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网约车治安风险防控策略①

2021-12-28张素丽

关键词:网约车网约出租车

张素丽

(河南警察学院 交通管理工程系,河南 郑州 0046)

网约车经营服务依托互联网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构建服务平台、雇佣符合相关条件的驾驶员,为用户提供非巡游性质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2012年以来,我国网约车用户人数不断增加,“网约车”逐渐成为人们所选择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网约车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出租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应对网约车治安风险并完善相关防控规制,已经成为出租车行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研究旨在明确网约车服务中存在的治安风险,并促进相关防控规制的构建,使网约车相关制度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并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相适应,以期保证我国出租车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网约车的发展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简称为“网约车”。作为新兴产业,“网约车”通过企业构建的相关互联网平台及其控制的相关系统,颠覆性地改变了司机与乘客相互匹配的方式。借助“网约车”的平台,司机与乘客实现了信息上的自由交流,在制定相关决策时,双方也都更具自主性。相比传统出租车行业,网约车在创造经济效益与发展相关体制方面,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自2015年至今,网约车行业规制体制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我国,网约车的规制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平衡型政策、宽松型政策和限制型政策。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政府将相关规制的重心从干预市场的运作,逐步转变为对市场的发展进行规范。有学者主张,根据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特征,以公司的互联网平台为核心,逐步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相关规制体系。受互联网经济的影响,政府可以适度降低监管力度,承认网络平台的地位,发展网络技术,完善信息监管体系,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网约车存在的相关治安风险

(一)网约车平台发展有待完善

在办理注册业务时,车主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车牌号完成注册。部分车主通过在某些网站上购买相关平台的已注册账号,拥有了非本人车牌号的车辆的注册信息。车主这种做法使乘客无法准确判断车辆与车主的相关信息,为乘客的出行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有些车主驾龄未满,有些车辆存在“超龄问题”等,这些隐患都能够在车主购买并使用已注册账号后得到掩盖。某些网约车公司为用户提供“代叫”服务,即乘客能够通过第三方公司在移动客户端上叫车。有不法分子通过对“代叫”服务的研究,发现了网约车平台的漏洞,并利用该漏洞,结合盗取的账号转走了受害者银行卡或信用卡中的钱财。这说明网约车相关平台仍存在很多漏洞。

(二)网约车相关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

操作客户端的时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乘客乘车的费用。另外,乘车的付费方式多采用电子支付的方式,部分乘客因担心实名注册支付软件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而不接受相应的支付方式。政府应该推动相关制度的规范化发展,进一步规范乘车软件的使用方式与网约车乘车费用的支付方式。除此之外,乘客信息泄露问题也亟待解决。大部分网约车平台会自动显示乘客的预留手机号码与目的地,以便提升司机的工作效率。这种现象导致了新的驾乘纠纷。某乘客使用软件叫车后因个人原因取消了订单,引起了司机的不满,司机与乘客因此发生了争执,乘客对司机进行投诉,司机则利用从网约车平台上获得的乘客私人信息,对乘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骚扰。这说明网约车公司没有完善对乘客隐私的保护制度。许多网约车软件在审核司机资质的过程中,存在要求不严的问题。部分存在心理疾病的司机与吸食毒品的司机也通过了平台的审核。在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的背景下,受这类问题影响,社会上容易滋生更多不文明行为和犯罪行为。客观地说,网约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市场秩序,网约车的异军突起,抢占了传统出租车的部分市场,使从事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司机收入大幅下降。部分司机对网约车产生了抵触情绪。社会上对规范网约车管理的呼声愈发高涨。部分司机通过结队缓行聚众上访等行为向政府施加压力,这些行为有时会演化为过激行为,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出租车与网约车两大相关群体互相不满,抱团对抗的现状,加剧了发生械斗冲突的风险。网约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常常为了节约时间而使用手机。虽然网约车应用客户端会提醒司机在安全停车后使用相关软件,但是部分网约车司机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分心使用手机,极有可能造成超速、逆行、闯红灯等违章行为的发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网约车治安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加强沟通协调

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安风险,优化网约车治安环境,进而提高网约车在社会交通服务领域中的作用。如果沟通、协调的力度足够大,则存在心理疾病的网约车司机和吸食毒品的网约车司机等问题司机在大众面前将无所遁形,因为在乘客与司机沟通的过程中,乘客一般能够发现司机的各类特质,加强乘客与司机的沟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不良司机造成的影响,这样既能够为监管部门节约时间,又能够节省乘客和司机的时间。

