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关键提问题 让课堂更有效

2021-12-28应桢增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口诀乘法算式

文|应桢增

课堂教学中,抓关键提问题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在知识的生长点、思维的发散点处设置问题,延伸拓展思维;也可以在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的经验处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一、多一组“伙伴”,多一份思辨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小精灵提了一个问题:“你会把5+5+5+5 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当学生把“5+5+5+5”改写成“5×4”或“4×5”后,笔者及时添加了一组“伙伴”问题:“4+4+4+4+4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进行比较提问。实际教学中,学生把“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把“4+4+4+4+4”改写成“5×4”或“4×5”。改写好了之后,学生一般不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两道一样的乘法算式?

提问①:横着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②:观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改写后的两组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一组问题,学生再一次感悟到:乘法算式虽然不同,表示的意义相同;乘法算式虽然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较难理解或较易混淆的知识进行类比或对比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理解。

二、多一层“背景”,多一份用意

“背景”指的是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差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时比较关注数学知识的发展逻辑顺序,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差异关注甚少。因此,我们要从学生怎样学效果更好的角度思考如何设计问题及提问的方式。

在执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关于三角形,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对于三角形的认识。然而,很有可能他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提问:“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三角形比较稳固,你能举举例子吗?”

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但是个别学生已有的知识不代表全班每个学生能够理解。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有“背景”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化对三角形的认识。

三、多一个“连接”,多一份沟通

在《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4=3 后,组织学生说算理: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计算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在计算的时候,你用了什么方法计算?想乘法就是想哪一句口诀?显然这样的提问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在口诀求商方法的提炼上会逊色些。如果在细节处多一个提问:结合算式12÷4 这一除法算式来想乘法口诀,要用到哪一句口诀,为什么?教学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但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来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多一个“连接”提问:这里被除数是12,除数是4,应该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想哪一句口诀?引导学生联系3×4=12 或4×3=12 来思考12÷4 的商,那么商就容易得到。只有这样的提问,学生才能逐步理解并掌握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猜你喜欢

口诀乘法算式
算乘法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