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

2021-12-28彭宏伟

理论视野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土地特色

■彭宏伟

【提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等一系列重大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取得了新突破。对此,我们需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起源及其基本的社会属性,更加坚定地把巩固好、发展好公有制经济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统一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以宽广的视野,高屋建瓴地对我国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和属性予以科学而清晰的界定:“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1]这一重大论断意味着我们党彻底破除了把社会主义与民营经济对立起来的僵化观点,而把民营经济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现实中,有的人把民营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割裂开来,片面地提出了怀疑甚至否定民营经济的论调,诸如“民营经济离场论”、吃掉民营经济的“新公私合营论”以及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的“控制论”等。这些观点的要害是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属性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破坏了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探寻我国民营经济的历史起源和基本发展过程,揭示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在要素”的根本依据和实践基础,更加坚定地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是民营经济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这是我们理解民营经济社会属性的根本前提。有的人抽象地、机械地套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把民营经济等同于以往的民族资本或者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误区。任何一种经济组织都是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产物,并把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纳入自己的体系之内,从而与社会环境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的民营经济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经济组织,具有不同于其他经济组织的独特性。

我们的民营经济与传统的民族资本具有不同的历史源头、承担不同的历史任务。民族资本起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其历史任务在于消灭封建地主经济关系、建立不受帝国主义操控的、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可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作为领导者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而是作为被领导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新中国建立后,民族资本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并为恢复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但新中国的国有经济作为更高级的生产力已经超越了民族资本,在经济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民族资本居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民族资本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在新的社会经济体系中逐步丧失其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们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体系。民族资本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飞跃。以私有制为前提的民族资本,从其产生到消亡的发展史表明,它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

毋庸置疑,无论何时,公有制经济对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由于我们的公有制经济采用了形式单一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与各地区、各领域中实际的生产力状况并不吻合,生产经营管理分配等各种弊端逐渐显现。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固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处于普遍贫穷的状态,甚至经常面临饥饿的威胁。特别是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这种单一的经济体系日趋僵化,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另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不仅没有缩小与它们的差距,反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显然,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需要重新反思我们的经济理论与实践。

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审时度势,深刻地总结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大无畏的精神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始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随后开启的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民营经济的诞生提供了可靠的思想条件和充分的物质准备,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民营经济应运而生。

确实,民营经济一经诞生,就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也遭遇了质疑。其中,具有代表性案例是,安徽芜湖个体户年广久,雇用了工人,扩大规模经营“傻子瓜子”得以致富,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有的人根据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关系而提出要“解决”掉傻子瓜子。1984 年,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2]这里所说的“解决”,就是要禁止大量雇用工人的民营经济。邓小平顶着巨大的压力,为民营经济留出了试验性的空间。随后的发展表明,民营经济不仅没有伤害社会主义,反而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家不是社会主义的破坏者,而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后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再次谈及“傻子瓜子”的案例,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等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1987 年,党的十三大对民营经济做出了新的定性:私营经济虽然存在雇佣劳动关系,但其必然受到公有制经济的制约和影响,是现有经济形式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在这里,把它定义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就是在当时改革开放程度还比较低的情况下,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性。紧接着,1988 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3],标志着民营经济实现了从非法到合法的历史性飞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首次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地把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也就由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提升为“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由此,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进一步,如何看待民营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这是我们正确把握民营经济本质的关键。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资本。视阈转换到当代中国,有的人认为,民营经济是私人投资、雇佣劳动力的公司企业,其目标是获取利润,与私人资本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民营企业等同于私人资本,而私人资本与社会主义是对立的关系,结论就是要消灭民营经济。这里的逻辑错误在于偷换了概念:一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偷换成社会主义,而实际情况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阶段,而且是初级阶段,既不是社会主义的整体,也不是发达阶段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生产力甚至还没有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能用共性取代个性,也不能用个性代替共性,不能把二者混淆起来。二是把民营经济混同于私人资本。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与私有制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具有完全不同的起源,二者在经济主体、精神特质、时代特征、社会环境、经济关系、社会形态、历史任务等都具有本质的区别。就是说,我国的民营经济不等于私人资本,也就不能简单地套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分析私人资本的方法,机械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营经济的社会性质。即民营企业的历史起点是改革开放,其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根基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并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根本目标,从而把自己与民族资本、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区别开来。

我国的民营经济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民营经济承担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因此,民营经济的本质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发扬首创精神,为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战略构想而创造的全新的经济形式。

二、把民营经济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体中,准确把握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当代中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针对民营经济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明确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突出民营经济与其他各种经济形式拥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为民营经济塑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创性地提出要使巿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来资本及其混合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主要的塑造者,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也就是一视同仁地肯定了不同主体的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我们的市场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市场,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体现社会主义属性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特别地提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4]。这一表述,更加突出了民营经济的极端重要性。民营经济是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更深入地把握民营经济的主体结构、运行机制、社会作用等方面,全方位地揭示民营经济的本质。