(二)规范网约车准入机制

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规章制度,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目前,社会上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约车监管主体及其职能加以准确的界定,也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网约车的准入行为。有学者认为,部分网约车存在非法营运行为,不应该被允许进入市场。的确,部分未能取得营运许可的社会车辆也加入了网约车的行列。作为营运车辆,最重要的是为乘客的安全提供保障,由于涉及非法营运行为,网约车无法为乘客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另外,网约车的兴起扰乱了市场竞争的公平秩序。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政府基于各地不同的市场需求建立的,并且被规定在汽车营运过程中必须使用计价器进行计价,相比之下,网约车在营运过程中往往不会设置计价器,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司机与乘客议价的行为,对市场秩序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有部分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即赞同网约车入市。他们认为,网约车作为应运而生的新时代产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出租车资源,使人们的出行方式得到改变。网约车能够很好地利用闲置资源,增大了相关车辆的利用率。甚至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环保事业发展。考虑到网约车为民众的出行创造了便利,政府应该鼓励网约车入市。

网约车的市场准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法律法规不完善、存在跨界经营问题、运输行为存在问题。网约车大多为私家车,而私家车往往没有取得相关的营运许可。《道路运输条例》中规定,没有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并擅自进行道路运输活动者,应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经营,如有违法所得,则没收相应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应的罚款。然而,“营业性道路运输”在此条例中并未得到明确解释。可以看出,许多传统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汽车租赁业是网约车系列服务的依托,而我国长期实行汽车租赁业与出租车业分管制。这两个行业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法律法规规定,出租车可以接受预约,能够为乘客提供相应的司机驾驶服务,而租赁车相关服务则只为乘客提供车辆使用,不能为乘客提供司机驾驶服务。在准入制度方面,租赁车行业实行“备案制”,出租车行业则实行“特许经营制”。出租车行业在具体服务、企业内部关系、运价等方面均受到政府的相应管制。租赁车行业则不受价格管制。对于网约车运输行为的性质界定仍存在争议。某些私家车车主通过网约车平台把自己的车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本人并未持有道路运输证,却仍然和网约车公司签订了协议。这类私家车就在市场上被称为“黑专车”,通过车主与私家车的关系改换,巧妙地避开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另一部分车主则通过“人车分离模式”实现了车主与车辆空间位置的转变。网约车平台将租赁汽车作为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劳务公司为乘客提供驾驶员驾驶服务,相关平台明知道营运过程中普遍存在避法行为,却未及时告知运管部门,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

(三)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可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对网约车事业进行全面监管。有关部门应督促网约车公司完善司机准入标准,全面核实司机信息资料。网约车公司应该对司机进行线上、线下的充分审核,核对其驾驶证、身份证是否真实有效,核对司机是否有犯罪记录、是否存在精神问题、是否吸毒。在此基础之上,网约车公司还应该建立指纹认证系统与人脸识别系统。保证司机在每次驾驶车辆之前都能上传自己的身份信息,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杜绝犯罪分子利用司机不在车内的时间顶替司机身份,进行作案。降低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于网约车的监管也十分重要。网约车公司可以尝试建立“位置分享系统”。结合云计算技术,将行车记录实时上传至云端,让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可以随时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位置动态。系统能够根据用户选择的目的地为用户规划时间与路线。如果用户的实时位置离开预定路线的范围超过一定比率,系统会自动整合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同步至后台。通过分析对比行车路线与用户上传的实时位置,人工智能能够分析用户是否有可能遭遇交通事故或人身威胁,并进行相应的报警处理。针对偏离路线的车辆与对应的司机进行分析,可以建立对应的信息库,并建立对司机诚信程度的评价体系,司机的职业道德与驾驶技巧都将受到一定的考验。对网约车的接单行为进行限制,能够有力地降低网约车的相关治安风险。限制网约车接单地点,在交通拥堵的路段限制接单,能够避免接单行为加剧交通拥堵的现象,也同时避免了因司机急于接单而违反交通规则,最终酿成交通事故的风险。限制网约车接单时间段,在高峰时段,只允许部分司机在特定区域内接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交通拥堵现象的加剧。

四、结语

随着出租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约车平台正在不断壮大。网约车用户人数不断增加,“网约车”逐渐成为人们所选择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如何应对网约车治安风险并完善相关防控规制,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未来,网约车事业必将在我国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网约车网约出租车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自动驾驶出租车辆的模拟
凭什么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政策制定复杂过“网约车”
开往春天的深夜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