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象崇拜文化产生的原因探析
2021-12-28刘吉仙
刘吉仙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缅甸人生活在美丽的山水间,大象是人们最好的伙伴,它在缅甸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亲近大象,也很尊重和崇拜它。因为大象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大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从古至今,缅甸人与大象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一、象元素在缅甸人生活中的运用
(一)大象在战争中的地位
在缅甸的战争历史上,战象的地位就如同战马在中国战争历史上的地位,战象是战将的坐骑,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战象的英勇程度,往往决定着各方战况的好坏。由于东南亚各国对白象的特殊崇拜,争夺白象成为东南亚各国战争的导火索。在1549年至1769年之间,泰国、柬埔寨和缅甸三个国家曾发生过一系列残酷、持久的战争,其中原因就是各国的统治者都想争夺象征祥瑞的大象。
大象在东南亚象征着神圣。象兵在缅甸军队中有极高的地位。作战的时候,能乘坐大象作战的象兵都是军队中的精英。在17世纪,缅甸军队中规定,必须经历过10场大战的步兵才可以升为骑兵,必须经历过10场大战的骑兵才可以成为专职的象兵。
在古代东南亚地区,无论是富庶的澜沧江流域,还是边境相邻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在这片同属于东南亚文化圈的区域,也同样秉持着对大象相同的崇拜之情。在这些国家,拥有的大象越多,即拥有的军事力量越强大。
(二)大象在刺绣作品中的体现
缅甸妇女心灵手巧,她们善于根据生活实践描绘出各式各样的图样。新样式的产生源于她们对生活的感受。在缅甸人的刺绣纹样中,有很多牛、象和鱼等动物图案。这些图案造型独特,不是简简单单的动物纹样,更是象征缅甸人祖先的一种符号。大象的造型经常出现在刺绣作品中,色泽明艳、非常喜庆。大象粗大壮实,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刺绣作品中大象造型的出现,表达了缅甸人对大象的崇拜。缅甸人喜欢把大象刺绣在包上,大象刺绣栩栩如生,人见人爱。
缅甸自然资源丰富,缅甸玉石不仅在缅甸有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缅甸玉石艺术品造型美观大方,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大象形象也出现在缅甸人的玉艺术品中。比如有名的“地方玉大象吉祥珠”出土于萨孟河谷。萨孟人民勤劳富有,当时的萨孟人对大象珠饰品十分热爱,他们以佩戴大象珠饰为荣。
(三)大象在雕刻作品中的体现
在佛教中,大象形象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缅甸与周边国家之间宗教文化和商业贸易活动的开展,缅甸受到了周边佛教国家的很多影响。在佛教文化中,象雕寓意也是吉祥的。大象形象也出现在钱币、印章、造像。比如缅甸早期铸造在青铜器上的大象形象、萨孟时期铸造在钱币上的大象形象、缅甸早期刻在印章上的大象形象。
如果你到缅甸旅游,随处可见以象为形象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如挂件、桌布、书签等,这些别具特色的工艺品也是游客喜爱的游览纪念品。
缅甸人喜欢用木头雕刻成大象的形象作为纪念品出售,因为大象象征和平、吉祥和美好。特别是以柚木雕刻而成的大象,形态各具、栩栩如生,是缅甸最富有特色的工艺品。柚木象雕作为礼物,传达和平美好之意。除了柚木雕刻的大象,还有用其他木材雕刻的大象。
大象在缅甸是和平、吉祥的象征,而各种材质、造型的大象艺术品,则是缅甸文化的骄傲。
二、缅甸象崇拜文化产生的原因
探究缅甸的象文化,就要综合探究缅甸本国的文化构成因素。下面就缅甸象崇拜文化形成的原因作一个综合的分析。
(一)地域原因
缅甸气候炎热,降雨量充沛,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被称为“森林之国”。缅甸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大象的理想家园。因此,缅甸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大象出产国。
缅甸之所以会产生典型的象文化,与缅甸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缅甸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潮湿,这里野生植物丰富,为大象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缅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这里纵横交错的江河溪流为喜水的大象提供了天然的活动场所。至今,缅甸仍是亚洲产象最多的国家。缅甸广阔茂密的森林,成为上百万大象繁衍的地方,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大象的生存繁衍创造了物质基础,养育众多的大象。如此众多的大象又为缅甸象文化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形象基础,这一形象基础经过人们的加工再创造,通过艺术升华而形成典型的文化形象。
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大象在缅甸人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大象除了用于耕地外,还用来作为当时的交通工具。大象作为一种庞大又具有威慑力的动物,能在山路崎岖的森林中自由穿梭,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止毒蛇猛兽的攻击。人们利用大象搬运物品,是人力的重要补充,大象身强体壮,一只成年大象一次能拉几吨重的木材。
因为大象在缅甸的常见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人们对于大象这种身边常见的庞然大物产生特殊的感情,因此把对大象的热爱升华为一种艺术形象,融入缅甸的整个文化体系中,形成有固定内涵且具有民族特色的象文化。
(二)信仰原因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社会现象。古时,动物作为与人类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元素,很自然地被宗教纳入对世界的解释中,在许多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传统中,动物的象征含义是丰富多彩的。
