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核心概念不应“被虚化”

2021-12-28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观念内涵

文|叶 柱(特级教师)

在很多教师的教案里,总能看到诸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等目标描述。然而,走进课堂现场,则很难看到“空间观念”得以重视、“推理能力”正在落实的迹象……就这样,像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课程核心概念”正遭遇“被虚化”的尴尬。那么,如何破解这个“迷局”呢?

首先,内涵理解要精准。据笔者日常的观察,很多教师对课程核心概念的认知还停留在“凭经验臆断”的层面,属于“想当然”。对课程核心概念内涵理解的缺失,正是教学虚化的重要原因。为此,教师须加强对课程核心概念的“正式学习”,即精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原文,并结合自己每节课的鲜活实践进行逐字、逐句、逐条的领会与内化。如,空间观念的内涵,可以具体到“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多条细则。

其次,目标确立应具体。每个课程核心概念都有丰富内涵,其培育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推理能力为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一学段的重点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学段的重点则是“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鉴于此,在课程核心概念的培育中,一定要将“长期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把“理念目标”转化为“实践目标”。制定课时目标时,类似于“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学生的猜想意识”“培养学生有条理表达的习惯”等具体刻画远比“发展推理能力”的笼统描述更具实际指导意义。

再次,活动设计有聚焦。如果将“培养学生有条理表达的习惯”纳入课时目标,那么,教学实施中,在适当的环节必须给学生提供“尝试表达”的空间,创设“评价表达”的氛围,预留“改进表达”的余地,凸显“完美表达”的魅力。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对课程核心概念培育的专项设计,确保目标达成有迹可循。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观念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维生素的新观念
活出精致内涵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