不小但是只有有心寻找的人才能发现。

三、完善三江侗绣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的建议

面对三江侗绣文化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需求可行性路径。

(一)构建平台,促进交流

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侗绣除了要继承和保护自己原有的特色,还需要与其他民族开展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去粗取精。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同乐乡修建了三江侗绣基地,举办了各种关于侗绣的交流活动,积极联系当地侗族刺绣传承人组织各乡绣娘进行交流和竞赛,但仍有局限。侗绣传承人表示:“侗绣就现在来说,基本来来去去参加比赛和交流的都是那几个人,很难看到新面孔。”就目前来说,政府应与传承人多方合作,与当地绣娘进行思想交流,实施专项拨款,避开农忙和外出高峰,开展全员刺绣活动。促进侗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带领各乡较有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人员去参与交流,例如壮锦、瑶绣等。在开展活动后及时总结交流学习心得和想法,共同推动侗绣的保护和传承。

(二)实现机绣和手工绣的统筹发展

目前,侗绣有机械制成和手工缝制。机械化制作冲击了手工业的发展,机械生产方便却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手工绣品有收藏价值却耗时耗力。手工业和机械生产不应该是相对的,应该是共存互补,共同发展,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统筹发展。如何进行系统筹划发展,最重要是善于利用自身优势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机械高效高产,适用于定位廉价的消耗品,手工耗时耗力,则应定位于高档耐用品,双方应优势互补。

(三)运用新媒体提高宣传力度

侗绣要飞出大山,需要党和政府的帮助,更需要侗族人民自己的努力,仅靠传承人宣传局限性大,无法广泛普及。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侗绣更应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多主体协调、全方位推动的创新局面。目前,在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侗绣有了多篇相关活动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仅靠新闻报道是不够的,需要多方位、多形式进行宣传。例如,设计侗绣继承博物馆网络三维空间,可使世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参观侗绣博物馆。开设侗绣公众号和微博,推送侗绣小知识和相关活动等。利用现代网络的便利,让侗绣被世人所知,受世人喜欢,才能使侗绣文化有更大的存活空间,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三江县侗族刺绣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是三江人民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江县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发展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通过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打好乡村振兴第一战,并在侗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

猜你喜欢

三江侗族刺绣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试分析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