习近平不仅对我国的经济整体进行科学的考察,而且还深入经济体系内部,具体地把握各类经济组织的特性,辩证看待不同经济形式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优化经济社会环境、吸引外来资本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

首先,把民营经济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整体中来考察其具体的作用和地位。关于民营经济的贡献,习近平是这样概括的:“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关于民营经济的地位,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5]这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是可靠的,是我们“自己人”;在经济上,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不是取代公有制经济,而是以维护公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在市场竞争与合作中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为社会贡献出越来越大的经济量,并在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其次,把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考察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混合资本,构成最基本的经济“细胞”。经过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构建出灵活多样、富有活力和韧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关于国有经济,通过改组的方式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深化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促进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和水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需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优化整个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其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确立和巩固国有经济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依靠其强大引领力、控制力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并在维护经济和政治稳定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民营经济则在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税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贡献量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而成为市场中的主要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经济体系,二者辩证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6]这种新型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相融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最根本的经济力量,同时也作为主要的经济纽带与世界各国建立全新的关系。

再次,从主体上看,民营企业家具有不同的精神特质,塑造了民营企业的特殊性。民营企业家确实具有不同于普通群众的经济才能,但这种才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党和人民教育培养下,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的。因此,作为个人,民营企业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党的领导,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的宪法和法律,积极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民营企业家与广大劳动者一样,首先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而存在。在市场中,民营企业需要一定的利润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战略目标。但民营企业家追求利润的特殊性在于:能否实现利润目标与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实现了利润目标,企业才能为自身注入“血液”而继续存在和发展,企业中的劳动者才能依靠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而改善生活状况,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由此,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也就表现出与私人资本那种狭隘的个人主义不同的精神气质。

就是说,我们把民营企业家视为“自己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客观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同样重要的是其在主观意识方面与党和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的一致,实现了主客观的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营企业家就是我们“自己人”。同样的,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也就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被迫采取的决策,相反,这是我们主动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三、持续深化土地制度,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民营经济提供从城市到乡村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土地是所有的经济组织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土地制度改革也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以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为原则,持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组织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土地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出台了《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7]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民营经济从土地制度改革中获得了巨大的新动能。

首先,土地制度改革彻底破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推进民营企业与土地之间关系的新变革。通过对各项土地权利进行合理分割,使各类企业都能够平等地依法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支配某种土地权利,提高土地效率和效益。改革前,大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民营企业的需要脱钩,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改革后,国家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把土地的使用权出售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即民营企业可以经过合法的程序,极其简便地获得集体经营性土地的使用权,从而为民营企业与农村集体经营土地之间建立可靠的联系。其次,对于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允许他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转让或退回还给集体,也可以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再次,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民,国家允许他们自愿有偿而不得强制其退出宅基地。既保证这些农民转为居民的合法权益,又为他们进入新的就业领域而面临的风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有利于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些土地制度改革,为民营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进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机会,有力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外表相似的结果,其内在的原因却往往是不同的。字面意义完全相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的目标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如今,目标则质变为致富。内在目的的变化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的动力、结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等要素的改变,促使农业由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的跨越。因此,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被纳入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中,是历史的必然。农村生产经营用地、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等土地制度的变革不仅为民营经济打开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加丰富、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就是说,土地制度的改革在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加充裕的土地权利的同时,也为农民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束缚,实现致富目标,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现实的角度看,有的民营企业在政策鼓励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已经率先进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中,有效地变革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作为直接的受益者,更好地实现了致富目标。实践表明,民营经济合法获得新的土地权利,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精准扶贫、提高生活水平、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等方面,已经而且必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需要阐明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民营企业获得土地权利,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私人资本获得土地权利,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土地权利,由此也造成这两类经济组织在社会属性方面的本质性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拥有绝对的土地权利,完全把土地和劳动力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实现了无限制的扩张,确立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中的霸权统治,造成了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对抗性的社会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民营经济以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而获得相应的土地权利,绝不是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是民营经济家以其特有的企业家精神和能力,合理配置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提高效率、实现利润目标。这样,以土地权利的合法合理分配为中介,民营企业与国家、集体和个人形成了和谐的利益关系,避免了由于土地独占权而导致民营经济与劳动者、与社会形成对抗性的经济关系。在这里,民营企业家作为风险投资的担当者和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带领广大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伟大历史征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见,民营企业家与劳动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也不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而是以民营企业作为组织基础,在发展中各得其所、利益共享。就是说,民营企业获得必要的土地权利,把它作为生产要素纳入自身体系之内,既能够满足企业对土地和劳动力的要求,又能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实质是以更加高效的方式维护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有利于巩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创造的民营经济,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也正是由于民营经济所特有的人民属性,我们才能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形式多样的、富有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力地推动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飞跃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

注释

[1][5][6]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http://www.xinhuanet.com/2018-11/01/c_1123649488.htm<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

[3]该条例为鼓励和发展私营企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民营资本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8年3月19日,李克强总理签署第69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废止该条例。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6页。

[7]参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8/26/c_1124923935.htm<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土地特色
我爱这土地
特色种植促增收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分土地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