图腾崇拜是最初的宗教形式。当图腾崇拜物脱离神圣信仰的范畴以后,其信仰演化为崇尚,便成为一个民族共有的吉祥物。灵物崇拜是在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崇拜形式,所崇拜之物并不具神格,但却具有灵性,为祥瑞之物。
人类之所以会形成对周围环境中所生活的动物的崇拜心理,是和原始崇拜以及在原始崇拜基础上所形成的宗教信仰分不开的。同样,缅甸象崇拜文化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缅甸早期居民在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原始崇拜以及后来通过外来宗教信仰的传入而固定下来的文化现象。
在缅甸,热带季风气候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其特有的热带动物,随处可见的、充满力量的大象在缅甸自然成为原始先民崇拜的首选。大象在缅甸是非常受喜爱的动物,尤其是白象。在远古时期,缅甸人就开始相信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灵性,也是在同一时期,缅甸人开始把白象作为崇拜的对象。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流的增多,宗教逐渐传入缅甸,而这一信仰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后被列入了宗教领域。
最早时期,缅甸人认为白象是雨神的化身,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五谷的丰收。后来佛教文化开始兴盛,并占据上风,佛教人士对崇拜大象持支持观点,甚至部分人士认为菩萨之前有化身为白象爱拉娃特来到世间体察人间疾苦的经历。随着宗师们的推崇,白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毋庸置疑,象崇拜是人们信仰原始宗教的必然产物,因为它本身就属于宗教信仰的范畴。缅甸人宗教信仰跟缅甸象文化崇拜有双层关系:首先,在缅甸原始宗教的所有神灵中,象是其中的神灵之一,而且在自然和祖先崇拜文化中,崇象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其次,象文化是原始宗教信仰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在其发展历程中,自始至终都受到宗教信仰的控制和左右,尤其是当信仰发生变化时,象文化也会发生变化。随着原始宗教信仰的兴起,象文化也随之兴起。大象在缅甸人的心目中被赋予神权的象征,它所代表的神权的变化是外来宗教信仰与本土信仰最终结合的产物,既反映了缅甸人最原始的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崇拜心理,显示了地域的民族特色,也反映出泰人对外来宗教信仰文化的吸纳。大象在缅甸人的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野生动物,而是升华为整个民族的信仰寄托。可见,宗教信仰原因对缅甸象崇拜文化形成的影响。
(三)统治阶层的推崇
白象被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是被蒙上了王权、尊贵、祥瑞之气,赋予王权的象征。在缅甸,《敏瓦寺碑》中提到大象。碑中写到“我愿来世成人,得到比所有的人更多的荣华富贵;我愿来世成神,比所有的神有更美好的肤色相貌,长寿无病,受到神人的喜爱钦慕;我愿拥有无数的金银珠宝,拥有象、马等有生命的财物;我愿威慑天下,名扬四海”。
即使是在现代,东南亚各国对白象的尊崇也是有增无减。20世纪50年代,在缅甸的野生丛林中发现一头白象,这是近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第一次发现瑞象,这头白象的发现,震撼了整个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全缅甸的国民都为此欢呼雀跃,在缅甸国家档案里记载:“缅甸135个民族,所有阶层的民众都涌向瑞象发现的地方,为能见一面瑞象而喜极而泣,他们拜倒在瑞象的脚下,虔诚地祷告,朝他脚下扔闪光的银币,簇拥着它,向它表达无限的敬意。”
时至今日,人们对大象的珍爱不仅仅是单纯的宗教信仰遗留传承的因素,白象在政治中也被人为地附加了特殊的色彩,成为政府巩固统治的绝佳工具。缅甸发现白象就被官方渲染成繁荣富强的征兆。缅甸的官方报纸《缅甸之光》有这样一段兴奋的记载:“回顾缅甸的发展史,只有在国家兴盛,君主贤民,国治民安的时期,才会有白象的降临。自古以来,白象就象征着吉祥,能给国家带来和平、稳定和繁荣。现如今居然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现这样一头白象,对于正在努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缅甸人来说,是多么好的征兆。”
因为大象在缅甸历史、宗教和经济等方面的地位,成为缅甸人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对大象的情感不能仅仅用喜爱来形容,已经上升为一种崇拜。大象不仅被用于农耕,还用于搬运。而对于王室来说,大象则被视为神圣权力的象征,缅甸王室以拥有瑞象头数多为荣,正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缅甸国家最初的发展和兴盛,都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攻城守垒;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缅甸人做工服役。被驯服的大象走出丛林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当地生产、生活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子。所以缅甸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
综上所述,缅甸的象崇拜文化产生、形成乃至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缅甸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孕育了众多的大象,大象成为缅甸随处可见的动物,使象崇拜文化的产生成为可能;其次是印度宗教的传入,使和印度一样有众多大象的缅甸把象崇拜文化融入宗教体系,从而使本土崇拜文化和外来宗教信仰相结合,使象崇拜文化更加系统地得以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缅甸人对大象的依赖之情,老百信的日常生活,都和大象息息相关,从而使缅甸象崇拜文化能够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